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20世紀中葉,中國人對未來如此設想。之后是為了實現“四化”而奮斗。每一次,我們都以追趕者的姿態,希望能最終趕英超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今憧憬2050,特別是憧憬一座“世界性全球城市”,我們的目的何在呢?想來,絕非是為了重溫1930年代遠東第一都市的舊夢。
21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百年之際,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屆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此乃中共十八大確立的兩個百年目標。而那時候的人類社會,又將是怎樣的一番風起云涌呢?
今年春天,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工業4.0”概念備受矚目,以此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來臨。在未來,一切在線向智能化飛躍的時候,亦步亦趨的跟隨、復制、山寨,或許連望人項背的可能都不復存在。一個自稱擁有四大發明的民族,回顧那些最原始的紙張、火藥、印刷術,哪一個不是誕生于古代城市呢?遑論如今?
擁有創造力的城市,才擁有打開未來之門的可能。擁有創造力的城市,才是未來人類文明的動力之源。這座城市,會是上海嗎?(姜浩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