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宇


“我們要互相虧欠,我們要藕斷絲連。”朋友圈被刷屏。
林夕作詞、王菲演唱的《匆匆那年》主題曲一經曝光就成為菲迷的新寵,傳唱一時,連帶著,也讓彭于晏、倪妮、鄭愷等人主演的電影《匆匆那年》成為眾人期待的焦點。面對吳宇森的《太平輪》毫無懼色,點映5小時,霸氣拿下2000萬元票房!看來這一回,又一個《失戀33天》、《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式的小成本奇跡在上演。
單純美麗的校園愛情故事
《匆匆那年》是鳳凰聯動董事長張小波投資的電影作品,小說當然也是他們家出。一出,還是三本:《匆匆那年》最真實、《花開半夏》最虐心、《初戀愛》最溫暖。作者都是:九夜茴。
一看這名字你就大概能猜得出來,這是網絡出身的作家。2005年,原名王曉迪的她,在網絡上憑借小說《弟弟再愛我一次》,成為點擊量居高不下的熱門作家,一戰成名。
說起來,從小喜歡寫作的九夜茴真正開始寫小說,還是挺偶然的事。“那是挺早以前的事兒了。”九夜茴對《新民周刊》記者說,“好像暑假我和我表弟倆人一起去學開車,學車的時候,就要等嘛,坐那等很無趣,我拿了一張紙和一支筆,因為我一直在寫作,隨便列了一個大綱出來,就這么開始寫了。寫完之后,也純粹是覺得挺好玩兒,就發到天涯上,突然發現每一天有那么多人追著你想看,我就以特別快的速度,一個月就把《花開半夏》給寫完了。”
她筆下的青春年華引起了極大的共鳴,基本上,她是一個小說中一樣單純的女子。記者面前的九夜茴,“回”字型發型,讓臉顯得更小,淡淡的妝掩飾住眼袋上的一點點疲憊,基本上,她就是電影中那個清新恬淡的女生。
“那時候比較害羞的女生都留這樣的發型,如果不好意思的時候,我們就把臉藏在頭發里面,這樣可以掩飾一些尷尬。”她微笑說著的時候,眼神里似乎流過曾經的青蔥歲月:陽光燦爛的高中校園里,開朗的陳尋喜歡上了孤寂的方茴。在20世紀90年代末,感情懵懂的他們,偷偷經歷了一系列刻骨銘心的快樂生活……
非常非常單純美麗的校園愛情故事,卻是屢試不爽的票房強心劑。“剛剛我來的時候是9900多萬,應該現在就已經過億了。”九夜茴淡定地說。
還在九夜茴自己的匆匆那年,她就開始構思這部小說了,出發點也很簡單,就是想記錄自己的青春。2001年,她曾經手寫過一個雛形,很短,幾萬字,之后,就放在了一邊,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這個故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她發現,自己不再是當初那個懵懂無知的孩子,不可避免成為這個時代洪流中的一分子,她想記錄的,不僅僅是自己,更是時代。
“青春不管在哪個時代,總有人愿意去記錄它,”九夜茴說,“它那么美好,那么難忘,我們每個人注定都會失去。對于我們的青春,愛情是最好的紀念。這可能就是它的意義所在。”
2005年,她重新準備資料,翌年結構完成,2007年她花了一年時間,寫完了這部38萬字的長篇小說《匆匆那年》。小說很快就被東方出版社看中,4個月內熱賣10萬冊,占據2008年各大圖書銷售排行榜8個月之久。
張一白改編之后,于是就有了這部由彭于晏、倪妮主演的電影。九夜茴覺得相比較原著小說,電影的改動不太大。電影是在尊重原著、理解原著人物的角度上進行的改編,她個人喜歡的橋段都包含在里面,沒有改動與刪減。
只是,小說中是以女主角的自述講故事,而在電影中,就變成了男主角陳尋的視角,在九夜茴心目中,陳尋是個很真實的人物:“不是每個姑娘都能遇到自己的白馬王子。陳尋做的事可能是每一個成長中的男孩都會犯的錯誤。我不討厭陳尋,我很喜歡他。這本書的番外是通過成年之后的陳尋講述的。所有犯過錯的男孩在長大后想起曾經傷害的女孩子,都會后悔。”
電影的角色選定由導演、監制和九夜茴等所有幕后主創一起商定。每個人都有力挺的演員。而九夜茴力挺的男一號就是現在的彭于晏。看來,彭于晏這樣的肌肉型男,才是九夜茴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或者,就是那個曾經給她帶來傷害、讓她恨過的那個渣男吧。
對此九夜茴不置可否,她只是說這部作品會有一些片段源于她生活里真實的人物,但不完全是一一對照的。“它畢竟是一部小說,不是傳記,不是回憶錄。”女主角的名字叫“方茴”,這個人的身上多少帶有一點九夜茴自己的影子吧。不管是不是本人,總有生命的刻痕。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那些匆匆逝去的青春,沒有她的名字,也有你的影子,就這樣以文字或影像的方式讓你怦然心動。
菲姐不是冷,她就是狀態姐
九夜茴自始至終都是電影的主創之一。
張一白會經常給她打電話,他們共同討論里面的人物、場景,修改臺詞。導演想還原最真實的故事,而九夜茴是最了解這個作品的人。“我還老嘲笑他是劇組里唯一的胖子。”九夜茴笑著說,“我們大概2009年的時候就認識了,特熟,所以他來找我。第一次見面當時是版權方想把它拍成電視劇,找我們見面聊。我當然看過他的《將愛》,那是國內青春偶像劇的巔峰之作,我也覺得他來當導演特合適。很巧,他之前就看了《匆匆那年》,是他當時的女朋友推薦給他看的,我們倆由此結識。只是好事多磨,當時這事兒就擱那了,因為有各種原因,也沒做,一直到前年的時候,他又找我,跟我說,你想不想繼續做?我說那就做吧,兩個人一拍即合。”
她沒有天天呆在劇組,去過那么幾場戲,看到的情況是:大家基本上都在互相調戲。陳巡和曹然兩個人特別好,天天在一塊擠兌,天天開倪妮玩笑,大家都互相分享探班來的食物,或者會評今天誰帶來的好吃,拍戲完了,一起收工。印象中,倪妮是個大胃王。她記得有一天去探班,他們拍戲早,她去找他們吃飯,因為倪妮是南京人,她那天就準備了兩盒小龍蝦。“一盒這么大”,她拿手比劃了一下,有兩盒,“結果倪妮一個人就吃了一盒。”九夜茴笑著說。
王菲開金口當然是最大的利好了。對于這位歌壇大牌,九夜茴也見了幾回,“菲姐還是挺好的。她不是冷,她就是狀態姐,反正我挺喜歡她。我妹妹特別喜歡她,我妹妹特小的時候,買了她第一盤專輯,之后每一張專輯都買了收藏,她知道王菲唱我的電影主題曲之后,自己發朋友圈特別感慨,就覺得人生好奇妙,完全想不到。”
編劇當然要比寫小說掙錢多。九夜茴現在也在新寫一個劇本,但是她無意改變自己的身份。“我還是更喜歡寫小說,”她說,“因為寫小說自己說了算,想寫什么寫什么,可以很自由。而編劇考慮的問題多,是個技術活,編劇有時候是集體的智慧。如果說寫小說是我終身的理想和愛好,那編劇就是玩票兒。”
青春小說也不是她唯一的選擇。她透露自己正在寫作的《曾少年》可能是她最后一部青春小說,家族故事、科幻小說,她都想嘗試:“《曾少年》我覺得可能是我青春文學的一個結點了。因為他們說我的青春三部曲《匆匆那年》、《花開半夏》、《初戀愛》,已經表達了我對青春時代想表達的東西。再往后我自己會想寫些其他的,只是武俠小說,那不是我現在寫的,我十三四歲寫過一部武俠,我前些天翻出來看,還把自己驚艷了一下。以后要變成什么樣,完全說不準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