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遠
若不是成品油消費稅五年來首調,國內成品油差點迎來罕見的“九連跌”。幾個月來,油價一路下滑,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主要產油國仍表示不會減產。限制產量有助于穩定價格增加收入,但如果此時主動減產,多出來的市場份額勢必會被別人搶占。如此博弈的結果就是低油價的態勢還是會延續一段時間。
老百姓似乎應該感到高興才對,畢竟,除了開車、打車以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石油也是密不可分的。不僅衣物中有很多化纖原料,所有的塑料制品以及所有產品的物流費用都受此影響。但現實并非如此。如果你開車,自然可以享受到油價的下降收益。但不要忘了,由于車輛所使用的成品油來自國內的煉化企業,而煉化企業通常不會現購現煉,其所用的原油很可能是在油價還沒這么低的時候購入的,其銷售價格卻隨著最新的油價下跌而下跌。煉化廠的利潤下滑或者虧損有可能導致其減少產能,很多民營加油站很有可能會面臨進油渠道困難的油荒,而給開車一族帶來不便,增加了隱性成本。
至于服裝、玩具和其他塑料制品等產品的價格,除了前文所述的煉油廠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消費產品的直接原料成本在總價中所占比例很小,大量的成本是營銷、廣告、渠道和物流的費用。即使石化原料價格下降了,對其總價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同時這類產品的產業鏈往往相當長,從研發到設計,出廠以后消費類產品往往通過層層代理商、分銷商才可以到達消費者手中,細微的成本變化早被消化殆盡了。
因此,油價下調雖然對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應該產生一些節約成本的效益,但由于油價成本在產品總價中的比例以及產業鏈、產業政策、商家的價格策略等原因,多數以石油化工產品為原料的產品的價格并不會隨著此次油價的調整而調整。而燃油價格,雖然會隨著原油價格下調而調整,但幅度卻又因為政策影響而縮小了,總體看來老百姓可以享受到的油價下降的福利是大打折扣的。
當油價反彈的時候,所有的生產廠家更有意愿通過提價來抵銷自己的損失。所以大家也許可以多去給車加點油,畢竟還是便宜了,至于其他方方面面的產品,估計該怎么樣還是怎樣,大家不要期望太高。(作者郵箱:bigyuanli@hotmail.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