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煒
在肯尼亞的薩沃國家公園里曾經生活著一頭名為“薩陶”(Satao)的長牙雄象。它的一對象牙長可及地,它出生于1968年左右,在很多人心中,薩陶是草原上的“象王”,每年有無數人從世界各地來到這里,只為一睹它的風采。它很有靈性,常常躲在灌木叢中來隱藏自己那總重約90公斤的象牙,但這樣也難逃偷獵者多年來虎視眈眈的目光。2014年2月,它被毒箭射傷。三個月后,又一支涂抹著毒液的箭射進了薩陶的左肋,它試圖逃跑,想躲到公園深處能讓它感到更安全的地方,但奔跑卻使毒液擴散得更快了——它沒能跑很遠。
曾經在薩沃國家公園拍攝野生動物近三年,跟薩陶有過數次近距離接觸的攝影師馬克·狄波(Mark Deeble)痛心地寫道:“在一片離公園邊界不到1英里的開闊地中,薩陶停了下來。沒有任何遮蔽物可以讓它遮擋它的象牙,這樣的暴露肯定讓它感到深深的不安和脆弱,看上去它曾經竭盡所能地試圖保持站立的姿勢。最后一刻的來臨可能也很快,薩陶的身體崩潰了,它的腿向外攤開轟然倒下——就像一只睡著的小狗。它再也沒能站起來。”
2014年8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個研究,根據這項研究的估計,2010至2012年,平均每年有3.5萬頭大象死亡。其中非法捕獵造成的死亡占到總數的65%。而十年之前,這個比重才只有25%。大象的出生率已經低于死亡率,近年來的捕獵行為使這一現象急劇惡化。僅在2011年一年間,就有4萬頭大象被捕殺,大象總數縮減了3%。
“大象這種動物非常特別的一點是它們與我們人類非常相似——從社會性和發展性來說,”斯坦福大學的生態學者凱德林·歐康奈爾-羅德維爾(Caitlin OConnell-Rodwell)說。基于對納米比亞大象的研究,她已經出版了4本專著。“如果你觀察一群大象的家族聚會,你會發現它們的行為跟我們的幾乎一模一樣——小孩子們跑來跑去,成年象之間彼此敬禮致意,它們的交流方式非常講究。大象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不論映出的東西是好是壞。如果我們珍視人權,那么我們也應該珍視這些與我們有著同樣復雜性的動物族群。我們應該保護它們,在這個地球上與它們共存。”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也曾有過一場屠殺大象的浩劫,但現在偷獵者的手段更加殘忍也更加精細了。《國家科學院院刊》上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是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喬治·維特耶教授,他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說:“這真的是一場災難,如果目前的狀況持續下去的話,捕獵行為將導致非洲象在100年內徹底滅絕。”
1989年國際社會發出象牙禁令,壓制了這種殘忍的殺戮。但隨著近年來象牙市場熱度回升,殺戮再次開始了。6年前,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組織CITES宣布中國為“允許象牙貿易國”,中國可以與非洲南部國家進行合法的象牙貿易。2008年,62噸象牙從非洲的倉庫中運往中國,重新打開了黑市的大門——合法和不合法的象牙是根本無法區分出來的。香港是象牙貿易的一大轉運中心,被查封的象牙數量從2010年的3.2噸上升到2013年的7.9噸,意味著1675頭大象因此被殘殺。
5年前,黑市上一磅象牙的價格是30美元,如今一支象牙在黑市上賣到6000美元,相當于一個普通非洲工人年收入的十倍。貧困、腐敗、動亂是造成現在這個狀況的主要原因。
2014年11月,國際抗擊野生動物犯罪聯盟(ICCWC)發布了《象牙采樣及實驗室分析方法與程序指導方針》,目的是最大范圍、最深程度利用法醫技術來打擊大象盜獵。在這場戰爭中,大家常常把目光聚集到中國,很多人甚至咬牙切齒地認為如今的大規模屠殺完全就是中國日漸上升的購買力和無法滿足的象牙需求造成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