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達
冬季的田野,一片蕭瑟。但在卡岔河榆樹市保壽鎮段,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幾臺大型挖掘機正在緊張作業,將河道中的淤泥挖出,堆向岸邊……
從11月5日開始,榆樹市啟動了近20年來規模最大的農田水利建設,對河道進行清淤。一場興修水利的“農田保衛戰”正在榆樹市悄然打響,一條條嶄新的河道為豐收的大地增添了一道壯觀的風景。
內澇的切膚之痛
“我家的水田幾乎年年被淹,特別是去年,淹了兩坰多地。”榆樹市保壽鎮農民程英文家種了6公頃水田,頻繁出現的內澇成為困擾這一家人的最大問題,“河道都被堵死了,一來水就往地里淹,每年都得損失幾萬塊錢。”
和程英文一樣,很多卡岔河流域的農民對2013年的內澇記憶猶新。卡岔河河道全長139公里,流經榆樹市10個鄉(鎮),保護93個村屯、1萬多公頃耕地。2013年,卡岔河上游的亮甲山水庫放流,導致堤防外約15000公頃土地內澇,顆粒無收。“每公頃地按兩萬元的毛收入計算,內澇造成的損失近3億元。”榆樹市相關領導表示,作為“天下第一糧倉”,榆樹深感內澇的切膚之痛。
據了解,榆樹市境內有河流64條、江河堤防439公里。1997年以來,該市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致使一些河流淤積嚴重、水流不暢、堤防標準明顯降低,江河沿岸農田和群眾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為了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抵御旱澇災害,保證糧食安全,榆樹市今年大興農田水利建設,對卡岔河、二道河、三道河、四道河、卸甲河、大荒溝、黑林河等河流進行清淤治理,共涉及21個鄉(鎮)。
疏通河道“毛細血管”
“自打知道要清淤了,我們都特別高興,以后我家的地再也不怕被淹了。”看著被清理干凈的河道,程英文豎起了大拇指。
“我們歇人不歇車,24小時作業,為的就是能盡快把工程干完。”現場的施工負責人介紹說,卡岔河清淤后,主河槽底寬達到15米左右,上口寬35米,河道的過流能力大幅提高。
“通過河道清淤,疏通了‘毛細血管,完全可以及時排出內澇水,大大降低內澇損失。”在施工現場,榆樹市水利局局長張耀君給圍攏著的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據了解,此次榆樹市農田水利建設總投入達到1億元。如此多的資金如何籌措?“主要實行以獎代補的方式,充分調動受益農民積極性,通過農民集一點、受益鄉(鎮)拿一點、市里財政補一點的辦法解決。”榆樹市相關領導介紹說,此項工程預計12月中下旬結束,將完成280公里河道的清淤工作,保護5萬多公頃農田。
讓河流“旱能澆澇能排”
“修渠如建倉,挖塘如屯糧。”農田水利建設的開展,為榆樹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注入“活水”。
“目前,榆樹市正在全面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我們將農田水利建設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突破口。”榆樹市相關領導介紹說,近年來,榆樹市不斷加大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力度,讓農業的“身子骨”變得更加強壯,“今年的河道清淤工程完成后,將使我市的河流‘旱能澆、澇能排,解決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問題,為榆樹糧食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