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廣軍+金一+李成云+張敏
摘要:產學研合作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也是一種教育模式,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本文概述了產學研合作對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作用,探討了動物科學專業產學研合作人才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動物科學專業;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延邊大學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地方民族院校動物科學專業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與實踐》(GJ20120012)
中圖分類號: G6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79
產學研合作教育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的途徑,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產、學、研是三種不同的社會性活動。產的任務是創造物質財富,提高經濟效益,它遵循的是市場經濟的規律,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研的任務是創新科技成果,遵循的是創造性思維活動規律,追求的是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學的任務是培養人才,遵循的是教育規律,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質量。就人才培養而言,發揮三者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實現學校教育與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是動物科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1 產學研合作對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的作用
目前,我國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特別是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作為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的產學研合作教育也只停留在點或環節上,即實踐環節,培養目標僅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產學研合作教育是一種即適合培養學術型人才,又適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種大趨勢。動物科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十分重要的一環。它整合了學校和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及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縮小了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差距,增強了學生進入社會的競爭力。
2 動物科學專業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途徑
產學研合作在延邊大學動物科學專業建設和發展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經歷了由點到面的發展過程。多年來動物科學專業以適應社會需求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結合地方民族院校的特有的本科人才培養環境和邊疆民族地區畜牧行業、產業發展的特點,探索了符合地方民族院校人才培養規律的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途徑。
2.1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專業內涵建設
根據專業發展現狀和畜牧行業發展趨勢,進一步明確專業的建設重點,建設思路和建設舉措。創新培養模式,提高培養質量,構建以“復合型、創新型”培養規格為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以項目為載體推進產學研結合,主動圍繞延邊黃牛這一地方產業需要開展社會服務,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
2.2 圍繞地方畜牧業經濟發展需要,調整科研主攻方向
結合地方畜牧業資源優勢和本專業的科技優勢,確立科研主攻方向。緊緊圍繞延邊黃牛、特種經濟動物這一區域牧業資源,打造科研團隊,構筑研究平臺,開展產業急需的關鍵技術研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實現學校、科研單位和企業的有效對接鋪路搭橋。
2.3 以項目為依托,校企聯合構筑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本專業在延邊黃牛研究上的技術優勢,通過與企業聯合申請項目和合作開發,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上占據了一席之地。通過項目合作激發了企業的合作動力,依托這些項目,我們根據專業人才培養需要,與企業共同建立了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整合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和社會兩種環境的教育資源,構建了“學校+企業+項目合作開發”的開放、互利、穩定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在課程設置中加大綜合性實踐課程比例,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組織學生到合作教育基地學習,通過基地人員示范、教師講解和學生參與等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具備滿足專業教學需要的實踐教學場所,也為學生的社會實踐、就業創業培訓等各方面提供了一個平臺。
2.4 以教師開放研究課題為載體,依托科研平臺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和創新能力
通過整合實驗室開放和傳統的課題組活動,組織教師開放研究課題,學生根據研究內容自愿申報,按照學生研究興趣和課題研究內容組建若干學生課題組,并由學生課題組集體討論提出研究計劃,根據需要向學生開放轉基因動物育種與胚胎工程吉林省重點實驗室、吉林省延邊黃牛科技創新中心、良種肉牛選育吉林省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大批學生以這種形式加入到“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基金以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的具體科研活動中,本科生在專業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逐年增加,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
2.5 依托國外優質產學研教育資源,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發揮民族院校的多元文化環境和語言優勢,積極與國外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開展交流、科研合作與人才培養。通過學術交流、項目合作等形式與國外多所高校、科研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簽訂了人才合作培養協議。并以“3+1”、“2+2”模式有計劃選送優秀本科生赴國外高校學習,聘請國外專家學者為本科生兼職授課,選派青年教師赴國外攻讀學位或短期進修以及舉辦國際學術會等形式,引進先進的國際化教育理念,開拓了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曾麗娟,馬云闊,趙繼鋒.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與實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28(3):107-108.
[2] 鐘秉林.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0,(6):15-16.
[3] 林卉,趙長勝,景海濤.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創新人才[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6,8(1):85-88.
[4] 張振海,陳紅喜.江蘇產學研合作模式選擇研究[J].江蘇高教,2010(4):48-50.
[5] 付曉茹,陳敏東,方華.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型人才[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9,(9):6-8.
作者簡介:夏廣軍,博士,延邊大學農學院動物科學專業,副教授,研究方向: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