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要辦出各自的特色”是《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對中小學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當今辦學發展的趨勢。本文主要闡述了四平市鐵東區二龍湖學校的辦學理念及提升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措施。
關鍵詞:農村;特色學校;辦學理念;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80
四平市鐵東區二龍湖學校是一所普通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創建于1948年,占地總面積為10000平方米,校園占地面積2180平方米,學農基地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有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08人,教職工30人。我們以創建“農村示范校”為契機,在“端正辦學思想,面向全體學生,立足素質教育,探究教學藝術,創辦特色學校,爭取一流質量”的辦學過程中,把創辦農村示范校作為整體改革的突破口。
1 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樹立為“三農”服務的辦學理念
在1998年~1999年,學校與某種子公司合作搞種子試驗,到2000年實行大規模合作,把學校46畝土地全面搞試驗田,有對比實驗田和自交系制種,種植達400多個品種,每年向社會推廣30個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春種,夏鋤、秋收,學校師生全員參加學農基地的科學試驗勞動,學生通過實踐學到了各種農業科學知識,由科學種田、噴灑除草劑到觀察品種的對比,秋后的測產、品種的選擇,使學生學會了選良種,使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既學到了農業科學知識,又培養和鍛煉了多方面能力,同時也體驗了父母在勞動時的艱辛,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
2 集思廣益,拓寬教育渠道
面對農村每年只有少數人升學,而大多數畢業生將回鄉務農的現狀,學校一方面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積極為上級學校輸送合格的新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計為那些不能夠升學的學生鋪設一條成才之路。讓他們在畢業之前,既能學習文化課,又能學到相關農業實用技術。回鄉后,能學有所用。學校在學生升入初中時,就開始實施分流教育,將那些厭學、面臨輟學、升學無望的同學,在自愿的基礎上,從普通班分流出來,組建分層次教學班,在適當降低文化課學習要求的同時,適時增加職業技術教育課的內容。學校從農村經濟建設的實際需要和學校自身發展的狀況出發,經多次研究、考察、論證,建立肉牛養殖實踐基地,為回鄉務農的學生找到一條致富之路積累經驗。為此我們先后到雙遼茂林、梨樹大房身、公主嶺劉房子等肉牛養殖大戶學習飼養技術;到伊通英城、雙遼玻璃山、遼寧平崗、亮中、八棵樹等黃牛交易市場考察牛的品種和價格;到市畜牧局,畜牧站學習防疫、疾病的預防治療技術等。結合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經歷教育的實踐活動、學校開設了相關的肉牛飼養與防疫課程,專任教師自編教材,學生親自參加飼養場的實踐活動,通過開發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學生掌握了肉牛飼養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體驗了飼養肉牛的艱辛和成功帶來的喜悅,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對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起到了促進作用。為校園周邊農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我校在原有種植實踐基地和肉牛養殖實踐基地的基礎上,2104年暑期學校又建起了飼料加工廠。飼料廠的建設,使我校形成了農科教相結合,種養加一條龍的辦學模式,這些基地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農業科技知識和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2010年初我們還興建立了果園,當年成活率達80%。目前我校基地建設已初具規模。
3 深化素質教育成果,提升學校綜合辦學水平
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堅持走農科教相結合的辦學道路,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辦出農村學校自我發展的特色。
3.1 德育為首,大力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結合經歷教育,利用主題班會、團會落實《公民道德實施綱要》、《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執行情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開學初,對初一新生進行為期一周的軍事訓練,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磨練學生的意志;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法制教育”,定期召開法律知識講座。通過校園廣播、板報等形式,使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爭做合法、守法的小公民。學校還通過播放愛國主義影片及向貧困學生獻愛心等活動,培養學生的“五愛”意識和奉獻精神。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學額鞏固率明顯提高,學風日趨濃厚,校風明顯好轉。
3.2 堅持以教學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抓好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根本。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生命線。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取決于教師自身的能力和業務素質。要提高課堂的授課效果,就必須努力打造一支,過硬的專業教師隊伍。在這方面我校以校本培訓、校本教研、匯報課、評課等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帶動教學成績的提高。
3.3 實施分層次教學,培養農村經濟建設的適用人才
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分層次教學的實施使一些原來對學習產生厭倦,不愿意學習的學生能夠坐住板凳,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分層次教學班的課程設置,除了開設正常課程外,主要側重計算機課程,同時,增開了農業技術課。補充相應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內容,將職業教育思想貫穿到學科教學之中,如我們開設的計算機的組裝與維修、玉米的種植、肉牛的飼養與病害的防疫、花卉的栽培等。現在分層次教學在我校已順利實施并取得了一定經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為穩定學額,控制流失生,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學校充分開展課內外活動,通過開展學科競賽,豐富興趣小組活動,突出了趣味性、廣泛性,進一步發揮學生特長,豐富了校園文化。學校呈現出良好的育人氛圍,由于管理得當,學生的素質全面、協調、健康發展。學校的各項教學工作都取得了較好成績,中考成績幾年來一直得到穩步提高。
作者簡介:董國,大專學歷,四平市鐵東區二龍湖學校,校長,研究方向:農村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