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英+柴智媛
摘要:佳木斯市歷來就有采摘野生木耳、蘑菇的習俗。生產食用菌氣候適宜,所用主要原料林副產品和農作物秸桿充足。近些年來栽培平菇、香菇、滑子蘑、木耳等食用菌蔚然成風,尤其是發展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栽培食用菌,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注,發展迅猛。佳木斯市食用菌生產已覆蓋6個縣(市)、4個城區,形成了近郊以生產平菇、香菇、杏鮑菇、白靈菇、金針菇等珍稀食用菌,銷售鮮品為主,縣(市)及林區以生產黑木耳、滑子菇、猴頭、香菇、元蘑等食用菌,銷售干品、鹽漬品為主的生產格局。
關鍵詞:佳木斯市食用菌產業;發展歷程;優勢;存在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6.1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78
1 佳木斯市食用菌產業發展歷程
1.1 產業起步期(2010年以前)
總體處于缺乏有效組織規劃,自然半自然生長階段。
1.2 第二階段,成長發育期(2011~2013年)
2011年,市委、市政府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并提出了抓好水稻大棚二次利用,引進制菌企業,大力推進食用菌產業加快發展的要求。各縣(市、區)開始高度重視、積極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并與水稻大棚二次利用有效結合,推動食用菌產業取得了跨躍式發展。
1.3 成熟擴張期(2014年以來)
1.3.1 組織化程度提高,實現了有序發展 各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強化了組織領導,落實了工作責任,完善了推進措施,加大了協調推進力度,有的地方制定了發展規劃,真正把食用菌當作一個產業實施有序推進,推動食用菌生產進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
1.3.2 大型制菌企業形成規模,龍頭帶動力增強 目前,各縣(市、區)均引進了大型食用菌深加工企業,生產規模和水平日益提高,總數達到7家。4家新建企業全部建成達產后,年底到明年還可增加產量6500萬袋,僅制菌企業總生產能力就可達到11600萬袋。
1.3.3 品種品質優化,生產方式改進 一方面,栽植品種更加豐富多樣。以黑木耳為主,香菇、金針蘑、滑子蘑、平菇等品種漸漸增多,樺川還嘗試了榆黃蘑、靈芝等品種試栽。另一方面,栽植方式更加科學合理。以水稻大棚二次利用為主,棚內地擺、掛袋栽培方式并重,掛袋采取魚鱗式、串糖葫蘆式并用。此外,兼顧山區、淺山區露天地擺、木耳椴等多種方式,因地制宜,多種形式大力發展食用菌。僅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發展木耳就達2070棟,并一舉改變了過去我市沒有掛袋木耳的歷史。
1.3.4 生產模式換代,經營機制創新 各地積極轉換經營機制和生產模式,取得了食用菌生產的新發展。托管式:同江部分稻農將水稻大棚托管給九芝源菌業公司管理,集中統一栽培食用菌,每袋付稻農1元純利潤,企業農戶雙受益。租賃式:樺南宏興公司擬自建一批大棚低價租賃給無棚的貧困農戶和城鎮下崗職工發展食用菌。賒銷扶助式:富錦市錦程菌業將成本為3元的香菇菌棒以1元價格賒銷給社員和農戶,并以訂單的形式敞開回收。合作式:富錦錦程菌業組織當地稻農成立了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全市食用菌生產進入一個嶄新階段。
2 佳木斯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潛在優勢
2.1 市場需求空間廣闊
一是食用菌類已逐步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食用菌的消費量將迅速增加;二是南方受氣候影響夏季不宜種植,南菇北種、錯時栽培己漸成趨勢;三是黑龍江省木耳具有信譽好、受歡迎、易保存的特點,市場前景廣闊。
2.2 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潛力巨大
2014年,我市水稻育秧大棚總數為102500棟,已經實現二次利用的,菌類生產僅占1/3,利用率仍然較低。全市生產香菇、木耳等大棚數為3218棟,僅占全市大棚總數的3%,大量水稻大棚尚未有效利用。
2.3 政府和農民兩個積極性正在不斷有效釋放
各縣鄉黨委、政府把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推進經濟總量增長、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民致富增收的有效措施。廣大農戶在發展食用菌產業中得到了實惠,嘗到了甜頭,煥發了生產積極性。
3 佳木斯市食用菌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規模仍然較小,產業鏈還未形成。雖然近三年來我市食用菌產業發展迅速,勢頭旺盛,但到今年底全市總量僅可達到7億袋??傮w來看,規模還較小、產量還比較少;技術推廣慢、配套服務水平低。在大棚中生產食用菌技術要求都比較高,容易影響質量和效益;原料供應趨緊、成本上漲較快。近幾年來,由于食用菌產量急劇增加,原料需求量迅速增大,導致食用菌袋所需主要原料硬雜木屑價格連年上漲;推進力度不一、發展速度不均。從分布上看,各縣(市、區)食用菌發展分布不均,數量、發展速度差距較大。
4 進一步推進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4.1 進一步加大組織領導和工作推進力度
一要加強政府組織,明確目標任務;二要制定完善規劃,分步推進實施;三要建立規模園區,實現集約發展;四要整合資源力量,優化發展條件。
4.2 加強技術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必須提高科技水平。各縣(市、區)要把食用菌技術培訓、技術推廣納入農技推廣體系中去,農技推廣部門要加大指導培訓力度;二是提高產品品質,促進菌民增收;三是培育創建特色品牌,組建專業合作社,實現食用菌產業高端發展。
4.3 拓寬生產原料供給渠道
可利用同江口岸優勢,進口食用菌生產原料所需品種木材;或者在俄羅斯建廠,把鋸末壓縮加工成磚,解決入境時檢疫問題;應加快開發代用原料,同時,繼續探索一次菌料的再利用。
4.4 協調有序形成合力推動
建議各級黨委、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協調,統籌相關部門的資源和力量,切實把發展食用菌產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抓好有效實施。
作者簡介:劉明英,本科學歷,湯原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技術研究與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