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云+李成育+丁海元+張文霞+王厚勝
摘要:水稻高光效栽培技術是一種充分利用風、光、溫等氣候資源,改善水稻群體內微氣象環境,通風透光好,邊際效應明顯,與綜合配套技術相結合,能最大限度滿足水稻生長發育所需要各種條件,從而提高水稻產量的新型高產栽培模式。
關鍵詞:水稻;高光效;產量;綜合配套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29
1 水稻高光效應用效果
根據省政府文件精神,東遼縣2013年開始示范推廣水稻高光效栽培技術。2013年示范1.2萬畝,平均畝產636.35公斤,比常規栽培水稻畝產550公斤增產15.7%,高產田畝產達到724.02公斤;2014年水稻高光效推廣2.1萬畝,平均畝產660公斤,比常規栽培水稻畝產558.3公斤增產18.22%,高產地塊畝產達到829.05公斤,創造歷史以來東遼縣水稻高產新記錄,增產效果十分顯著。
通過兩年的示范、推廣、研究、調查總結看,水稻高光效栽培技術不單純是通過調整壟向,提高光能利用率就能獲得更高的產量,必須與綜合配套技術相結合,滿足水稻各生育時期生長對各種條件的要求,確保水稻全生育期健壯生長,水稻高光效栽培技術才能發揮顯著的增產效果。
2 綜合配套技術
2.1 選用高產優質抗病品種
根據本地氣候條件,選用高產優質抗病品種。通過兩年生產示范推廣,高光效栽培高產田適宜品種有吉粳88、通禾855、科裕47等。
2.2 大中棚盤(缽)育苗,培育壯秧
改小棚、無紡布育苗晚,秧齡短、秧苗素質差,影響水稻高產習慣做法,高光效栽培采取在4月5日前,凡是搭建完大棚骨架的農戶免費發給棚膜,切實做到在4月10~15日育苗。人工配制床土、稀播育壯苗、加強水分、溫度管理,防好立枯病,秧齡達到35~40天,葉齡4.0~4.5葉,株高控制在13~15厘米,帶蘗插秧。
2.3 高光效栽培技術
2.3.1調整壟向 用地質羅盤定位,將壟向調整到磁南偏西19度36分。用插秧架拉線插秧,小行距20厘米,大行距50厘米,穴距13~15厘米,穴插帶蘗壯苗3~4株。
2.3.2 插秧時間 根據東遼縣氣候條件,水稻適宜插秧期為5月20~28日。
2.3.3生育期間調查 分蘗情況。調查品種為通禾855,高光效水稻在6月26~28日,平均每穴莖數達到28個,每平方米莖數達到560個,小行距開始封壟至達到排水曬田指標。常規栽培水稻平均每穴莖數16個,有效分蘗還在進行。高光效水稻有效分蘗期終止期比常規栽培水稻早5~7天;有效穗粒數。據9月4日調查,品種通禾855,高光效水稻平均每穴有效穗數22.34穗,比常規插秧每穴有效穗數18.6穗,每穴多成穗2.74穗。每平方米增加有效穗54.8穗,每畝多成穗3.66萬穗;高光效栽培平均穗粒數115.3粒,比常規栽培平均穗粒數89.4粒,每穗多25.9粒;病害程度。水稻紋枯病高光效栽培在7月5日發生,常規栽培的水稻紋病在6月20日發生,高光效水稻紋枯病比常規栽培水稻發病晚,發病也輕。原因是高光效水稻通風透光好,水稻抗病能力增強。
2.4 農化結合,測土配方施肥
水稻施肥量過大,易發生倒伏和稻瘟病,施肥量小,水稻高產低。根據化驗土壤養分含量、品種喜肥特性、產量水平,采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確定高光效水稻施肥量,結合旱旋耕每畝施生物有機肥160 公斤或腐熟農肥2立方米做底肥,化肥按正常用量(純N:9~10公斤、P2O5∶5~6公斤、K2O∶6~7公斤)減少20%~30%。化肥40%氮肥、全部磷肥、70%鉀肥做底肥、30%氮肥做蘗肥、20%氮肥和30%鉀肥做穗肥、10%氮肥做粒肥。據調查,有機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水稻長勢均衡、分蘗多、成穗率高,為穗大粒多、早熟、高產打下良好基礎。
2.5 采取淺灌—曬田—間歇灌溉控制技術
根據水稻不同生育時期對水分的需求和施藥、追肥等作業用水的特點,采取灌溉控制技術。淺水插秧;分蘗期寸水灌田,提高水(地)溫,促進水稻分蘗早生快發;6月末~7月10日排水曬田,控制無效分蘗,促進根系發育;拔節孕穗-開花授粉期,田面保持3~4厘米淺水層;灌漿成熟期,采用間歇灌水,乳熟期干濕交替,以濕為主,5~7天灌一次水;蠟熟期干濕交替,以干為主,7~10天灌一次水;9月10日停止灌溉。
2.6 防治病蟲草害
2.6.1 除草 選擇殺草譜寬、除草效果好、對水稻安全的2.5%五氟磺草胺,在插秧后7~10天,每畝施入40~80克(純含量1~2克),保持淺水層7~10天。
2.6.2 防蟲 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啶蟲脒乳油防治潛葉蠅;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負泥蟲、稻水象甲;選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在7月5日、10日各放蜂一次,每畝地放一點,用1.7米長玉米稈頂端破開,把蜂卡向內折疊夾入,下頭插入田間,第一次放7000頭,第二次放8000頭。
2.6.3 防病 重點防治稻瘟病,選用40%富士1號乳油、13%春雷霉素。三環唑可濕性粉劑等交替打藥。在稻瘟病發生初期和水稻出穗前1~2天(破口期)用40%富士1號乳油100亳升或13%春雷霉素。三環唑100克,對水30 公斤噴霧防治稻瘟病。
2.7 適期收獲
全田稻穗、支梗變黃,青粒率小于10%,水稻完熟期收割。
3 結論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術的核心是調整壟向,寬窄行栽培,改善水稻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水稻群體光照、溫度利用率的一種栽培增產措施。水稻要獲得更高的產量,高光效栽培技術必須與綜合配套技術相結合,滿足水稻各生育時期對諸多因素的需求,盡量保證水稻健壯生長,水稻高光效栽培技術才能發揮更顯著的增產效果。
作者簡介:封云,東遼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水稻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