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魚離不開水,水對魚的生長的影響是很大的,除了水質,水溫也是影響魚類生存生長的一個重要條件。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魚類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很多地方都進行人工池塘養魚,大大豐富了魚類品種,滿足了市場需求。本文主要分析了水溫對魚類生長的影響及冬季池塘的一些管理措施,以供養殖者參考。
關鍵詞:水溫;魚類;養殖;管理
中圖分類號:S964.3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58
1 水溫對魚類生長的影響
1.1水溫對魚類體溫及發育的影響
水溫對于魚的體溫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魚類是變溫動物,其體溫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基本上魚類的體溫與水溫差要在1℃之內,如果水溫變化過大,對于魚的身體會造成過大的應激反應,所以魚苗或成魚在轉換環境時要注意水溫前后的變化不要過大,要基本保持水溫的穩定。另外有些魚類的產卵受水溫的高低影響很大,只有在適合的溫度下才能產卵,如果水溫過低,會影響魚類的性腺發育,使其產卵量降低或是不產卵。由于南北地區氣候不同,所以魚類產卵時間有所不同,但水溫基本都要在23℃~25℃以上時,魚類才能產卵繁殖。
1.2 水溫的變化會導致水中的氧氣量變化
水中的氧氣含量與水溫的變化有直接關系,水溫低溶氧量高,溫度升高溶氧量會降低,一般在一個大氣壓下,0℃的溶解氧飽和度為14.62毫克/升,在20℃的溶解氧飽和度為9.17毫克/升。然而水溫升高的情況下,魚類的活動增強,代謝也加快,呼吸加速,對于氧的耗費量也相應增加,所以溫度高時容易產生缺氧的現象,對魚類的生長及繁殖也都會有重要的影響。
1.3 水溫對魚類生存環境的影響
水溫的變化也有季節性和晝夜的不同,由于水對于熱量的傳導較慢,上下傳導的速度很慢,所以上下水層的溫差非常明顯,一般可以達到2℃~5℃,水溫的不同導致水的密度不同,上下不同水層會形成密度流,水體上下會自行流動。一般在高溫期間,如果遇到悶熱、雷暴雨等突變天氣,水表層的水溫下降很快,密度流增大,會使池塘底部腐敗物上浮,對于池塘的溶氧會大量消耗,同時會有大量毒素產生,使成魚出現浮頭、泛塘,養殖業產生嚴重損失,降低經濟收入和效益。
1.4 水溫影響魚類攝食及天然餌料變化
在溫度適合時,水體中的一些細菌和植物會快速生長,這些浮游植物和細菌對于一些有機物的分解有一定的作用,而這些有機物又是水體中的生物的繁殖條件,這樣適合的溫度能促進池塘系統物質循環,給魚類的生長提供天然餌料,利于魚類的生長發育。在適宜的溫度下,魚類代謝和體溫都會保持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攝食正常,發育較快,各種魚類都有它適應的溫度范圍,隨著溫度升高,魚類的代謝相應加強,攝食量增加,生長也加快。
1.5 水溫對魚類疾病的作用與影響
水的溫度能影響細菌和病毒的繁殖,所以水溫對于魚病的發生也有直接的影響,而在魚病發生時,潑灑藥物水溫每升高10℃,藥物毒性會增強2~3倍。所以在防治魚病時,潑灑藥物也要根據水溫的高低來決定用量,一般水溫高時要適當減量,低時要增加用量。另外水具有特殊的物理特性,水的密度高溫變小,低溫變大,最大密度是4℃的水,在冰點時反而變小,所以有些魚類的越冬,一定要注意水溫變化,適時搭建越冬大棚進行保護,魚類能在底層安全越冬,得以生存,延續種群。
2 池塘養魚的冬季管理
成魚起捕銷售后,冬季魚池基本處于休整期,是全年水產養殖生產中最清閑的季節,但也要重視冬季魚池管理,如果管理不當會給來年的養殖生產帶來重大影響。
2.1 魚種并池
對養殖魚種的池塘,當氣溫在10℃以下時,魚種需并池管理。并池前停食2~3天,并拉網鍛煉2~3次,然后將魚種按不同的種類和規格放入不同的池塘中,讓其保膘,以備起捕放養和銷售。一般每畝放養規格為10~13厘米長的魚種40000尾左右,放養規格為15~20厘米的魚種30000尾左右。
2.2 清池消毒
對于冬閑的池塘,應抽干池水,鏟除池邊雜草,清除池底過多淤泥,保留淤泥10厘米左右,填補池坡缺口、裂縫,加高、加寬、夯實池埂。曝曬池底數日,以疏松土壤表層,增加通透性,加速有機質的風化。魚種放養前15~20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干法用量為75~100公斤/畝,帶水用量為120~150公斤/畝,方法是加水乳化后趁熱全池潑灑,以殺滅病原體、野雜魚等有害生物。放養前投施畜禽糞肥,用量為300公斤/畝左右,以培育浮游生物,為將入池的魚種提供生物餌料。
2.3 放養魚種
待池中浮游生物繁殖到一定數量時,及時放養魚種。選擇冬季放養魚種具有“一高四早”等優點。即:成活率高、適應早、攝食早、生長早、受益早。魚種放養前需用3%~5%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以殺滅體表病菌及寄生蟲。
2.4 飼料投喂
部分養殖戶仍然存在誤區,認為冬季魚類不吃食,其實不然,當水溫在8℃以上時,大多數魚類都能攝食。因此,冬季仍應投喂一些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一般每隔2~3天于中午投喂1次,日投飼量為池魚體重的0.5%~1.0%。若連續晴好天氣,可適當增加投飼量。
2.5 水質調控
冬季水溫較低,將水位加至2.0米左右,水位下降20厘米時,應及時補加新水,以保持水位、水溫的相對穩定。每隔20天左右1次換水,每次換水10%~20%,保持透明度為30~40厘米。每隔20~30天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為10~15畝,調節酸堿值為7.5~8.5。晴天中午開機增氧2~3小時,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2.6 種植黑麥草
黑麥草具有耐寒耐肥,優質高產,葉片嫩長,營養豐富等優點,是草食性魚類的優質餌料,深受養殖戶的喜愛。利用閑置的魚池和魚池的干露部分種植黑麥草,不但可增加草魚、鳊、魴魚的青料來源,節約養殖成本,增加養殖收益,而且通過黑麥草分解吸收了池內大量有機物質,還改善了池塘環境,為下一年的健康養殖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簡介:張國春,中專學歷,舒蘭市法特水利管理站,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水產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