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琦+趙向龍
摘要:本文介紹了霧霾天氣的氣象學定義及形成原因,并針對霧霾天氣對北方農業生產的影響,提出了一些霧霾天氣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 霧霾天氣;氣象學定義;形成原因;北方農業生產;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S29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62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城市建設過度開發,農村部分村民過度焚燒秸稈,造成空氣中產生大量的懸浮物和污染物,對城市及農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造成極大的影響,能見度降低,空氣質量下降。霧霾天氣已經成為影響我國人民生活生產的一種災害性天氣,本文對霧霾天氣的形成、對北方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預防措施分析如下。
1 霧霾天氣的定義
霧霾是霧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濕度大時,霧的成分多。白天濕度大時,霾占據主力,相對濕度在80%~90%。
霧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1]。霧的氣象學定義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2]。霧是自然天氣現象,空氣中水汽氤氳,霧吸附灰塵作為凝結核,但只是造成能見度的降低,空氣透明度同時也會降低,對交通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總體上無毒無害。
霾或灰霾是指水平能見度小于10.0公里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是由大量特別細小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懸浮在空氣中而形成的。霾使暗黑的物體略微帶有藍色,遠處光亮物體呈現紅色和黃色。空氣中的有機碳氫化合物、灰塵等粒子也能使大氣混濁,因能見度急劇降低造成視野模糊[3-4]。霾吸附的是懸浮在空氣中的煙、灰塵等有害物質作為其核心物質,空氣相對濕度低于80%,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傷害。霧霾天氣的形成是主要是城市過度開發建設造成的環境污染,以及氣溫低、風力小等自然條件造成該環境污染物不易在空氣中擴散。
霧與霾的最主要區別:形成霾時,相對濕度較小,形成霧時,相對濕度>90%,即接近于飽和或者完全飽和。霾造成能見度急劇降低,能見度<1.0公里,大氣渾濁造成視野模糊;形成霾時,相對濕度<60%,能見度<10.0公里,大氣渾濁造成視野模糊。
所以,霧和霾的混合物一起造成的大氣渾濁、視野模糊、能見度急劇降低,多數是在相對濕度60%~90%時的氣象條件下形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與霧、云存在差異,即其與晴空區之間沒有特別明顯的界限,粒子尺度非常小,分布較為均勻(該粒子是肉眼難以識別的空中懸浮顆粒物)。
2 霧霾天氣的形成原因
一是形成霧霾天氣的地區接近地面的空氣相對濕度非常大,地面灰塵密集,行人和車輛使灰塵飛揚起來;二是大氣層非常穩定,缺乏明顯冷空氣活動,風力較小,空氣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在一起,懸浮在空氣中;三是晴朗少云,對于夜間輻射降溫很有利,使接近地面部分本來濕度非常高的空氣達到飽和、凝結成霧;四是汽車排放的尾氣越來越多,是霧霾形成的一個因素;五是重工業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次污染;六是取暖設備排放的二氧化碳等。
在冷空氣較弱、近地面低空為靜風或微風以及水、汽條件較好的大范圍大氣環流的天氣條件下,會出現大范圍的霧霾天氣。霧霾天氣相對濕度高,水汽大,霧滴吸附并加速反應性氣態污染物向液態顆粒物成分的轉化,同時細微顆粒相對易于作為凝結核促成霧霾的形成,迅速形成大范圍污染。
3 霧霾天氣對北方農業生產的影響
霧霾天氣時,空氣流動性差,遮蓋陽光,會影響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果霾中塵粒的濃度過大,使植株不堪重負,會影響到植株的呼吸作用。冬季時,霧霾天氣會對農業設施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影響到大棚內的氣溫、地溫和濕度。
4 霧霾天氣的預防措施
北方出現霧霾天氣時,應采取一系列措施,調節農業大棚的氣象條件,減少霧霾天氣對農業設施產生的強烈負面影響。
4.1 溫度
一是在棚內溫度<8℃時,適時提高棚內溫度;二是增加大棚草苫及薄膜的厚度,使其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三是鋪設地膜,提高地溫,降低棚內空氣濕度。
4.2 光照
一是鋪設地面反光膜、墻面反光膜,把內墻和立柱表面涂成白色,懸掛白熾燈,使農作物有充足的光照進行光合作用;二是保持棚膜清潔,適時去除棚膜水滴,使棚膜保持良好的透光性;三是可以在中午前后高溫期,適時揭草苫讓蔬菜見光1~2小時。
4.3 肥水管理
一是適量使用磷鉀肥、生物肥、腐熟有機肥等,提高蔬菜抗寒性,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追加營養藥物,使植物能夠進行良好的光合作用和吸收營養;二是適時通風去除濕氣;三是使用地膜進行覆蓋,并在地面上撒一些干土來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
參考文獻
[1] 成都氣象學院.氣象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
[2]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3] 段再明.解析山西霧霾天氣的形成原因[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11,42(5):539-541,548.
[4] 李東海,何彩霞. 談霧霾天氣的識別及預警策略[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8):165-166.
[5] 吳慶梅,張勝軍.一次霧霾天氣過程的污染影響因子分析[J].氣象與環境科學,2010,33(1):12-16.
[6] 錢峻屏,黃菲,黃子眉等.汕尾市霧霾天氣的能見度多時間尺度特征分析[J].熱帶地理,2006,26(4):308-313.
作者簡介:王景琦,本科學歷,空軍航空大學飛行訓練基地,預報工程師,研究方向:氣象學研究;趙向龍,本科學歷,空軍航空大學飛行訓練基地,預報工程師,研究方向:氣象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