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斌
(黑龍江省穆棱林業局)
隨著我國林木資源供不應求的現狀越來越嚴峻 ,人工造林更新工作成了促進我國林業發展的基礎。合理的保護森林資源整體性,做到將可再生利用的資源共同經營管理,將不可再生資源分別進行經營管理,從基礎到實際都能保證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合理化構成方式。保證森林資源的質量和數量發展均衡,共同獲利,確保森林資源的利用和再次開發。造林更新 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 ,要我們認清做好撫育管理工作 ,避免年年造林不見林以及返荒等現象的發生 。
1 存在的問題:檔案管理是造林更新的重要工作之一 ,檔案管理工作不健全,有些地方造林更新作業設計不 規范,政府并從沒有從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尤其是在數據信息的調查和使用方面,存在著應付了事現象,在造林更新工作實施前,存在交叉 的問題 發 生 ,一邊造林一邊進行設 計 ,甚至設計還趕不上造林。
2 解決措施
2.1 要提高對信息管理。利用現代信息管理技術 ,配備高科技的技術裝備 ,健全檔案管理機構。
2.2 認真進行總體布局。營林活動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體現出全面性和合理性的特征。結合立地的種類來進行合理地區分,因地制宜的選取合適的樹木,形成形成一個由帶片網、喬灌草、防經用,長中短名特優相結合的新型的立體林業格局,實現良好的生態以及經濟等功效。
2.3 維護好附近的環境。首先,在種植的時候,不應該影響到動物的活動空間,要盡量的躲避其活動區域,認真地保護樹木,可沿等高線設立植被隔離帶。其次,在種植時,盡可能地保留林地原有的天然闊葉林、原生闊葉林及珍稀的植物,不能破壞天然次生林,不能為發展人工林而砍伐具有保留價值的天然林。
1 存在的問題。更新方式不適應,多年以來一直是人工促進更新,忽 略了天然更新和人工促進天然更新, 特別是近 幾年森林主伐方式的改變.沒有欠帳也就談不上更新,造成樹種比例不協調,樹木分布不均,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同時還存在著監管不力,沒有充分利用空間的現象。
2 改進措施
2.1 做好造林更新的前期準備。要確保規劃人工造林的質量,嚴格按照工程建設程序進行管理 , 其次是建立造林質量監督保證體系
,應用衛星遙感技術建立管理信息系統 ,對造林的質量進行全方位的監管 ,使檢查工作無法落到實處.
2.2 樹立出更造混交林的思想。對于不同的特征的樹木進行適當的混交,能夠比較充分的利用空間,可能保證土壤的營養平衡。例如耐陰性以及生長特點存在區別的一些樹種混交種在一起,能夠充分的利用空間。而且,混交樹林所形成的復雜的自然環境能夠有利于林地中其后的是兩改善,更加便于周圍樹種的生長繁殖,并且加速土壤營養成分的循環利用,這種經驗應該在長期的工作中慢慢摸索體會,最后合理應用開展
1 存在的問題,更新造林技術不先進。造林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缺少提高造林更新的建設質量和科技含量 。
2 解決方法 。
2.1 提高人工造林理念,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 ,及時組織技術培訓 ,依靠科技提高營造造林的速度。在現代化造林工作中, 依靠科技能大幅度提高造林工作的效率,改善造林工作 的效果,依據造林指標來考核地方造林工。
2.2 開展撫育活動 ,利用樹種的萌芽能力,截去已成活的苗術或幼樹的大部分主干,促其長出新干或新莖的一種撫育技術措施。對于萌蘗性強的樹種常從根頸處發出許多萌蘗條,致使生長勢受到很大削弱。為了加速林木生長,須將多余的蔭蘗條除掉,除蘗一般在更新更新造林后1-2年的秋末或早春進行。春季葉芽萌發后展葉前,將幼樹主干萌發的芽全部抹掉,以培育主干無節或少節的干材。 更新造林后要進行間苗,掌握好間苗開始的時間、強度及扳數,應根據林術群體密集程度確定,堅持去劣留優,去小留大的原則。
2.3 合理正確的掌握其操作方式。利用播種造林法,將種子直接的進行播種來造林,這種方式適合在大面上播種,但是對于造林地的要求很高,適宜對于那些土壤中水分充足,自然災害很輕,邊遠地區的造林地;植苗造林法,這種方法將根系完整的木苗作為更新造林的原材料,對于不良的自然環境之下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對自然環境要求不是十分嚴格。這種方法對于林地自然條件限制較低,在現在的更新造林中應用比較廣泛,造林的技術相應簡單,可以保證幼樹在出其成長階段快速的生長。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保持生態平衡,減緩資源不斷流失的速度,對于植被的更造種植應該從實際的工作出發,因地制宜,保證更新造林工作的不斷完善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學臣,宮希成.我國林業的發展現狀及造林方法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9).
[2]董平,井瑞鵬.淺談我國林業現狀及整地、造林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4).
[3]王臣,趙軍.關于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