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偉(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2012級(法律)法學專業 330022)
王丹(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2012級憲法與行政法專業330022)
作為美國刑事司法制度中一個保護刑事被告人權利的著名規則,毒樹之果規則是英美法系“法官造法”傳統下的產物,于一九二零1920年在西爾弗索恩·倫巴公司訴美國一案中確立。
所謂的毒樹之果規則,指的就是一旦第一手的證據(即樹)被證實是非法收集的,任何來源于此的第二手或派生證據(即果)都不能采納。這個規則是基于這樣的原理:因為最初的證據(原始的、一級的證據)收集手段是非法的,這種非法的“毒性”污染了隨后的源于此的所有證據,即使隨后的證據(衍生的、二級的證據)是合法取得的,仍是有毒性的毒果,應當予以排除。
作為一個用來嚇阻相關機構違法取證的規則,毒樹之果規則在阻止執法人員違法取證和維護程序正義方面,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些年來,面對洶涌的犯罪浪潮,如果嚴格適用毒樹之果規則勢必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打擊犯罪的有效性,司法的實體公正也會很難獲得實現,美國通過聯邦法院的一系列案例,逐漸確立了一些例外,從而緩和了毒樹之果規則過于僵化和嚴格的弊端。這些例外主要有:
首先,獨立來源的例外是指政府方所獲得的信息的渠道源自于另一個獨立的來源,而不是依靠非法取得的證據為線索獲得的,這種情況不適用證據排除規則。
其次,必然發現的例外是指雖然該項證據是由偵查機關的非法行為取得,但是如果沒有發生該違法行為,按照偵查機關正常的偵查行為,此證據終將必然發現。
再次,污點滌除的例外是指雖然第一次取證違法,但第二次的合法取證由于其他獨立因素的界入而足以使原先的不法污點被洗滌。
近幾年,隨著多起刑訊逼供事件和違法取證現象的曝光,“毒樹之果”規則在我國也被頻繁提起。但是頻繁的提起不意謂著這個規則得到大家的廣泛接受,特別是當年著名的辛普森殺妻案后,很多人甚至是法律專業人士都認為,正是美國的此類只重程序不重實體的制度造成了法庭無法作出真正公正的判決。
在刑事理論領域,我國目前主要出現了兩種論點:“砍樹棄果”以及“食果毀樹”兩種理論。“砍樹棄果”論是以保護人權和程序至上為出發點,認為以非法方式獲取的物證,要一律排除,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而對于“毒樹之果”,也應一律排除,認為沒有程序上的公正就不會有實體上的公正。“食果毀樹”論則尋求實體公正,認為打擊犯罪是第一位的,贊同司法實踐中的作法,對非法獲得的物證以及“毒樹之果”承認其效力。
在刑事實踐領域,我國立法層面和司法層面前均未承認“毒樹之果”規則。我國立法和司法實踐均明確排除了以非法言詞證據作為控方證據和定案根據,但是對于以非法搜查、拘留、逮捕等行為獲得的物證以及非法取得的實物證據為線索而得到的其他證據的證據證明力問題,卻并沒有采取嚴格的排除規則。
當代中國,程序公正理念越來越被大眾所追求,毒樹之果規則所確立的保護被告人權利制度對于當今中國促進人權保障方面具有非常重大借鑒意義。但是,這一原則的實施在美國也是通過長期的實踐和討論,并通過高素質的大法官進行研究分析最終才得以實施,而面對當代中國——一個法律傳統和民族心理完全不同、司法官員水平參差不齊的中國特色法治國家,應從多個角度分析該規則的可行性:
首先,我國在法律傳統上是一個成文法國家,美國的毒樹之果規則并非是由成文法所確立,而是通過判例形成的,加之受不同時期的刑事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因而在個案適用時顯得非常復雜。當出現新的案件時,法官自由裁量權可以充分發揮,判例法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就立刻體現出來。如果我國簡單借鑒美國毒樹之果規則及上述四種例外,由于成文法本身的特性加之我國目前司法官員水平參差不齊,對于靈活運用這種需要較高業務素質的證據排除規則仍有一定難度。
其次,在價值理念上,我國往往更加注重群體利益,而西方國家多以私人權利為先,而美國所崇尚的維護私權理念在毒樹之果規則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但是也正因此,美國毒品、暴力等犯罪泛濫成災,其“犯罪王國” 的帽子也一直讓它國難以望其項背。而在我國,對刑事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權利保護是遠遠不夠的,這毋庸置疑,因此我們在追求實體公正的同時也要加重對程序公正的維護,在打擊犯罪的基礎上也要加強對人權的保障。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為了換得保障人權的美名而犧牲了打擊犯罪的基本目的。
再次,尋求全盤“美化”或者“與國際接軌”自始自終都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經濟發達國家的規定,我國也不一定要移植。除了在價值理念上不同之外,我國與西方國家的發達程度是有差距的,我國并不具備發達國家的經濟基礎。如果對于毒樹之果一律排除,就會導致很多真實可靠但卻是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證據被排除,將會對打擊重要犯罪產生很大的影響。
最后,我國目前的司法主體專業素質和辦案能力總體上不高,偵查手段也不如發達國家,如果對“毒樹”所生的“果”一律排除,則需要司法人員另行調查;而毒樹之果規則要求司法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以及較高的辦案能力,我國目前不具備這一要求。這樣,最終會導致很多罪犯得不到懲罰,實體公正得不到維護,司法公正也就得不到實現。
我國的刑事司法制度的現狀和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相比,存在著過于注重打擊犯罪而忽視了保障人權的現象,所以我們在追求實體公正的今天也要注重對程序公正的維護,在打擊犯罪的基礎上也要加強對基本權利的保障。在中國國情條件下,對于毒樹之果規則我們應該適當借鑒,卻不能完全移植。但毋庸質疑的一點是,毒樹之果的規則對于我國目前重實體輕程序的現狀具有極大的警戒和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房保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實證分析[J]. 中國司法. 2011(06)
[2]高詠.刑事訴訟中私人違法取得證據之證據能力評析[J]. 證據科學. 2011(01)
[3]王海軍.從程序正義原理看非法證據排除機制的完善[J]. 法學雜志.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