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麗莎 祝卓宏
新聞事件
美國當地時間2014年8月11日,美國知名喜劇演員羅賓·威廉姆斯在家中被發現自殺身亡。巨星的隕落,讓我們扼腕嘆息。他生前曾出演《死亡詩社》、《心靈捕手》等88部電影及電視作品,獲得3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次最佳男配角獎;11次金球獎提名,獲得包括終生成就獎在內的6尊金球;7次艾美獎提名,2次獲獎。
心理解讀:
在羅賓·威廉姆斯閃耀的巨星光環背后,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痛苦與折磨。他生前患有嚴重的抑郁癥,最后他選擇用自殺的方式了卻自己。他的突然離世讓世人震驚,也不禁讓我們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一個為千萬觀眾帶來快樂與歡笑的喜劇演員,怎么也會抑郁呢?
羅賓·威廉姆斯幼時雖然家境富裕,但是他的童年非常孤獨。父母鮮有時間在家陪他,家中只有一位黑人保姆照顧他,大多數時間他都是一個人在幽暗的閣樓里玩游戲。他經常對奶奶笨拙的行為進行模仿表演,來贏得父母的關心。
由于幼年時期沒有和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戀,對愛和關心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導致羅賓·威廉姆斯的敏感脆弱,為抑郁埋下隱患。從他童年以及年輕時候的照片就可以看出,盡管他在微笑,卻總是透著悲傷。
喜劇演員當中得抑郁癥的不乏其人。“喜劇電影之王”卓別林長期被抑郁困擾,“憨豆先生”羅溫·艾金森也曾因嚴重抑郁癥入院治療,被譽為“好萊塢喜劇天王”的金·凱瑞,在屏幕中給無數人帶來了歡樂,生活中卻是一名長期抑郁癥患者。
探究抑郁癥患者的生活經歷,幾乎都有各種磨難和創傷。卓別林的父母在他很小時就分居了,后來父親酗酒去世、母親患上精神病。他一生經歷了4段婚姻,其中與莉泰·格雷的婚姻結束時他付出了80萬美元的巨款,并受到社會上的廣泛批評。“憨豆先生”的電影《憨豆特工》被影評家和媒體批得體無完膚,讓他倍感壓力。金·凱瑞由于家境貧困,在16歲時便輟學。他的母親長期臥病在床,小時候他經常會表演一些比如撞墻、從樓上摔下的滑稽動作來取悅家人。
無論是童年的創傷記憶,還是成年生活里的各種煩惱,喜劇大師們與常人無異,也有不如意的人生。然而,受他們所扮演角色的影響,觀眾會認為他們在生活當中也像銀幕上那般輕松自如。因此,與其說喜劇演員更容易患抑郁癥,不如說觀眾的刻板印象(本刊今年第9期《〈X戰警〉中的心理學》一文對“刻板印象”有詳細解讀)認為他們的生活應該永遠充滿歡聲笑語。
雖說羅賓·威廉姆斯有7500萬美金(約合4.62億元人民幣)的身家,但因為兩段失敗的婚姻,他不得不向前兩任妻子支付2000萬美元的贍養費。過了事業高峰期又并非“票房靈丹”的他,近期作品一直表現平平。
生活的壓力,迫使羅賓·威廉姆斯不得不接一些自己不喜歡的電視節目,甚至被迫低價出售自己的莊園。重壓之下,他開始抽煙、酗酒、吸毒,但是這些都無法很好地宣泄深埋在他內心深處的壓力。最終,這些壓力積累起來,幾乎徹底擊垮了他。
大腦中的杏仁核、紋狀體、丘腦等結構控制著一個人的情緒,這些結構的協調與配合,以及大腦皮層的調節,是一個人擁有良好健康情緒的基礎。
抑郁癥患者大腦中的杏仁核通常會過度活躍,杏仁核和其他腦區的聯系也發生了改變,這一改變會讓人產生持久的痛苦感。此外,紋狀體的工作異常,也會讓人在即使沒有外界壓力的情況下壓力感劇增。
研究表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軸)的功能異常是抑郁癥發病的重要原因。大腦中的海馬組織有抑制HPA軸的功能,而抑郁癥發生時持續的應激狀態會導致海馬神經元出現萎縮、凋亡及神經再生減少等一系列可塑性損傷,使其對HPA軸的抑制作用減弱。
雖然人們常說抑郁癥像感冒一樣,但二者實際上并不相同。感冒的出現會伴隨著發燒流鼻涕渾身酸痛,而抑郁伴隨的大腦內部的變化以及功能性的病變并沒有那么顯而易見,往往不易察覺,患者通常只會感到情緒低落、興趣缺乏、絕望無助、無價值感,有時會伴隨早醒、入睡困難、食欲不振、精神動力不足等癥狀。
中國現在有將近3000萬抑郁癥患者,巨星的隕落又一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抑郁癥已經嚴重影響許多人的生活,帶走了許多生命。幸運的是,雖然至今人類尚未完全清楚抑郁癥的大腦病理改變,但是已經發明出很多有效治療抑郁癥的藥物,還有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藥物治療結合心理治療,雙管齊下效果還是不錯的。
如果你或者身邊朋友罹患抑郁癥,一定要盡快尋求精神專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的幫助。預防抑郁癥最好的良藥是擁有愛的積極情感,父母要給子女足夠的關心和陪伴,不要讓孩子從小在孤獨、脆弱、敏感的內心埋下抑郁的種子。另外,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諧的人際關系,接納生活和自己的不完美,積極樂觀融入生活,也能幫助人們遠離抑郁,幸福生活。
延伸閱讀
“歡笑驅散悲傷”是否有用?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德博拉·薩拉尼對表演與抑郁癥等精神疾患的關系深有研究,他認為戲劇表演是針對抑郁癥的一種防御姿態,喜劇演員的幽默感更多的是一種“反恐懼感”的表現,是針對他們心中感受到的黑暗與悲傷的應對方式。喜劇演員的職業特征,讓他們常常為絕望的面孔戴上一張搞笑的面具。而時常佩戴這樣一張面具,使他們在面對生活的壓力和不如意時,在面具下的掙扎也更為激烈。
因此,很多時候喜劇演員常用“歡笑驅散悲傷”的方式去面對生活的困境。這種方式有利也有弊,雖然當時感到歡愉解脫,但其實卻是一種對悲傷的逃避。如果過度地單一使用這種做法,會使一個人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和生活。更健康的方式,是直面悲傷、接納悲傷,允許自己有時是悲傷的、低落的,允許生活有時是悲傷的、無奈的,允許自己在必須難過時將情緒表現出來,而不是強顏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