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的《南國今報》有這樣一則報道,臺灣一名女子手機通話30分鐘后,臉被灼傷;湖南蘇女士由于打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臉被燙出一個大紅印,一個月后還沒消失。
無獨有偶,今年8月,13歲的重慶巫溪男孩小平(化名) 一個人在家邊充電邊玩手機游戲時,手機突然爆炸,等小平回過神來,發現地上有一攤血,自己右邊小腿被手機碎片炸傷。據醫生介紹,小平右小腿傷口最深的一塊貼近骨頭,需通過多次手術才能取出。
幾乎所有的人都聽說過有關手機充電產生危險的報道,這些報道在網站、微博等新媒體上廣泛流傳。談到引發事故的原因,大多數人都認為是手機過熱、充電器不是原廠配置等原因。為了避免類似的事故發生,很多人采取了充電時不打手機的辦法。
那么,充電時用手機通話是否真的那么不安全?
充電時使用手機通話,手機往往會發熱,這是大家認為的引發手機爆炸的一個重要原因,那么這種溫度究竟能達到多少度?是否會引發爆炸或其他危險?
國家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是對各型手機進行檢測與認證的專門機構。針對手機發熱問題,該實驗室的專家利用一種特定的紅外測試儀,對正常銷售渠道購買的同一款手機在待機、通話、充電通話等不同情況下進行了溫度測試。這種紅外測試儀,能讓人們直觀地看到手機溫度上升的情況和最高溫度點的位置。
待機時的溫度:將手機跟泰爾終端實驗室的紅外測試儀連接起來,手機在最大發射條件下且處于剛剛開始測試還沒有打電話的狀態時,它的溫度比我們的身體溫度稍微高一點,通過紅外測試儀可以看到,它的最高溫度大概是39℃。
通話時的溫度:專家表示,手機通話過程中,溫度肯定會有一些變化的,但保持通話狀態一段時間,手機的溫度會趨于穩定。
紅外測試儀顯示,手機以最大發射功率通話1小時后,手機的正面溫度大概是40℃左右,背面溫度是41℃,手機的溫度上升了1℃左右,這是手機不充電時,在通話狀態下的正常溫度提升。
充電通話時的溫度:溫度測試顯示,手機在充電通話狀況下,正面溫度約為42℃,背面溫度最高是44℃,比不充電通話時稍微高了2℃左右。這說明,充電時通話,對電池的溫度提升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遠遠不會達到危險的程度。當然,這一結論是建立在手機和電池都是合格產品的基礎之上。
除了充電時通話是不是安全的問題之外,還有不少人對手機長時間充電是不是安全也有不少的擔心。實際上,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手機廠商在生產時就已經考慮到了這一問題。
溫度檢測觸點: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手機電池有3個觸點,一般人比較熟悉的是正極和負極觸點,那么,第3個觸點是做什么用的?
實際上,位于中間的觸點是溫度檢測觸點,它能把檢測到的電池內部的溫度信號輸出來,傳到手機上。然后,手機再根據這個信號進行一些功能處理,并啟動“手機保護閘”。
手機保護閘:合格的手機對于充電有2道保護閘——電池保護電路和手機充電管理模塊。因此,即使對手機進行長時間充電,一般也都是安全的。
為了形象地說明手機保護閘是怎樣起作用的,專家將手機電池放入溫度箱并不斷增加溫度,十多分鐘后,溫度箱的溫度上升到80℃左右,儀器上顯示的電流數據卻有了明顯的下降。專家表示,這是電池的溫度檢測觸點觸發了電池保護電路和手機的充電管理模塊工作。
電池里都有保護電路,如果發生過充(電)、過放(電)或高壓、短路,電池會自動切斷充電電路。同時,手機本身的充電管理模塊對充電的電量、電壓都有一些限制。
但這些都是針對合格的手機和電池而言。山寨電池跟正規電池相比,在保護電路的設計方面存在缺陷,如果再遇到外界使用條件不理想,就極易發生危險。
在測試中,專家把沒有保護電路的山寨電池放入特制的防爆箱中,接通充電電路后,在充電20分鐘后,防爆箱中的電池先是發生了形變,繼而起火爆炸,使得堅硬的電池外殼變得脆而易碎。
電池的爆炸威力很大,因為電池里面有電解液,電解液過熱會汽化,然后膨脹,最終沖破鋼殼造成爆炸。爆炸引發的炸傷,主要是由于鋼殼的飛濺造成的。當電池充滿電以后,如果還繼續給它加一個高壓的電,其內部能量會不斷積累,形成一個內部短路,最終引發過熱、爆炸。
影響手機充電安全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手機的充電插頭。通過不同渠道購買的充電插頭,價格相差較大,有些甚至在重量上也有較大差異,那么,這是否會影響到它們的質量?
專家用電子秤對原配充電插頭和2個街邊零售店買的山寨充電插頭的重量進行了測量,發現它們之間存在10克的差距。正常情況下,一個充電插頭本身設計好了以后,它的用料、電路板都不能隨意改動,重量應該是固定的。
那么,這10克的差距是從何而來的?
將3個充電插頭打開,檢查內部結構后發現:原配充電插頭里面的零件比山寨充電插頭的多,用的材料質量也比較有保障,這是原配充電插頭比山寨充電插頭重10克的一個原因,。
其次,充電插頭接220V電壓的那端是危險電路,接手機的那端是安全電路。山寨充電插頭的結構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安全要求,它的危險電路和安全電路之間沒有任何的隔離,會使危險的電壓直接接到安全電路中,容易導致人觸電,繼而引發事故。
除了充電插頭,不合格的萬能充內部也存在問題。萬能充里面,一邊是危險電路,另一邊是安全電路,中間有一條隔離帶。雖然不合格的萬能充電器也有隔離帶,但隔離帶太小、太短。正常標準要求,危險電路和安全電路的間隙至少要達到4個毫米以上。
專家表示,對于充電插頭及充電器,國家對相關產品的材料、抗電強度等一系列的指標進行檢測,只有滿足要求的產品才是安全的。因此,在購買中,消費者應通過正規渠道選擇品質有保證的產品,從而避免發生危險。
也就是說,如果手機、充電器還有電池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合格產品,那么不管是充電時通話,還是長時間充電或通話,安全都是有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