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平
(湘潭大學圖書館,湖南 湘潭 411105)
SWOT分析是管理學中一種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把組織內外環境所形成的機會(Opportunities)、風險(Threats)、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4個方面的情況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以尋找制定促進組織發展的經營戰略和策略的方法[1]。圖書館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必須根據用戶需求的變化和圖書館特有的狀況而制定合理的規劃,才能實現圖書館的有機、可持續發展。通過分析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的內部優勢、內部劣勢、環境機遇與環境威脅,權衡各個方面,從而系統、全面地進行移動信息服務的SWOT分析,有利于從內而外,發展機遇與優勢,防范劣勢與威脅。
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的產生就是基于泛在移動社會和泛在學習的外部環境機遇。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需求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但卻沒有時間去圖書館學習和獲取知識,閱讀和學習就成了一種稀缺資源[2]。圖書館開展移動信息服務,正是迎合了社會上大量有移動信息服務需求的用戶,這是其開展此服務的最大動力和機遇。另外,智能技術、無線網絡技術和移動終端性能的不斷改進與完善,為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使其更具人性化的閱讀體驗。同時3G、WiFi的發展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使用移動產品通過無線接入[3]。強大的社會需求潛力、成熟的無線網絡技術、移動終端的廣泛普及都給圖書館開展移動信息服務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雖然移動設備現已廣泛普及,但由于更新換代快,價格卻一直居高不下,一部安卓系統智能手機至少在1000元左右,ipad平板電腦的售價更是高達數千元。昂貴的產品價格限制了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在我國的推廣和普及。此外,國內圖書館缺乏實力雄厚的數字資源內容商,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等移動通訊商的閱讀資源與技術并沒有向圖書館開放,并且由于終端產品商業競爭,不同的移動設備采用不同的資源獲取和讀寫格式,如從蘋果iBooks購買的電子書和App應用程序只能在蘋果產品上使用。圖書館應用移動信息資源在格式選擇上存在一定的障礙,并且隨著數字資源的不限時空獲取,如何既能保護信息資源的權益又能讓用戶獲取相應的信息,即如何權衡版權也是圖書館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圖書館自古以來就有信息資源優勢和作為社區信息文化中心的地位優勢。首先,就圖書館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來說,具有根據用戶信息需求開拓新的服務內容與服務模式的強烈愿望;其次,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圖書館開拓創新提供了新的契機。一直以來,圖書館對移動信息服務應用到圖書館服務流程中的探索從未間斷,經過多年的發展,圖書館積累了海量的數字資源,建立了完善的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還有專業的圖書館人才隊伍。圖書館的服務是公益性的,在追求普遍均等的服務下,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會有更廣泛的用戶支持度,具有與生俱來的用戶資源優勢。
數字資源與傳統紙質文獻資源不同,會受很多條件限制,圖書館在移動平臺上開展移動信息服務也存在著很大的劣勢。目前,大多數針對用戶需求的服務都可以開展和應用,但是資源格式在各種移動終端的不統一,以及由于爭奪效益和利潤,移動資源企業不授權圖書館轉換成平臺適用的格式,使得圖書館實際上是被限制了資源處理權利。另外,圖書館自己開發應用平臺的技術還很薄弱,相當程度上還要依賴企業數字資源服務平臺,然而眾多企業服務平臺系統并不兼容,這給圖書館造成了很大的難題,既不能自己開發應用平臺,又無從選擇現有企業服務系統。與現在普遍應用的搜索引擎和信息資源網站相比,圖書館的劣勢極為明顯。所以,版權限制和系統兼容性是圖書館開展移動信息服務需面對的巨大障礙。
綜上所述,我國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SWOT分析要素統計如表1所示。

表1 我國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SWOT分析要素
從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的SWOT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阻礙其發展的最大障礙是版權限制和技術問題,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要想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就要創新服務理念,加強合作,打破傳統的服務模式。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講,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模式應以積極的態度更廣泛地向用戶延伸,以傳統的單一型服務為基礎,向綜合型、融合型服務擴展,完善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體系,以滿足更廣泛的移動用戶需求。
信息時代,圖書館很難獨立完成移動技術與信息內容的完善整合。圖書館要在數字媒體這一領域有所發展,必須與電信網絡運營商建立合作關系,并且在移動媒體的內容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與圖書館相比,移動網絡運營商在資金、技術和創新意識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而圖書館的優勢則在于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專業的信息服務人才,是公認的信息資源陣地。圖書館應改變各自為政的傳統觀念,與電信運營商進行資源、技術、人才的合作以形成一個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強大優勢互補的信息服務主體聯盟。不過這兩大陣營的合作聯盟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圖書館是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公益性服務機構,而電信運營商是盈利性企業機構,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與電信運營商的合作利益平衡就是一個非常敏感而困難的問題,這也是需要圖書館在移動信息服務發展中繼續探索和爭取的。
2.2.1 延伸型服務模式
延伸型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模式是以傳統型服務模式為基礎,延伸服務內容與方式,融入用戶生活,使服務更加具有主動性、公平性和公開性。用戶可以注冊和登錄圖書館瀏覽器或客戶端,根據自身個性化需求,通過RSS定制個性化信息,圖書館會定期向有訂閱請求的用戶推送經過加工、整理的信息。圖書館要做到人性化、個性化服務,需實現其多屏同步的閱讀功能。現在很多用戶不只擁有一個移動設備,多屏同步閱讀能夠使用戶在不同類型終端(手機、平板電腦、PC機等)之間實現閱讀信息、閱讀位置的同步。多屏同步功能免去了特定的信息資源必須要攜帶某個移動終端的障礙,如在家用IPAD平板電腦閱讀的資料,工作時可以用手機連接無線網絡與IPAD的資料進行同步,實現用戶在多終端之間的平滑過渡、無縫轉移,為用戶帶來方便,這也是未來閱讀的一個趨勢。此外,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一直以來是用戶溝通與咨詢信息的重要平臺,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的開展使參考咨詢服務有了更大的延伸空間。參考咨詢服務引入多媒體技術后,不再局限于文本形式,可根據用戶方便或習慣,提供語音、視頻等線上、線下的多種參考咨詢服務方式。

圖1 延伸型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模式
2.2.2 融合型服務模式
融合型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是將圖書館傳統服務與移動設備和用戶生活融合在一起,把圖書館服務嵌入到用戶生活,方便用戶生活需求的服務方式。數字信息時代,各大圖書館聯盟實現了資源共享的基礎,圖書館資源可以跨館、跨庫進行互借;移動互聯網時代,三網融合更是為圖書館開展融合型服務提供了契機。
①二維碼服務。二維碼是用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是所有信息數據的一把鑰匙[4]。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融合二維碼技術,通過光學掃描,把圖書館數字資源的信息生成二維碼,方便用戶在公共空間進行信息檢索,用戶只要拍攝所需信息的二維碼,就可將相關信息存儲在手機中,去圖書館直接獲取所需資源,免去了記錄檢索號和館藏位置的繁瑣過程[5],用戶還可以將二維碼通過微博或彩信的形式轉發給其他用戶來分享信息。二維碼服務技術對圖書館來說信息存儲量大,成本較低,對用戶來講方便易用,是未來可以融合到圖書館服務中的一項應用模式。
②移動電視服務。隨著無線網絡的不斷完善,便攜移動設備支持視頻功能的普及,移動電視服務可以作為圖書館移動視頻市場的主要業務。圖書館收藏有大量視頻資源,可以通過無線數字廣播電視網絡(DMB)或移動通信網絡(3G、GPRS或CDMA)將這些視頻資源轉發到用戶移動終端,供有需求的用戶隨時隨地取用。圖書館也可以根據各自館藏的特點,發送特色資源和學習資料,也可以適時地對圖書館進行視頻宣傳,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力。
③GPRS位置服務。位置服務是移動圖書館服務方便用戶、節省用戶時間的一個重要服務模式,用戶可以通過網絡連接,利用移動定位技術,不僅能迅速查找館藏資源信息、最近的圖書館等服務,還可以提供與其位置相關的各類生活信息服務,如圖書館附近的停車位和圖書館瀏覽室的座位空余情況等。

圖2 融合型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模式
2.3.1 做好規劃,建設移動終端服務資源
圖書館要想在移動信息服務領域形成服務體系,就一定要做好規劃,開展廣泛的用戶調研,進行科學評價,搭建移動業務服務平臺,使各種移動設備都能獲取圖書館移動信息資源。統一格式,高使用率的移動平臺應優先服務。例如,在我國,手機的普及率遠大于閱讀器和平板電腦[6],因此圖書館應優先發展基于手機平臺的移動服務;圖書館現有資源有限,根據用戶需求可以與網絡出版商合資購置資源,以做到為用戶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服務;圖書館購置的數字資源是基于數字圖書館平臺的,是基于計算機桌面系統的,在向移動圖書館擴展時要進行格式的轉化,使移動用戶能夠在其移動終端使用。當今社會,每時每刻信息都在爆發式增長,與用戶需求相關的信息是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體系的資源基礎。圖書館應做好規劃,靈活面對,積極建設,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信息資源需求。
2.3.2 提升館員素質,解決用戶應用障礙
由于移動圖書館的運行主要依托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這就需要掌握高端技術的人員對移動圖書館系統進行管理維護、軟硬件開發、組織用戶培訓等。圖書館員必須不斷學習,掌握新技術、新本領,并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才能盡快適應圖書館的發展變化,更好地為用戶服務。用戶移動信息應用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圖書館數字資源系統數據格式障礙給用戶移動服務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數據格式統一和標準化是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的功能開展關鍵,這是圖書館日后工作的一項長期任務。二是離線資源應用需求。云計算技術的出現彌補了必須時刻在線連接網絡的障礙。在云計算模式下,大量數字資源將存儲于云端服務器中,當設備更新或丟失時,所有存儲資源和定制服務均不受影響,讀者只需使用移動設備通過瀏覽器接入“云”端存儲器即可獲得所需資源,亦可在離線時實現資源的可獲取和存儲性[7]。
2.3.3 發揮聯盟優勢,加強社會合作
圖書館聯盟以其主體資源共建共享的優勢擴張信息服務的影響力。在橫向上,不斷擴大聯盟成員館的數量,共建共享資源,有利于各成員館減少經費開支,避免資源重復建設。在縱向上,圖書館以聯盟的形式和相關信息服務部門建立合作,以聯盟的資源優勢和強大的宣傳優勢吸引相關部門。例如,電信營業商一般不愿將資源向圖書館開放,但是如果圖書館以集團形式出現在移動商面前,就可以聚集財力,其信息需求總量所帶來的利潤可能是移動商無法忽略的。圖書館在移動信息服務開展中的版權限制、技術支撐、通信網絡、格式轉換等問題靠圖書館獨自面對和支撐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圖書館要加強合作,獲得其他移動信息服務參加者的允準和協助,如圖書館以資源優勢與移動網絡運營商的業務平臺融合,由移動商為圖書館開發專用管理軟件和公用服務平臺。圖書館也可以與作者、出版商等協調版權處置權利,形成圖書館聯盟以外的更加廣泛的社會合作聯盟團體,實現圖書館服務最優化和企業集團利益共贏。
[1] SWOT 分析[EO/BO].[2013-02-12].http://baike.baidu.com/view/322768.htm?fromId=95520.
[2]李剛,宋凱,余益飛.個性與分享——移動閱讀時尚的調查與思考[J].圖書館雜志,2012(9):3.
[3] 龍朝陽,王靈.基于3G的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初探[J].圖書館論壇,2008(6):125-127.
[4] 張崢嶸.移動計算時代移動服務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2(2):93-95.
[5] 王菁璐.移動圖書館服務模式探究[J].圖書館建設,2012(8):45.
[6] CLIFFORD COONAN.China’s mobile phones lead a reading revolution[N].Irish Time,2011-01-10.
[7] 謝強,等.圖書館移動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2(8):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