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宇
(遼寧省圖書館,遼寧 沈陽110015)
隨著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與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共圖書館事業正在經歷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時期。館舍面積擴大,館藏容量擴充,服務方式拓展和讀者服務需求的急劇增加與工作員工數量相對不足形成了突出的矛盾。為了適應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圖書館開始嘗試開展勞務派遣為主的編制外員工引進工作。目前,勞務派遣員工已經參與到圖書館基礎業務、讀者服務等崗位的工作中。勞務派遣作為人力資源引進方式的有效補充,已經成為圖書館人力資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書館社會地位的提升和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對員工專業技術能力、學習能力及崗位服務能力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圖書館應及時開展社會派遣員工崗前培訓工作,通過崗前專業培訓盡快融入圖書館工作環境,以適應現代圖書館工作要求。
勞務派遣又稱勞動派遣、勞動力租賃,是我國人才市場根據市場需求而引進開發的新的人才服務項目,是一種新的用人方式[1]。圖書館引進社會派遣員工是為滿足崗位需要而采取的人力資源服務外包形式。其用工方式如圖1所示。圖書館與派遣機構簽訂勞務派遣協議,并向派遣機構提供所需員工數量、招聘標準。由派遣機構提供符合標準的派遣人選,由圖書館擇優選擇錄用派遣員工。圖書館向派遣機構支付勞務費、員工工資及相關費用。派遣機構與錄用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并提供社會保險、發放工資。

圖1
現代圖書館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無線網絡技術、射頻識別技術(RFID)等現代技術。新技術的應用推動了圖書館讀者服務網絡化應用、業務管理系統更新,自動化管理系統升級等諸多核心體系的技術發展。科技的發展帶動了圖書館服務觀念的變化。從簡單的借書還書到用知識引導閱讀和參與閱讀推廣,圖書館技術與服務觀念的發展與進步對員工的綜合素質、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勞務派遣員工的素質、專業技術能力將直接影響到未來圖書館基礎工作的質量和閱讀環境的塑造。開展勞務派遣員工崗前培訓工作,不僅是提高適應環境變化和技術發展的能力,更是培養現代化圖書館服務理念。以適應現代圖書館發展為目標,開展勞務派遣員工崗前培訓工作的意義尤為重大。
勞務派遣員工將構成未來圖書館基礎服務崗位的主要成員。現代圖書館基礎服務崗位早已不是簡單的“上書下架”“借借還還”,而是被賦予了輔助閱讀、系統管理、信息咨詢等多種崗位職責。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服務能力將直接體現圖書館整體服務水平。因此,及時開展勞務派遣員工崗前培訓工作,幫助他(她)們熟悉館藏資源,掌握專業技術和讀者服務方式,才能更好地適應崗位職責,全面滿足現代圖書館崗位需求。
圖書館崗位要求的高標準,提高了派遣員工的入職門檻。越來越多的高學歷、高素質高校畢業生加入到派遣員工的行列中。高素質員工的加入無疑會提高勞務派遣員工的整體水平。但圖書館暫時還無法解決勞務派遣用人制度而導致的人才頻繁流動。崗前培訓應從圖書館事業發展的角度,加強人才培養力度,留住人才,滿足個人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應站在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高度,充分發揮社會教育的職能,為社會派遣員工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圖書館雇傭到了符合標準的派遣員工,不等于擁有了優秀的員工。崗前培訓的目的是讓新員工在走上崗位前能夠了解圖書館,熟悉圖書館業務技能。應充分重視崗前培訓工作,為員工提供資源、信息和技能,幫助員工豐富工作經驗,掌握工作方法,提高綜合素養并盡快融入工作環境,為充分發揮潛能奠定基礎[2]。開展崗前培訓應強調文化的認同,以提升綜合素質為目的,開展專業技能培訓。
3.1.1 文化融入
20世紀80年代,美國圖書館管理學學者率先提出了圖書館文化這一新興管理哲學[3]。圖書館的文化是館員在日常工作中形成,并共同遵循和認同的價值觀、理想和行為規范等[4]。優秀的圖書館文化能夠發揮精神導向的作用,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未來,勞務派遣員工將工作在一線崗位并構成圖書館職業的重要群體,和讀者距離最近,影響也最大。而圖書館文化的融入是思維的融入,需要感受和體會。因此把文化的融入作為崗前培訓工作的首要部分。以“圖書館人”的統一標準安排培訓內容,不僅有利于員工產生歸屬感、認同感,更是激勵員工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及引導員工建立正確的圖書館職業道德觀的重要過程。
3.1.2 綜合素質培養
圖書館員工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著圖書館的服務質量,也決定著人力資源管理的效果。崗前培訓是提高員工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且不可忽視的途徑。圖書館崗前培訓需要提升的綜合素質應主要集中在專業知識、讀者服務技能的培養。圖書館文獻從采訪、編目、典藏到流通與開發,這是一項具有專業性的工作[5]。崗前培訓應以《中國圖書館文類法》解析為重點,全面、系統地闡述圖書館文獻從采訪到流通的整個流程。通過專業知識培訓,讓派遣員工能夠熟悉圖書館的專業理論知識,幫助員工搭建圖書館專業理論知識結構。《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GBT28220-2011)[6]對讀者服務部分的基礎服務、拓展服務及服務效率都做了詳細的規定。崗前培訓應以國家標準為起點,開展讀者服務基礎技能培訓。并根據圖書館的實際情況,開展服務網絡化、信息化的多元服務技能培訓。崗前培訓的綜合素質培養應與圖書館事業發展相結合,以促進圖書館事業持續發展為目標,建立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起點,幫助員工實現人生價值。
3.1.3 技能培訓
現代圖書館的業務技能十分廣泛,包括計算機管理系統、自動化辦公系統、圖書館業務管理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網絡安全系統、網絡管理及維護系統等。許多圖書館核心業務系統并不會設置社會派遣員工崗位。所以,派遣員工的崗前培訓應該圍繞基礎崗位和服務崗位開展有傾向性的培訓工作,把重點放在頻繁使用到的圖書館業務管理系統。
圖書館業務管理系統是現代圖書館運行的核心工具。業務管理系統根據業務范圍和特點的不同,把系統分級為多個子系統。子系統包括采購子系統、編目子系統、檢索統計子系統、流通信息子系統以及系統維護子系統,這幾個子系統構成了圖書館的主要業務工作主體框架[7]。每個子系統細化為多個端口用戶,并根據崗位職責設定相應使用權限。端口用戶根據權限的不同接入相應業務系統共享數據資源。現代圖書館業務系統更加注重智能化、規范化、流程化,極大地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及管理效率。有針對性的崗前培訓既可以縮短培訓周期,又可以提高培訓效果。
崗前培訓方法需要根據圖書館業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制定。筆者認為應采取固定培訓周期的集中培訓方式,以及課堂授課和崗位實習相結合的培訓模式。
3.2.1 課堂授課
課堂授課是員工較為熟悉的授課方式,可以借鑒學時制管理方式,根據內容的深淺程度靈活安排學時。內容應緊密聯系圖書館的實際工作。課堂授課的優勢在于:①學習的效果較好。課堂授課是我國教育體制中常用的教育形式,可以在學校和工作之間形成銜接。減少了適應過程,內容的理解也相對輕松。②有利于員工對圖書館工作的理解。課堂授課可以根據工作內容制定相應主題。通過知識的串聯,形成整體概念。③有利于員工之間的熟悉與交流。
3.2.2 崗位實習
崗位實習是理論知識的應用過程,更注重實用性和操作性。崗位實習可采取定期崗位輪換制。崗位實習可以讓員工把所學專業知識應用在實際工作中,感受工作氛圍,培養工作狀態。通過崗位輪換,讓員工熟悉圖書館業務流程,實現員工與崗位的雙向選擇。崗位輪換制能夠促進員工的合理調配,實現集體與個人的雙贏。
圖書館應重視崗前培訓,并相應加強制度化與規范化建設。崗前培訓規范化其核心是培訓、考核、使用等一體化配套制度的實行[8]。制定崗前培訓制度應與圖書館發展相適應,避免培訓內容脫離技術發展和實際工作。要加強對培訓員工自然情況的了解,明確培訓目標并按需設定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培訓周期。考核制度是培訓制度能否順利執行的關鍵。如果培訓考核好與不好一個樣,那就失去了培訓的意義。社會派遣用工制度在圖書館使用時間較短。需要在規范化的管理制度下開展崗前培訓工作,以保證培訓質量。
圖書館社會派遣用工方式的引進,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工緊張的問題。用工環境的變化,對圖書館的崗前培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崗前培訓受經費、場地、師資力量等條件制約,有能力開展成規模崗前培訓的圖書館數量有限。這與社會派遣用工需求的不斷擴容形成了矛盾。各省、市級公共圖書館應該盡快建立起崗前培訓機制,承擔起區域內圖書館社會派遣員工的崗位培訓工作。萬事開頭難,崗前培訓作為圖書館社會派遣員工持續教育培訓體系的首要環節,將承擔起更加重要的責任。
[1] 百度百科.勞務派遣[EB/OL].[2013-11-20].http://baike.baidu.com/view/15253.htm.
[2]邢歐民,等.高校圖書館崗前培訓的調查報告——館本培訓[J].圖書館,2009(6):69-71.
[3] 王惠君,荀昌榮.圖書館文化論[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4-8.
[4] 楊學泉,湯黎光.論圖書館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圖書館論壇,2003(6):70-72.
[5] 黃永秋,李劍.高校圖書館臨時館員繼續教育工作探討[J].圖書館論壇,2010(1):167-168,64.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GBT28220-201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7] 百度百科.圖書館管理系統[EB/OL].[2013-11-20].http://baike.baidu.com/view/125121.htm.
[8] 蔡菲.公共圖書館人才培訓與開發之我見[J].圖書館學研究:理論版,2011(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