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曉勇
(金華市公路管理局,浙江 金華32101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9.6 萬km 的高速公路和424 萬km 的公路網正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著便捷高效的運輸服務。隨著公路里程的急劇增加,如何保障路網的完好并不斷改善道路服務狀況、提高國家巨額資產的經濟效益,成為當前公路養護面臨的重要任務。目前,公路養護部門已經開始嘗試采用各種公路養護新技術與新材料,以達到節約成本和延長道路使用壽命的目的。浙江省在330國道金東段預防性養護中,首次進行了易密實瀝青混合料路面鋪筑試驗。本文針對易密實瀝青混合料(ECA—10)在330國道金東段預防性養護中的使用特性,進行分析及探討。
G330國道溫壽線,起點為浙江溫州,終點為浙江建德市,途徑溫州、麗水、金華、杭州等地,全程327km,其中金東段18.227km,雙向四車道,路基寬24.5m,設計車速為100km/h。表1為本次實施路段的路面使用狀況評定表。從表1 中可以看出,該路段的路面性能、結構強度等指標均較好,滿足實施預防性養護的基本技術要求,但由于近幾年過往車輛逐年增加(截止目前已經達到30 000輛/d),重載車比例與日俱增,且持續40℃以上的高溫天氣明顯增多,在高溫和車載作用下,部分路段路面車轍指標較差,最大車轍已經超過35mm,嚴重影響了行車舒適性。為此本工程在銑刨處治車轍的同時采用加鋪2.5cm ECA—10易密實瀝青混合料罩面對舊路面進行預防性養護,以提高路面抗車轍能力。

表1 路面使用狀況評定表
ECA—10 易密實瀝青混合料集料相對較細,在這種情況下合理選擇瀝青結合材料,對提高路面的高溫穩定性能具有重要意義,且瀝青混合料的黏彈特性來源于瀝青結合料,因此選擇性能良好的瀝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路面的抗車轍能力。本工程選用浙江寧波SK 寶盈公司提供的SBS改性瀝青,試驗指標均滿足技術要求,詳見表2。

表2 SBS改性瀝青試驗指標

表2(續)
礦料是瀝青混合料的主要組成材料,其力學性能、顆粒形狀均直接關系到混合料性能,為此本次粗集料選用浙江武義輝綠巖,細集料采用浙江金華石灰巖。各種礦料的技術指標都滿足規范[1]的要求,各種集料及填料的檢測結果見表3。

表3 礦料技術要求及檢測結果
本試驗路段摻加了0.25%的纖維以提高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為更好地掌握不同的纖維對ECA—10易密實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響,分別摻加符合技術要求的玄武巖纖維和聚酯纖維進行比較試驗。由于厚度只有2.5cm,碾壓過程中溫度下降快,為擴大瀝青混合料的可壓實溫度范圍,滿足現場壓實要求,摻加瀝青用量的0.5%M1型溫拌添加劑。
ECA—10 易密實瀝青混合料級配中大粒徑骨料較少,其表面功能特性至關重要,因此增加了6.7mm 篩孔作為控制粒徑,盡可能增加粗集料用量,根據級配合成,本項目礦料級配質量比為粗集料∶細集料∶礦粉=69∶25∶6,其合成級配詳見表4。

表4 礦料配合比設計
本項目采用馬歇爾試驗方法確定最佳瀝青用量,兩種摻加不用類型纖維的ECA—10 瀝青混合料按照JTG E20—2011 的要求,估計油石比5.3 為中值,以0.3%間隔配置5 種不同的油石比成型試件,依據穩定度、流值、空隙率、飽和度、密度等技術標準確定最佳瀝青用量。試驗結果詳見表5和表6。從表中可知,摻加不用類型纖維的兩種ECA—10瀝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均為5.4%。

表5 ECA—10馬歇爾試驗結果
3.1.1 析漏、飛散試驗
瀝青析漏試驗是檢測瀝青膠結料從瀝青混合料析出的數量,檢測多余的游離瀝青的數量。該試驗指標在于限定瀝青用量用以防止混合料在運輸、施工過程中瀝青的滴漏、流淌現象。飛散試驗用以評價由于瀝青用量或黏結性不足時,在交通荷載作用下,路面表面集料脫落而散失的程度。其試驗結果見表6。

表6 析漏和飛散試驗結果
從表6 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摻加何種纖維,按照最佳油石比成型的ECA—10 瀝青混合料析漏、飛散試驗結果都能很好地滿足規范[1]中SMA混合料技術要求。
3.1.2 水穩定性試驗
由表7中馬歇爾試件的空隙率可知,按照最佳油石比成型的兩種混合料試件的空隙率都在4.5%左右,均滿足設計要求。表7試驗結果表明摻加聚酯纖維的ECA—10 混合料的水穩定性好于摻加玄武巖纖維的混合料。

表7 浸水馬歇爾試驗結果
3.1.3 車轍試驗
《道德經》中也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盡管這是唯心主義的一種說法,但我還是非常認同。天地之間,萬物造化,神鬼莫測,人之力、智,不過其千萬分之一耳!但對于每一個具體的人而言,在這塵世間,無論怎樣,都是一種生活,而且是不可僭越的,獨一無二和自我精彩的。亞里士多德說:“哲學源于對世界的驚奇?!碧子靡幌拢喝松泊笾略从趯钪姆N種可能的猜測與實踐,遭遇與破解。對于我,一個中年人,無論怎樣,始終保持對世界和生活、生命的驚奇,當是一種最好的驅使力。
動穩定度試驗能直觀反映混合料抗車轍能力。由表8可知,兩種瀝青混合料均有很好的動穩定度,具有良好的抗車轍性能,摻加聚酯纖維的ECA—10 瀝青混合料抗車轍性能略好于摻加聚酯纖維的混合料。

表8 車轍試驗結果
3.1.4 滲水試驗
鑒于瀝青混合料的早期破壞中,因路面滲水導致基層承載能力下降發生的破壞占有相當大的比例,ECA—10 用作路表面處治,其滲水指標必須達到要求。從表9的數據可以看出,無論摻加何種纖維,ECA—10 薄層罩面瀝青混合料的滲水試驗結果完全滿足要求,具有很好的密水性。

表9 ECA—10瀝青混合料滲水試驗結果
人們乘車出行最重要的就是安全舒適,這就要求路面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按照JTG E60—2008的要求,對路面的路用性能進行了現場檢測,從表10 的檢測結果可以看出ECA—10 路面構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滲水系數達到SMA路面要求。

表10 ECA—10路面現場檢測結果
(1)拌制易密實瀝青混合料前,需要在普通瀝青混合料拌和設備上安裝易密實添加劑的添加裝置,添加裝置應劑量準確。
(2)易密實添加劑作為外加劑應與瀝青按規定的比例同步噴入拌缸,易密實添加劑在瀝青開始噴灑后延時7s開始噴入,噴入時間控制在10s以內,且必需在瀝青噴灑結束之前完成易密實添加劑的噴灑。
(3)每盤料拌和生產周期不低于60s,其中干拌3s,噴瀝青和易密實添加劑控制在13s以內,然后濕拌6s添加礦粉,再繼續濕拌30s,保證易密實瀝青混合料無花白料。
(4)一般采用兩臺攤鋪機成梯隊作業進行全幅攤鋪,兩臺攤鋪機相隔間距為2~4m;分車道攤鋪時,宜按照“先內后外”的順序攤鋪。
(5)攤鋪機必須緩慢、均勻、連續不間斷地攤鋪,不得隨意變換速度或中途停頓,以提高平整度,減少混合料的離析。攤鋪速度一般控制在2~2.5m/min的范圍內。
(6)易密實瀝青混合料現場施工溫度控制:瀝青加熱溫度在165~175℃之間,礦料加熱溫度在160~180℃之間,瀝青混合料出廠溫度在155~170℃之間,攤鋪溫度在150~165℃之間,攤鋪后瀝青混合料溫度135℃以上,碾壓溫度在90~155℃之間,碾壓終了溫度在80℃左右。
(7)一般情況下,單幅攤鋪需要配置1臺雙鋼輪振動壓路機(11~18t),1 臺膠輪壓路機(25~35t),1 臺雙鋼輪壓路機(10~15t)。如果采取雙機梯隊或者一次性攤鋪寬度超過6m 的攤鋪作業時,需要配置2 臺雙鋼輪振動壓路機(11~18t),2 臺膠輪壓路機(25~35t),1 臺雙鋼輪壓路機(10~15t)。
(8)易密實瀝青混合料碾壓工藝為:初壓2遍,第1遍前靜后振,第2遍振動,壓實速度在2~3km/h 之間;膠輪復壓4 遍,壓實速度在2~4km/h之間;終壓2遍,壓實速度在3~5km/h之間。
(9)其他要求按照JTG F40—2004對瀝青混合料的相關規定執行。
(1)ECA—10 瀝青混合料適用于干線公路的預防性養護,各項性能指標均能滿足規范[1]要求,能提高路面抗車轍能力,改善路面平整度,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2)析漏、飛散試驗及滲水試驗結果表明:摻加玄武巖纖維的ECA—10 瀝青混合料優于摻加聚酯纖維的混合料;水穩定性試驗和車轍試驗結果表明:摻加聚酯纖維的ECA—10 瀝青混合料性能則優于摻加玄武巖纖維的混合料。
[1] 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
[2] JTG E20—2011,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S].
[3] 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現場測試規程[S].
[4]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S].
[5] 范文忠,王麗麗. 易密實瀝青混凝土ECA—10 施工應用研究[EB/OL]. (2011-07-23)[2014-10-24].http://www.yueqikan.com/jianzhushejilw/14125.html.
[6] 馮波.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技術探討[J].交通標準化,2013(1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