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祖明+張昭
今年有個閏九月,這種情況有著“百年一遇”之稱。有人不禁問,有了閏九月,秋季養生會由此受到“牽連”嗎?
閏九月不會妨礙秋養生
閏的本義是余數,一年的日子沒辦法協調好,剩下的日子湊在一起,就成了閏月。雖然閏九月十分稀罕,但對秋季養生來說,卻沒有什么影響。中醫養生注重節氣而非節日,二十四節氣在現行的公歷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幾乎都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一兩天,所以只要像之前一樣遵循節氣養生的基本方法,就不會受到閏九月的影響。
秋天的6個節氣分別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一般來說,前3個節氣時,氣溫仍高,尤其中午很熱,身體的主要感受是干,口鼻、皮膚都很干燥,大小便也易發黃干燥,此時要注意“溫燥”的侵襲,過早保暖添衣或是不注意滋陰潤燥,都易讓燥邪傷了身體。秋分日一過,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加大,身體的諸多不適都會“見涼加重”,防“涼燥”便成了秋季養生潤燥的重點。
閏九月養生因天因人而異
雖然今年秋天的長短與往年相同,但養生重點卻應有所不同,原因還在于前段時間連綿不斷的秋雨。秋雨讓降溫提前,濕氣加重,因此今年秋天不同體質的人,養生重點就有側重。比如陽熱體質的人,此時體內濕氣可能仍然很大,因而滋陰潤燥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應是清熱利濕。食療方面,綠豆湯可以繼續喝,也可吃些紅小豆制成的食品。而虛寒體質者,由于降溫提前,潤燥的同時最好健脾溫中固陽,多吃些黨參、黃芪、茯苓、山藥、黃豆較為適宜。
陰過度會斂濕,清熱過度易傷陰,溫陽過度加重秋燥……不管怎樣調養滋補,其實最重要的都是注重身體感受,以身體舒適為準。尤其是老年人和體弱者,千萬不可過度保養。
(摘自《城市快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