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田勘
近日,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國內首次發布成人健康預期壽命研究結果。研究表明,北京市18歲組人群健康預期壽命為40 .17剩余年,其中男性為43.40剩余年,女性為38.06剩余年。這一結果意味著,一名18歲的北京人,預期可在健康狀態下平均活到58歲以上,之后其生命可能會陷入疾病、殘疾等非健康狀態。
打折的長壽
如果以2013年北京市戶籍居民預期壽命達81.51歲計算,那么,其58歲以后的23.51年將是在疾病或殘疾等非健康狀態中度過的。而且,由于女性的預期壽命長于男性,而女性的健康剩余年卻少于男性,則意味著女性比男性的非健康時間更長,因而對生活質量會產生更嚴重的影響。
北京的醫療保健水平在全國算得上一流,這也意味著如果平均到全體中國人,則一生有1/4的時間里都是不健康的,只是一個保守的估計。對相當一部分中國人來說,他們即便活到82歲以上,也算不上真正的長壽,只能說是一種打折扣的長壽。
長壽是人們追求的一種生活理想,但是,長壽的意義不止在于活著,更在于“好活”,即健康地活著。如果僅僅是活著,但疾病纏身,心胸開闊點的話可以說是一種“茍活”。所以,僅僅追求長壽,只是給生命以時間;但是追求高質量地活著,則是給時間以生命,所以“好活”才是長壽應有的境界和最高理想。
慢性病讓國人不能“好活”
一些常見的疾病是讓中國人在58歲以后處于非健康狀態的重要原因,而且常見慢性疾病是縮短健康預期壽命的主要因素。例如,惡性腫瘤、關節炎和多種慢性疾病,包括慢性胃炎、腦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讓中國人不能“好活”,因為慢性疾病的折磨不止是讓自身痛苦,也讓家人煩惱,還讓個人和家庭經濟陷入困頓,更從物質和精神上降低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
更深入和更多的研究發現,讓中國人在58歲以后就不能“好活”的原因,其實在人們的青少年時期就埋下種子,甚至開花結果了。在成人高血壓患病率持續上升的同時,兒童青少年高血壓亦成為日益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北京近年對肥胖學齡兒童的健康評估結果顯示,肥胖兒童中的高血壓檢出率為30%,兒童高血壓患者中超過40%可發展為成年高血壓。同時,血脂異常呈現低齡化,男性18~29歲血脂異常檢出率達到了21.8%。而7~13歲之間的青少年患上頸肩痛,也不是什么新鮮事。
不良生活方式讓國人陷于“茍活”
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曾提出過社會行為,也包括個人行為,與預期結果相悖的5種原因,即有限認知、判斷失誤、急迫利益、價值取向和預言作用。這每一個因素都與人們的“好活”或“茍活”有關。
有限認知就是一個重要原因。有限認知包括生物醫學和其他學科對健康和疾病原因的認知,以及這種認知是否能通過廣泛的科學傳播抵達公眾,從而讓公眾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富貴以后或收入提高后應當如何吃和行的問題,就突出地體現了有限認知的因素。
收入水平提高,尤其是富貴以后的人們選擇的是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同樣,有錢后的人們再也懶得走路和騎自行車了。于是,脂肪只進不出(沒有通過運動來消耗),結果是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不請自來。而且,這種行為的后果并非只困擾中國人,而是困擾全世界的人。一項時間超過30年、空間跨度188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推算表明,全球肥胖或超重人群已經達到了21億人,這差不多相當于30%的地球人口。
預防尚未成為國人的自覺行為
擁有健康和預防疾病最重要的一環,是從人們日常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即一級預防。
煙草消費不僅與高血壓有關,也與癌癥有關。但是,在對待煙草的問題上,中國人的意識和行為落后很多。
1964年1月11日,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盧瑟·特里(Luther Terry)博士發布了1964年年度局長報告。報告援引關于吸煙所進行的7000多項研究,首次認定吸煙會導致男性并很可能導致女性患上肺癌,并且認定吸煙是慢性支氣管炎最有可能的病因。
此后,美國采取了強大的控煙舉措和控煙健康教育。公共衛生人員的預測是,控煙將不僅讓公眾降低與吸煙相關的疾病,如肺癌、呼吸系統疾病等的發病率,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而且可以延長人們的壽命。1965年美國法律明確規定,必須在香煙包裝上明確危害健康的標記,后來,更嚴格的規定相繼出臺。
現在,美國研究人員認為,控煙是“現代歷史上最成功的公共健康運動”。美國50年的控煙努力已經讓800萬美國戒煙者每人延長了約19.6年的壽命。這些人多活的壽命總計起來共獲得了1.57億年的壽命(編者注:美國在國內嚴格限煙,卻向國外、特別是中國大量出口香煙!)。
但是,中國的控煙直到現在也不盡如人意。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進展報告》透露,中國控煙10年,但基本是失敗的。
世界衛生組織得出這個結論有大量的證據和數據。中國簽署《公約》的前一年(2002年),中國卷煙產量為1.75萬億支。但是,到了2012年(控煙10年),中國的卷煙產量卻達到2.58萬億支,增加了近50%,占全球產量的43%,超過了全球另外9個煙草生產大國產量的總和。
對高血壓的防治也重在一級預防,即從生活方式上預防。中國和美國都有預防高血壓指南。而且其中一些生活方式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中國人顯然做得并不好。
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高血壓的進展、降低血壓、控制高血壓并發癥的危害,并降低高血壓的病死率。
改善生活方式預防高血壓有5種做法和標準。一是少吃鈉鹽,每人每日6克;二是控制體重,身體質量指數應小于24;三是堅持有規律的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四是低脂飲食,每人每天食用植物油25克(半兩)、肉類50~100克(1~2兩)、蔬果500克,蛋類每周5個;五是戒煙限酒,要徹底戒煙,可少量飲酒(每天飲酒量的上限為白酒50毫升、葡萄酒100毫升、啤酒300毫升)。
但是,這5個方面中國人做得并不好,僅以食鹽為例,不少中國人的攝鹽量就遠遠超過每日6克,而且北方人的鹽超量攝入高于南方人。
中國人在控煙、控鹽方面以及其他一級預防方面做得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吸煙和鹽攝入超量等造成的健康危害不會直接而迅速體現出來,而是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麻痹。例如,即便有高血壓,大多數患者也不會馬上有癥狀,因此,既疏于預防,更不愿治療。
中國人要讓自己的后1/4生命變得健康,生活有質量,讓長壽成為真正的長壽,首先得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編者注:肥胖和超重人群主要分布在發達國家。正因為如此,發達國家才重視飲食結構的調整,注意減少脂肪、食鹽在飲食中的比例;而生活條件不斷提高的中國人,卻有不少人在重復發達國家過去的飲食結構——高脂高鹽。本來高血壓、糖尿病等發病率并不高的慢性病,近年來節節攀升,這應引起國人的高度重視。
(摘自《大眾健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