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平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因此,在高職英語課堂上,我們必須遵照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開展實踐性教學,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通過分析理論聯系實踐原則的內涵,論證大學英語實踐性教學的必要性,探索相應的教學方法。
實踐性教學情景教學專題式教學《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衡量不再憑一張文憑,而要看他是否具有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各個崗位對現實勞動力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這要求我們在高職教學中積極探索實踐性教學方法。
高職大學英語是高職各非英語專業教學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根據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教學過程中要將這門語言課程教學落實到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中,我們必須遵照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開展實踐性教學,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要求教學在理論與實際結合中傳授和學習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學懂并運用知識于實際,學會基本技能,養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手腦并用的操作能力。理論聯系實際是人類認識或學習活動的普遍規律之一,是教學必須遵守的。
語言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使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使用交際工具的能力是在使用當中培養的;這種能力是否培養起來了,也是在使用當中檢查的。使用英語進行交際是英語教學的中心問題,在英語教學中要牢牢把握語言教學的目的性,注重英語的實用性,以教學的科學性與思想性為指導,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來實施有效的英語教學活動。按照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生動活潑地引導學生吸收基礎知識,同時開展實踐活動鞏固知識使用技能。
一、立足實踐交際,開展情景教學
英語教學里的交際原則最能體現教學中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要求教師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教,也要求學生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學,還要求教師和學生課上課下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用。
方法一:根據每個單元的學習主題有目的地創設情景。大學英語每個單元的都設有不同的學習主題,涉及到人文、科學、經濟、自然等各個方面。每個單元的學習都分有Preparation,Listening-centered Activities,In-Class Reading,After-Class Reading,Further development, Quiz & Exercises六個部分。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針對每個主題,可以設定相關的對話場景,要求學生排演,以次來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在場景提示中導入相關的單詞、詞組和文化背景,使學生在有趣的訓練中掌握生詞和了解語言文化。真正做到語言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得。
方法二:靈活性使用場景。根據當時的各種情況,所選擇的情境可以是如敘家常的自由交談,耐人尋味的小故事,可以是蘊含深義的畫面,動人心弦的樂章,一段電影對白,甚至是幾個動作,面部表情的變化等都能傳遞出情境信息。比如講到tolerate這個單詞,正好學生進入學習疲憊期,一些同學在講話了,我會突然很嚴肅地拉長聲音說道“Icant tolerate your noise.”學生們靜下來,我就會重復剛才的話語,講出重點單詞的用法,讓他們也來用用這個單詞。這樣既維護了紀律,也加深了單詞的印象。
二、依托對話實踐,開展專題式教學
采用對話、討論的民主教學方法,教師要轉變思想,放下架子,平等對待學生;教師一定要用開誠布公的態度去回答和探討問題,堅持講真話、實話、心里話。在教學中,教師只有了解學生,才能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只有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去解決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具有吸引力,才能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每個單元都有教學主題,按照每個主題,從學生角度出發,聯系當前的社會實際,選取適當的視角設計教學專題來實施整體教學。以主題出發進行課堂教學,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鼓勵放開手腳參加各類教學活動。在充實的背景知識引領下,在豐富的詞匯導入中,抓住主題設計課堂教學。以Unit SevenAthletes為例。整章的主題theme是Athletes,課文是Athletes Should Be Role Models,談論的是運動員的榜樣作用。聽力是有關運動員的兩篇文章。對著名運動員的影響的爭論作為theme主旋律貫穿于所有章節,學生們對于各類體育活動和有名的運動員都有積極的興趣,首先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奧運會體育項目——著名運動員——他們吸引力——社會作用這樣的專題教學活動主線,在學生中激起學習探究的興趣,組織聽說讀寫各項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激勵學生情緒,鼓勵學生參與學習知識,使用語言,共享經驗,使課程內容不斷生成新的意義。
三、注重文化導入實踐,使語言的運用更貼合實際
許多人人認為,學語言只要掌握它的語音、語法、詞匯就夠了,其實不盡然。僅僅有語言能力而忽視文化知識,會造成社會文化能力缺乏,從而不知如何正確運用語言帶來交際失敗。因此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實用性原則、交際性原則的文化導入原則,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積極導入文化,增強語言的有效性。讓學生交際中加深對西方文化的理解,避免在以后的語言使用中遇到障礙。
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是獲得文化知識的方法,文化與交際相輔相成。在教學中導入象征主流文化的東西能增強學生認識、辨別語言和文化差異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際中獲得成功,同時能使他們比較客觀地看清民族的文化傳統和行為規則。具體文化導入方法有:(1)詞匯文化內涵介入法——注重講解英漢語言里具有不同文化內涵的詞匯;(2)文化習俗對比法——通過中西文化習俗在某一方面的異同進行對比分析,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敏感性;(3)典故引入法——典故講解融于英語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能增強其閱讀能力;(4)測試法——通過測試找出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易犯的文化錯誤,從而有針對性地導入文化知識;(5)課內外活動法——設計各種各樣的活動,使活動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寓教于樂。除了以上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開設全校性的中西文化對比選修課,設置“英語角”“英語沙龍”“英語園地”等第二課堂,讓學生在英語語言環境與文化中反復練習,從而提高自身綜合能力。語言和文化的學習,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教學是這一過程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外語教師要認清外語教學發展的趨勢,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增強文化意識,貫徹文化教學,適時、適量并選擇適當的內容和方式進行文化教學,即在課堂教學中,就語言教材涉及的文化背景內容隨語隨文地進行說解,指明其文化意義或使用中的文化規約,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鄧耘.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山地農業生物報,2004.
[2]林令霞.大學英語實踐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方略[J].教育與職業,2010.
[3]胡一寧.用任務型教學途徑設計教學活動的實踐性探索[J].國外外語教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