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瑾
初中英語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其目的中不僅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對學生健全的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借助體驗參與式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在體驗和參與教學活動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搭建自主學習平臺
“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普遍倡導的教學思想,是學生體驗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逐步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Celebranting me這一單元中的“Christmas is coming”時,我選擇了自主學習模式,首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本節課的生詞,并試著讀。接著,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并將生詞進行標注,查字典進行理解。之后,在小組內交流本節課講述的什么內容,同時,交流自己遇到的問題。最后,將遇到的問題反饋,我在根據學生的問題以及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比如:Put up,by the way,in the 1600 s等短語的應用,最后,為了檢測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我還設計了“Make a Christmas card to your classmate”的作業,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體驗中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開發生活中的資源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也就是說,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開發生活中的學習資源,創設相關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英語知識,同時也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My neighbourhood中的“Turn right,Turn left”時,為了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和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我選擇了生活情境創設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會應用。所以,我借助一張我市的簡易化地圖,讓學生借助“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grocery store?”“Is there a...near here?”等句子進行指路、認路的練習,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英語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進而讓學生從心理上認識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從而愿意自主地走進英語課堂。
三、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眾所周知,輕松、和諧的環境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進而去主動參與和體驗英語學習過程。反之,壓抑的環境則不愿意跟隨著教師的指導進行學習,甚至出現畏懼心理。因此,教師要想學生真正參與到英語課堂當中,體驗英語的教學過程,營造和諧的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高效英語課堂得以順利實現的基礎。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愿意自己走進英語課堂去體驗英語學習帶來的樂趣和熟練應用英語帶來的滿足感,進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作出相應的
貢獻。
?誗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