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君
摘 要:在素質教育前提下,要實現素質教育的途徑有多種,而藝術則是最佳切入點,它可以挖掘人腦的潛能,啟迪靈感思維,培養創造性人才,應以全體學生為對象,加強農村貧困地區學校以普及為基礎,以全面提高為根本任務的基本策略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
關鍵詞:素質教育;美育;音樂教育
眾所周知,教育是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這已是社會發所證實了的客觀真理,物質生產的發展表明,勞動者的文化技術水平同生產工具的技術水平相適應,才能產生應有的生產能力,推動物質生產的發展,勞動者培養與提高則應依靠教育,另外,教育擔負著道德和思想建設的重任,它對于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同樣,音樂教育在教育也是極其重要的。
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傳統的應試教育已向素質教育過渡,在音樂教育機體中,我們應該與之注入更加新鮮的血液。通過音樂啟蒙教育,首先可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認識;其次可使學生勞逸結合,獲得全面發展;更深層次地說能讓學生陶冶情操;再次音樂教育能使學生在音樂專業方面得以發展。
在古代,中國傳統教育思想中對音樂教育都是非常重視的。早在春秋時期以孔子為代表儒家派首次提出且實施了六藝:禮、樂、身、御、書、數。其中把音樂列入“六藝”的第二位,當時孔子還重視樂教,首次將音樂列為音樂教育的內容之一,且強調了其社會功能,確立了盡善盡美的音樂審美標準。他還把音樂作為修身治國之道,他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由此可見,在古代春秋時期的諸位大教育家已將音樂教育提升到了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是相當重視的。
歷史的車輪不會重蹈覆轍,但就當前社會貧困地區音樂教育現狀來看,在諸多方面還不容回顧歷史。
在新形勢下,究竟我國貧困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開展的如何呢?值得思考!
現如今音樂教育和其他技能性教育——如美術教育一樣,遠遠后滯于文化課。就拿筆者當地中小學音樂、美術等技能性課程安排來說,在小學每周音樂課共一節,經查實,其中一至三年級學生音樂課僅給學生教一些簡單的歌曲,四至五年級才能教唱簡單的譜例及音樂常識。而中學也是這樣,有的學校甚至是兩周才一節,這還是城鎮中小學。那么可想而知,農村中小學的音樂課是如何開展的,再不要提第二課堂。造成如此現狀的原因是什么呢?也值得我們深思!
一、造成貧困地區音樂教育滯后的原因
1.教育觀念落后,重視不夠
陳舊的教育觀念是造成這種現狀停滯不前的首要原因,思想上不能認識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那怎么能付之于行動呢?素質教育談何容易!從學校這個大環境來說,首先是學校重視不夠;其次是家長重視不夠;再次是學生重視不夠。
2.專業教師隊伍奇缺
就拿筆者所在地來說,城鎮中小學專業音樂教師遠遠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鄉村中小學幾乎沒有專業音樂教師,在這種狀況下如何開展音樂課教學、如何開展第二課堂。
3.經濟欠發達、辦學條件困難、設施落后
沒有良好的經濟做基礎談什么都是紙上談兵,是不切合實際的。據調查,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在物質上都難以保障,還談什么精神上的充實與享受。另外,現在農村中小學有些學校還是全校共用一間教室,幾個年級在一個教室上課。也就是說,這些學校連最起碼的教學基礎設施都不能保證,再談不上充實音樂教具,學生落實藝術修養,更無從談起。
4.環境閉塞
二、解決策略
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
要做好這一點的首要任務是借新一輪課改,開展校本培訓之機,加強素質教育新理念的學習。
2.加強制度建設,將音樂教育納入考核
我認為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各中小學校應該將音樂教育及教學效果納入教師的年終考核。讓社會、學校、家長及學生全都重視起來。
3.應加強專業教師的配置
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各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配置。這樣一來農村的音樂課有望正規化。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在素質教育前提下,要實現素質教育的途徑有多種,而藝術則是最佳切入點,它可以挖掘人腦的潛能,啟迪靈感思維,培養創造性人才。我們應以全體學生為對象,加強團結農村貧困地區學校已普及為基礎,以全面提高為根本任務的基本策略積極投入到我們熱愛的工作中去。
?誗編輯 王亞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