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 柴嬌
摘 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環境中產生和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是二者的思想來源,因此,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聯系。文章在分析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青少年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價值理念、價值功能,梳理二者間可能存在的邏輯關系的基礎上,發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融合的實踐途徑,為創新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理論、實踐參考。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 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5-0045-04
眾所周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經過不斷發展與提煉,形成了以武術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其所提倡的“和諧自然”、“天人合一”、“俠肝義膽”等價值理念不僅使其項目本身經久不衰、延綿千年;而且這些價值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自由和諧、以人為本、愛國主義等相吻合統一。究其根本,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環境中產生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是二者的思想來源,因此,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邏輯聯系,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角度拓展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具備一定的理論可能;此外,以武術為代表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青少年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青少年在把握武術動作特征、鍛煉身體的同時,更領略到中國道德理性的和合精神,這為促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實踐可能。據此,本文在分析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青少年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價值理念、價值功能,梳理二者間可能存在的邏輯關系的基礎上,發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融合的意義及途徑,為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以及創新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理論、實踐參考。
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價值理念上的邏輯聯系
1.二者在和諧價值理念上的邏輯聯系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理論語境中,所謂和諧,就是實現社會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良好互動、相互促進的關系狀態。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的理念與技術不僅時時體現個體與外界環境中的人、社會、自然良好互動、相互促進的關系狀態,而且更強調個體自身的身心、內外和諧。例如,武術技術中的“六合”,要求“手與足合,腰與膝合,肩與胯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其運動過程中的“身法”則體現了軀干與四肢之間的協調、一致,表達了周身和諧的境界;長期的武術操練就是為了達到一種高度完美的技術和諧,體現表演的美感和技擊的追求。此外,中國太極拳運動一直追求和諧,注重外在的動作與內在的心神意氣的高度和諧,如何在運動中更好地體現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和諧,諸多流派表現各異。[1]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在詮釋和諧價值時是從個體自身內外和諧出發,發展到個人與外在環境中人、社會、環境的和諧共生,相互促進。這種由內到外、由個人到自然的發展方式,不僅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理念相通,同時也是對該理念進行的較為形象的實踐闡釋。
2.二者在愛國主義價值理念上的邏輯聯系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家是家的擴大和集合,由家庭到家族到村落到國家,家國一體。”因此,愛國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特點得以提倡、發揚。而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民族傳統體育從業者,同樣將愛國作為人生奮斗的最高目標,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其實現自身理想價值的人生準則。以強身健體和提高自身防衛意識為基本途徑,詮釋著對祖國深深的愛戀,特別是在祖國遭受外族入侵或受到侵略的時候,他們往往挺身而出、身先士卒、沖鋒陷陣,體現了錚錚的愛國正氣,振奮了民族精神。[2]因此,不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都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二者所蘊含、倡導的愛國主義情懷均根源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所以,利用民族傳統體育教育教學手段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精髓,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素即愛國,在理論上具備一定可行性。
3.二者在以人為本價值理念上的邏輯聯系
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不僅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取向,同時也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價值理念的核心,是其長期繼承發展的基礎。民族傳統體育凝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本主義精神,其積極、獨特的人文價值在培養各族人民優良的品質、強健的體魄、規范的社會行為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其精神實質是:“以人為價值中心、價值原點、最高價值的唯人主義為至高無上的原則,以人為核心,維護人的健康權利,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過程中的意義和價值,從而追求一種生活過程中的健康生活方式,追求人性真、善、美的高度和諧統一。”[3]由此可見,對人性的啟迪與弘揚、對健康的關注與追求、對生活方式的改善與優化構成了民族傳統體育人本主義精神的基本特征與內涵。因此,弘揚、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其實質就是在教育領域中充分踐行“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者間的邏輯聯系由此展現。
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功能上的邏輯聯系
1.二者在教育導向上的邏輯聯系
“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別從公民要求、社會規范和國家戰略三個層面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基本要求與價值取向,為青少年價值觀教育明確了方向。而以武術為代表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合到青少年價值觀教育中,其優勢或許可體現為:教學方法的運動實踐性以及教學內容的豐富生動性,即通過不同拳法、器械等運動技能的直觀實踐教學,伴隨著教師武術價值、理念的傳授,穿插著歷史故事、圖片等輔助教學材料的呈現,學生在獲得美的享受和身心愉悅的同時,道德品質得到了提升,價值觀得到了改善。由此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社會主流意識的構建,青少年積極全面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理論導向;而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內涵、學習形式,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上的實踐導向,二者在教育導向上的邏輯聯系由此體現。
2.二者在道德提升上的邏輯聯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的主導價值觀,不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代表著社會的發展方向,同時也為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理念與內涵指明了方向,是青少年道德建設的基礎與保障。[4]從古至今,民族傳統體育所蘊含的德育價值不斷被人們挖掘、認同,例如:武術獨特、突出的教育價值不僅體現為強身健體、增強體質,更重要的是在武術文化理念體驗過程中學生的思想道德、處世哲學得到改善,道德觀、價值觀得到改造,武術德育功能由此體現。此外,舞龍、舞獅、龍舟等群體性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對民族凝聚力、道德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教育意義,公正嚴明、遵紀守法、嚴格自律、誠實守信等道德觀念在無形中內化為人們的道德素養,使體育活動中的自發行為轉化為實際生活中自覺的行動,這將有力地促進我國公民道德水平的提升。[5]因此,不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都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價值。
3.二者在文化傳承上的邏輯聯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植根于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吸收著傳統文化豐富的思想資源,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在多元文化、日新月異的今天,大力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以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理念,其實質是對中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因此,對中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族傳統體育的契合點,由此體現二者在傳承功能上的邏輯聯系。此外,從傳承價值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理論角度出發,強調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超越,其立足于時代發展,把握時代特征賦予的時代精神,引導社會前進方向,以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6]而民族傳統體育從實踐角度出發,為傳承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提供了具有征服力、感染力和滲透力的方法、內容,通過運動實踐載體及其文化內涵形態表現完成文化傳承的使命,在此過程中不僅是運動技術的傳承,更為重要的是思想文化的傳承。由此體現二者在文化傳承上的共同價值及重要意義。
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融合
1.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合的意義
(1)提升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文化內涵 價值觀教育本身是一種文化和價值現象,關涉文化價值的選擇、傳承、發展和創新,沒有文化價值參與、沒有文化價值根基的價值觀教育,注定是一種“無根”的教育,而“無根”的價值觀教育也注定是一種低效甚至無效的教育。因此,應高度重視傳統文化對價值觀教育的影響,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傳統文化優質的育人資源為價值觀教育服務。[7]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融合實質,是將民族傳統體育所蘊含的教育、哲學思想、價值理念等文化精髓,通過外在的運動形式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例如:重視民族傳統體育中重要節日、禮儀、人物、事件等資源的挖掘、整理,將其蘊含的文化精髓移植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其意義不僅體現為拓展、豐富了價值觀教育的方法、途徑,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充分挖掘與利用,夯實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基,提升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文化內涵,這對改善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效率及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
(2)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豐富了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法 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意識形態的一種表現形式,其形成不僅受環境影響,更重要的是自身實踐體驗過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抽象的、理論性的,甚至是相對較為空洞的觀點、理論轉化為青少年切實需要、樂意接受、能夠理解的教學實踐形式進行傳授,是開展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途徑。如前所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宗同源,都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二者在理念與功能上具有一定的邏輯聯系,利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促進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不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具備一定可行性。因此,基于實踐性、體驗性視角,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蘊含豐富、深刻的價值理念,直觀、生動的教育教學手段融入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是對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途徑有意義的突破、創新。
(3)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施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及其文化的傳承 文化的積累和傳遞,是文化系統運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文化運行的一條基本規律,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就是這兩者的有機結合[9],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與進步同樣也離不開自身文化的積極傳承及其項目的有效開展。因此,在面對西方體育思想文化沖擊與民族傳統體育自身形式和內容萎縮的形勢下,民族傳統體育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在保持自身民族性、傳統性的同時,與時俱進,充分挖掘、整理其文化價值理念中與個人、社會、國家發展需要相聯系的部分,并將其應用于現實生活實踐中,指導個體的思想、行為,以彰顯民族傳統體育價值魅力與現實意義,進而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及其項目的開展。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價值理念、功能上的邏輯聯系,不僅使其價值理念與時俱進,得到充分發掘、展現,更為重要的是為其依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傳承中國傳統民族文化,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提供了理論保障。當前,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受到國家、社會、學校的高度重視,相關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因此,如能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有效載體、途徑,其蘊含的文化理念及囊括的運動項目也必將得到弘揚與發展。
2.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融合途徑
(1)重視學校體育的主體作用 中國有3億多在校青少年,因此學校成為傳播、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場所,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列入并融為到日常學校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在經常性、科學性體育教學中不斷感知它們所蘊含的價值理念,是民族傳統體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融合、創新的關鍵,踐行此觀點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首先,應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在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相應的運動技能,在實踐教學中能清晰準確地講解、示范技術動作,更為重要的是應深刻領會技術動作所蘊含的傳統價值理念、哲學道理,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特征。通過邊學邊講的“技道雙修”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掌握技術動作的同時,逐漸認識、理解相關動作的思想內涵,引導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特征的接受、認同。其次,重視教學內容的制定與選擇。生動有趣、符合青少年身心需要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內容的制定、選擇,不僅吸引著青少年踏入其中,同時也間接地影響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實施。在實踐中,不同年齡學生的教學內容應區別對待,激發其學習興趣,如:武術教學在小學階段應以簡單實用的基本技術、基本組合為主,目的是打基礎,培養入門興趣。初中階段是以對抗性基本技術、基本組合練習為主,目的是培養學生勇于競爭、敢于拼搏的精神、氣質。高中階段應在對抗性練習過程中,增加一些由實用攻防組合而成的簡單套路教學,并增添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哲理的講解與傳授。同時,在不同階段教學內容制定、選擇中,應有意識地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所倡導的“和諧”、“愛國”、“誠信”、“友善”、“公平”等價值理念作為傳授內容,將這些價值理念以技術動作內涵解釋、歷史人物故事講授、民族文化風俗分析等多種形式,伴隨著主要講授內容,輔助性、間接性出現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引導青少年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理解、認同。
(2)重視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的拓展作用 家庭體育與社會體育是學校體育的拓展與延伸,是對學校體育的有益補充,利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促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校體育的主體作用,同時不能忽視家庭體育、社會體育的拓展與延伸作用:首先,家庭教育是基于血緣關系的親情教育,是一種長期性、終身性教育方式,作為家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家庭體育對青少年體育參與意識、動機、行為等有著深刻影響。民族傳統體育源于生活實踐,富有濃厚的生活情趣,在閑暇娛樂時間家長可以根據自身擅長引導孩子進行相應的本民族體育游戲,在培養孩子運動興趣、促進身心發展的同時,從家庭體育角度拓展民族傳統體育教育教學途徑。其次,社會教育是整個教育系統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能有效促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進行,從社會體育角度拓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應重點討論傳統節日與民族傳統體育的密切聯系,分析在傳統節日中開展的民族傳統體育意義。眾所周知,傳統節日的傳承與發揚,需要吸引人們參與其中進行認識、了解,在傳統節日中出現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其自身具有的藝術性、表演性是吸引人們參與其中的重要原因如在舞龍、舞獅、龍舟等群體性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中,不論是參賽者,還是觀眾,都會將其融為團體中的一員,為團體成功而歡呼,為失敗而沮喪,通過參與這樣的團體性活動,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得到了激發,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團結協作意識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培養。
(3)重視政府主導作用 如前所述,民族傳統體育是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載體、途徑,其開展程度、質量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施的持久性、有效性。因此,如何保護、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廣泛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運動,以此為基礎進行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成為二者相互融合、實施的關鍵。縱觀國外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成功案例,已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深受本國及他國人民喜愛的跆拳道的和柔道成功經驗或許能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提供有意義借鑒。相關的研究表明:重視政府主導作用,發揮其支撐、協調功能,對于本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至關重要,具體表現為以下兩點:
首先,營造文化氛圍,鼓勵全民參與。民族文化的保護首先要喚起各民族人民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珍重與保護的自覺意識,有了這種自覺自愿,才能有效地使民族文化得到保護與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全民的自覺意識與共同參與[8]。政府所承擔的任務不是包辦一切,取代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群眾角色,而應是積極倡導、鼓勵人們參與其中,即利用宣傳、倡導、制定制度等方式使人們認識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文化保護與發展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人們形成自覺的文化意識、自愿的文化行為,以此促進全民參與。其次,重點扶持發展,做到以點帶面。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眾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一扶持,應選擇那些具有代表中華特色、地方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加以重點扶持與發展,使之成為民族的、地方的象征與標志,這樣就樹立起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品牌,通過標志性體育項目的重點扶持、發展及其品牌效應帶動民族傳統體育的全面發展、普及,做到以點帶面的發展策略。
參考文獻
[1] 邱丕相,馬文國.武術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當代意義[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2):1-8.
[2] 馬明.中國武術哲理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8(9):75-77.
[3] 白晉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學[M].民族出版社,2004:68.
[4] 鄢新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意義及路徑選擇[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8):75-76.
[5] 田祖國.人文精神與民族傳統體育的倫理教育價值[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5):66-69.
[6] 黎昕,林建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煉[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9):163-167.
[7] 吳增基,吳鵬森,蘇振芳.現代社會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00.
[8] 鄭曉云.日本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及其啟示[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5):43-48.
[責任編輯:龐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