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德國高等教育資源豐富,但仍然有一半的中學畢業生不選擇上大學,他們更熱衷于上職業學校。德國的職業教育被喻為“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幾乎在每個企業,身懷絕技又一絲不茍的技術工人,都被企業主們視為珍寶。在德國,最富有特色的是二元制職業教育,這種職業教育培養了大量優秀產業工人——他們不僅有技術技能,而且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職業習慣和職業紀律。更令人吃驚的是,德國的職業教育在孩子“小升初”時就已經開始了第一次分流。
“小升初”家長很務實
德國的教育體系十分完備,大體上可分為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進修教育四大類。而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學生升學就業的主要渠道。德國的學制一般是孩子3歲進幼兒園,6歲入小學,小學學制是4年,小學后實行第一次分流,多數學生從升入中學起就初步確定了今后就業升學的基本方向,目的比較明確;到初中(五年制或六年制)畢業后的第二次分流,再根據不同職業的要求以及學生和家長的意愿而定。
據介紹,德國小學階段最大的特色就是不給孩子功利的分數成就導向,因此在小學的一、二年級并沒有各科成績單,而是以教師評價作為學習成果的考量。
從來自德國巴符州的一組小學畢業生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德國家長對孩子的“小升初”選擇,比中國家長要淡定和務實許多:2009年巴符州小學畢業生總人數為10.6萬人,其中40.2%的學生進入文理高中,34%進入普通中學(實科中學),剩下24.6%則進入了職業預校。
巴登符騰堡州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董事經理賀文爾先生說:“相對來講,德國是一個分配比較平均的國家,大學畢業后就業的普通職員和一個技術工人的稅后收入沒有多大的差別。”他解釋說,德國有工齡工資的說法,很多接受職業教育的孩子能夠更早進入社會工作,可能幾年后跟剛剛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工資和發展前途是一樣的?!暗聡髮W寬進嚴出,在很多德國家長看來,孩子進入大學未必能順利畢業,還喪失了最佳的職業培訓的時機。與其讓孩子在痛苦的學業中煎熬,還不如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p>
職校生免學費拿工資
據了解,德國每年約有75%以上的初中畢業生直接進入企業中的培訓機構,接受職業技術培訓,同時進入各類相應的職業學校學習基礎知識。面向初中畢業生的職業教育,是國家義務教育的一部分?!半p元制”是德國實行職業教育最主要的特點,也是推行職業教育最成功的關鍵。
德國沒有所謂的中考,學生初中畢業后,可以選擇職業教育。一般來說,學生先跟企業簽訂培訓合同,然后到相關的職業學校同時學習理論性知識。在學校是學生,在企業是學徒,這就是所謂的“雙元制職校培訓”。接受“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學生,大約2/3的時間在企業接受培訓,約1/3的時間在學校進行理論教育,可見企業的技能培訓是占主體的。學生在進行培訓的過程中,還可以同時考慮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選擇就業,也可以選擇深造。
克恩里伯斯公司是位于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一家大型機械制造企業,主要生產各類精密彈簧、精密沖壓件、紡織元件等??硕骼锊构矩撠熍嘤柕氖┑つ凡┦恐钢粡垖嵱栒n程表說:“我們給學生提供實習工作,主要培訓機械工、工業采購等方面人才,還給大學做高等職業教育方面的培訓。學生到工廠來學習之前會進行篩選,因為到我們公司報名的人很多,我們只能選擇其中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人,給予其實習的機會。”這張表上記錄著每個學生的實習課程安排,不同實習階段的學生上課的內容和課時也不一樣,而每個學生都配備4名左右的師傅進行跟蹤指導。優秀的學生還可能會提前完成培訓,從而拿到技工證書,這也代表他具有了上崗的資格。據了解,經過“雙元制”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所獲畢業證書有兩個作用:一是學徒期滿的就業證書,即代表可以自己開業或創業;二是進行職業深造的資格證明,即可進入高等??苹蚣夹g大學繼續學習。
克恩里伯斯公司董事長施泰姆先生說:“在這里接受培訓的中學生不僅不用支付學費,還能夠在每個月拿到400歐元左右的補貼,可謂相當豐厚?!?/p>
多半學生不上大學
如果你來到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一定會被它的校園所吸引,因為這里的校園就像是一個個工廠,每個專業都設置了可供操作和研究的大型設備?!暗聡叩嚷殬I教育培養出很多精英型人才,專業人才中17%都是工程師?!?/p>
據了解,德國每年的高中畢業生直接考大學的比例通常不足二分之一,而其余的人要么進入三年制的高級職業專科學校學習,要么進入中級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接受6個月至2年的職業培訓,考試過關后再經過一年的見習期,合格后才能成為企業的工人。
在德國,職業教育的各個層次以及其與普通教育之間,可以交叉和相互溝通。德國的教育體系既能讓絕大部分學齡兒童及青少年接受到至少一項職業教育訓練,掌握一門技術,被企業雇用,同時又能提供有志于繼續深造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因此,這種教育體系的特點是:縱向可以逐步發展,橫向彼此聯系溝通。據悉,德國高等教育體系大概包括了340所高等學校,其中大部分是公立,大約有160所的大學、神學院、教育學院以及藝術學院,每年約有3/4的大學生都是集中在這里學習的。其余的學生則分屬于應用技術大學、職業技術學校等相關領域。
德國從來不組織全國統一的高等學校入學考試,學生是繼續讀大學,還是讀職業學校,完全由他們自己選擇決定。“如果大多數學生都去搶讀高級中學,要求升大學怎么辦?”面對這樣的疑問,克恩里伯斯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施奈爾先生表示“不可能”?!暗聡说挠^念和中國人不同,中國人都指望自己的孩子通過考大學來成材,而德國人看問題很實在,他們知道孩子的學業成績和在學校里的表現后,決不會硬逼著子女讀高中、上大學,有的家長甚至反過來勸自己的孩子去讀職高。”據統計,2010年德國18~20歲的年輕人里有48%通過中學畢業考試,直接進大學的有45%,而讀完畢業的只有29%。
在德國,關于職業的選擇并不是一次定終身。你可以選擇接受職業教育,獲得技工證書后,想工作可以工作,想上大學還能上大學。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大學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但許多人只是通過接受職業教育成為社會需要的各種專門人才,終身不上大學,照樣拿高工資,受到社會的尊重。
機制上作保障
據了解,在德國15~18歲的青少年中,有60%以上接受過高素質的職業訓練。政府為此制定了《職業教育法》《青少年勞動保護法》和《職業教育促進法》,來保障這一制度的發展和順利運轉。職業教育在德國屬于社會公益事業,經費85%來自聯邦、州和企業,15%由州政府列支,學生就讀期間完全免費,在企業實習還能領到每個月400~800歐元不等的報酬。
(本文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