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生,雙城市教師進修學校小教部主任兼小學語文教研員。教科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編寫組核心成員,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名師工程”系列叢書編委,黑龍江省教科版教材講師團成員,1984年從教,1990年起先后在《黑龍江教育》等教育刊物發表文章百余篇。
胡姬花又名卓錦·萬代蘭,有卓越錦秀、萬代不朽之意,是新加坡的國花。去年5月,我作為哈爾濱市首批未來教育家培養對象赴新加坡培訓,欣賞到了胡姬花,其清麗端莊的容貌,向上攀援的細莖,讓我聯想到新加坡教育的新氣象。從某種意義上說,新加坡中小學教師培訓猶如暖暖的春風,給花園島國的教育帶來了不竭的生機和活力。
一、新加坡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經驗
1.紫燕黃鸝俱好音——培訓途徑多級化
新加坡為中小學教師培訓提供了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培訓機構,以滿足各種不同培訓的需求,讓培訓更具有針對性。
一是脫產培訓。國立教育學院,為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提供高一級的學歷進修課程培訓和每個學校的科目主任、部門主任、校長上崗前脫產專職培訓。教育部教師培訓中心,根據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設定合適的培訓課程,每年初印發一本培訓課程冊寄到各校,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的需要以及時間上的配合,選擇3~4個課程。
二是“以校為本”的培訓。新加坡每所學校在年底會計劃來年的全校性培訓目標時,會視學校短期或長期發展目標的需要,讓全體教師接受2~3次培訓。此外還會根據每個教師個人的需求量身定做特別培訓課程,滿足不同需求。為確保培訓的實效性,教育部為每所學校分配一位“教師指導員”。教師指導員由科目主任或資深教師擔任,他們了解學校的目標和教師的需要,負責為教師制訂培訓和專業發展計劃。分為4步:以師為本的課程需求分析——設置培訓的課程——安排培訓的課時、時間和授課教師——課程檢討和反饋。
2.乾坤都向此中寬——培訓課程多元化
新加坡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有上千種,以菜單的方式提供給教師自由選擇。教育部要求,在教師每年100個小時的培訓課程里,60%的內容應該跟自身專業有關,另外40%則可以根據教師個人興趣愛好選擇。
培訓課程的第一大方面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專業培訓。根據教師培訓的第一需求為教師提供提高教學水平的培訓課程。以華文為例,會根據華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為華文教師開設的聽力與說話技能教學、作文教學法、創意教學法、課文的編制等,為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水平提供專業幫助。
除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培訓課程外,還開設了學生心理、課堂管理、團隊協助、教學技藝、電腦培訓等非專業培訓內容。這些培訓內容具有實用、應急的特點,也是教師培訓的一部分。
此外,還有與自我人格發展有關的學習。新加坡的教師培訓還特別重視教師人格完善的培訓。開設人際溝通、交往方面的課程,讓教師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正確認識自己,理解他人,不斷超越自我,為教師形成終身學習提供支持。與專業、學校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個人愛好與興趣也是培訓內容之一。新加坡政府認為唱歌、跳舞、插花、繪畫、瑜珈等藝術可以加強個人修養,這些非專業的課程學習可以修煉教師的人文精神,增加教師的文化底蘊。
3.風行水上自成文——培訓方式的靈活有效
除了我們熟悉的報告和講座,新加坡中小學教師的培訓還有許多靈活的方式,如主題研討、校群分享會、個別輔導、課題研究等,無論哪種培訓方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用”字上下功夫,培養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
例如,一個一次圍繞“如何幫助學生養成寫作業的好習慣”這個專題開展培訓活動。操作程序是這樣的:
首先,講明為什么要進行這門課程的培訓,從理論上幫助教師認識這個問題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接下來,會給教師提供很多如何幫助學生養成寫作業的好習慣的案例,教教師們在實踐中如何去具體操作。
中途,請教師們小組討論,上面方法的實用性。然后每個人填寫一份行動計劃書,結合這次培訓的內容,有哪些知識是可以回去有用的,自己對這個問題有什么新的認識和好的辦法。最后自然形成了一個學習結果的匯報單,緊密結合自己的教學教育實際。如此培訓方式讓教師們覺得有實用價值,才會有培訓的興趣。
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更貼近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給教師的培訓帶來便利,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自然就高,效果也就相對令人滿意。
二、 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
對照新加坡中小學教師培訓,反觀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工學矛盾突出,主動性不高。盡管我國的繼續教育學時有規定,但由于培訓機構不夠健全、師資缺乏、教師工作量過大,工作與學習提高存在較大矛盾,教師、校長脫產專職培訓難以實現,而短期培訓受家庭、工作等因素的影響使學習成效大打折扣。至于校本培訓,各校各自為戰,缺少計劃、指導與評估,教師也是應付了事,難見實效。
2. 培訓內容單一,針對性不強。對比新加坡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多元,我們的培訓課程只重視專業內容,沒有顧及到非專業的學習、自我人格發展等方面的學習。僅就專業內容的培訓說,往往是從培訓機構現有的教育資源出發,過于注重教育理論的講授和灌輸,忽視教師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化需求,不在“用”上做文章,更難顧及到農村教師教學實際的需求,對于廣大農村教師教學實際的困惑無法予以解答,削弱了教師學習的積極性。
3.培訓方式單調,靈活性不足。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大多采用以往慣用的人海戰術,滿堂灌、整體推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司空見慣,追求整齊劃一,忽視了教師學習的特點,過多強調教師的共性,忽視教師的個性,以上大課、聽講授為主,考核以筆試為主,培訓方式單調。雖然也開展了一些其他形式的培訓,但多數流于表面形式,實效性不強,使本應豐富的中小學教師的培訓變得僵化呆板。
三、對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啟示
新加坡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以其實效而深受教師歡迎,為教師的職業提升帶來有力的支持和幫助,給我國的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帶來很多啟示。
1.釋放泥土的芬芳——教師培訓本土化
在教師培訓中,我們應該注重本土觀念,依托地域資源,基于當地實際,具有當地特色。例如“以校為本”的培訓就是教師培訓本土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因為這種培訓教師不必脫離工作崗位,就能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接受全面的培訓,比較符合我國地域分布廣、培訓任務重、經費短缺、工學矛盾大等實際情況,有利于保證學校正常教學秩序,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教師培訓的主要模式之一。
學習和借鑒新加坡的經驗,我們可以打破校與校之間、中學與小學之間的界限,在區域內建立若干學校組群,把一些位置靠近的學校組成一個學校群組,每一個校群中包含幾所不同類型的學校,校群內學校的校長輪流做群主,定期會面,互相交流與分享,加大學段間教師教學的聯系和溝通。同時,選拔未來教育家培養對象、資深教研員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為教師指導員,減少他們的班級授課時數,使他們有時間有精力深入實際,了解學校的目標和教師的需要,與教師協商制訂切實可行的培訓和專業發展計劃,并定期指導校群教學分享活動,使教師培訓由訓練指導模式向實踐活動模式轉換,引導教師成為研究型教師。
2.催生飛翔的翅膀——教師培訓實用化
豐富多彩的培訓內容,對教師個性需求的關注,是取得良好培訓實效的關鍵。組織專家團隊,做好培訓前期的調查研究,是構建教師培訓課程體系的必要環節。針對不同教齡、不同類型的教師建立起多層次、多門類的培訓內容體系,滿足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也可以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并對其進行本土化的改造。
醫生的功夫在臨床,教師的功夫在課堂。專業培訓的內容一定要突出現實針對性,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即從學校實際出發,根據需要組織相關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切實解決教師所面臨的問題。比如2011版新課標頒布后,“語言文字的運用”“小學數學生活化問題”等成為熱點問題,應該作為小學語文、數學教師的培訓內容,滿足他們的需求。要通過分類、分層、分崗、分科、量身定制,做到培訓時“有用”,培訓后“能用”。
教師培訓的內容應不斷豐富,除了專業學科和教師教育知識的更新和深化、教育技術的掌握、一般文化素養的提高外,還要包括對學校、家庭和社會所面臨的最緊要問題的研究和探討。目前我國教師出現嚴重的職業倦怠,在某種層面就是缺乏個人心性的修養,不能正確地認識和調整工作的壓力,因此,應該加強教師的人文修養,怡情養性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面對自己的工作。
3. 涂抹斑斕的色彩——教師培訓多樣化
教師培訓多樣化包括主題多樣化、培訓人員多樣化、評價多樣化等內容,這里著重談談培訓方式多樣化。長期的教師培訓表明,不同的培訓方式起著不同的作用,單一的培訓手段難以提高培訓效果。新加坡的經驗告訴我們: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培訓內容依賴于靈活性與多樣性相統一的培訓方式。為此,要打破傳統教師培訓“輸入式”聽講為主的方式,尋求更富有創造性的培訓方式,注重生成與互動,強調教師的參與,使教師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以及生成性培訓的合作者。
比如案例分析法:有針對性地設立案例分析題目,讓教師們自己查閱資料,分析研究問題,寫出讀書筆記,做好充分準備,在案例分析討論會上,當場選出一位教師主講,陳述問題,提出問題大家討論,再由其他教師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以此培養教師們自我學習,交流經驗,獲取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國的中小學教師培訓尚處于完善階段,目前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只有立足本國,從國際和國內的成功案例中吸取經驗,不斷實踐探索,才能找到適合我國教育發展的中小學教師培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