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海南一小學學生春游時車輛側翻,8名學生當場遇難,引發社會對春游安全問題的熱議。隨后,記者對貴陽市城區30所中小學校走訪發現,出于安全考慮,逾九成學校不考慮組織學生春游。(4月17日《貴陽晚報》)
春游的好處不必多說,既鍛煉了學生身體,也增長了孩子見識,自古就有游學之說,難道學校竟不知其利嗎?不是不知,實不敢也。春游利大于弊,世人皆知,意外也只是萬中之一,但正是這萬中之一的弊,卻足以壓垮眾多校長和老師的脊梁。海南的春游交通事故發生之后,多地教育部門都再發緊急通知,再次強調集體春游須要上報審批。其實,對于學校安全,不僅是春游,長跑比賽有猝死則禁長跑,單雙杠有危險則遠避,總之,較高危險性的運動在學校都變成被禁之流,連下課學生之間基本的跑跳、追逐也成為被禁之列,由此可見,學校對校園安全戰戰兢兢。
究其原因,在于學校對安全上的無限責任狀態,一旦出事,學校就成為完全責任方,家長吵鬧,政府追究,輿論威壓,多方壓力是校長及老師承擔不起的。在找不到方法應對壓力、分擔風險時,兩方權衡之間,學校以犧牲學生全面發展的利益來換取學生及學校均安的結果是理性對決后的必然選擇。在諸多壓力和緊箍咒之下,九成學校索性鋸箭療傷,對春游說“不”。由此看來,在責任得不到準確劃分之前,再多的不負責任之語也難以撼動校方“懼”而“否”的決定。
其一,輿論少些威壓,家長多些理解。安全問題大于天,媒體及家長的監督以利查清事實,并且起到了宣傳安全教育的作用。但是在眾多安全事故案例中,我們可看到媒體報道多有強烈的傾向性,一邊倒地將人們的眼球吸引在安全上,而非發展上,放大的聲音將兒童自由發展的利益淹沒在安全呼聲中。再者,現實中確實存在部分家長“鬧校”現象,即使學校責任不大或學生并未有嚴重損害,也鬧個雞犬不寧,甚至存在摔倒而鬧事件,這也是課間不準追趕的由來。家長應給予學校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哪個老師不希望學生健康呢?
其二,政府應勇于擔責。在海南春游事件中,我們看到當事學校并未得到政府的審批,而政府也言稱,“近幾年都無審批,也有部分學校私自出游”。一個審批就讓政府完全脫離責任漩渦,審批標準變成脫責手段,讓學校在學生發展訴求和責任之間夾縫生存。想辦成一個圓滿的春游,僅靠學校一己之力未免牽強,比如租車、路線、醫療保障等方面涉及多個部門,政府不能撒手不管,應積極牽線,給出建議,只有多方聯動、共同擔責才能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春游,讓春天不再鎖在課本里。
政府參與是對安全的再次把關。零審批是一種懶政,滋生的將是無安全部門過問的“黑春游”或者保證安全的“零春游”,在春游這條線路上,不只有學校,還應有政府。同時,我國也可效仿他國,政府為所有學生投保,分擔學校風險,將學校從“怕糾紛”的心態中解救出來。誠然,學校是春游的主辦方,摒除非左即右的要么零安全,要么全禁,應細化安全預案,將風險降到最低,決不能以犧牲學生發展為“保命”絕招。
(作者單位:河南省漯河市海河路299號
郾城區委創業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