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要器重預設,也要重視生成。“預則立,不預則廢。”課標提出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精心進行教學設計。但“學”是活的,“教”也應當是活的。教的方法要源于學的方法,教的調整要跟上學情的變化。如何視學情而教,從《小鳥與牽牛花》一課的同課異構看,其本質內涵是:
一、異曲同工之妙在于視學情而教
1.根據學情與年段訓練要求確定了明確、具體、可測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準確、恰當與否取決于是否適合學情與學段的教學要求。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側重點是通過朗讀課文,落實識字、學詞、學句的教學。兩位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將著眼點放在:一側重在識字、寫字與詞句的訓練上;二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人物對話,模仿語言表達形式,練習用請求、委婉的語式與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意愿與需求。由于預設者清楚本節課要訓練什么,通過怎樣的方式實現這樣的訓練,所以,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能明確、具體,清晰地表述出要落實的識字、寫字、兒化音與詞語理解的任務,并且從低年級學生善于模仿的特點出發,把朗讀對話,學習用請求、商量的語氣表達意愿體現在目標設計之中,不難看出,這樣設計教學目標易于落實,便于檢測,達成度更是顯而易見的。
2.依據學生認知實際與文本特點,板塊設計學習活動,做到簡約、合理。
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決定了其內容的廣泛性,學習方式的實踐性。兩位教師能結合學科特點、文本特點及學情實際,以“板塊”來整合學習內容。如:張嵐老師以雙基與語言形式的習得為主,預設的學習板塊為:初讀感知,夯實詞句→得意得言,感受關愛→指導寫字,試講故事。
于春艷老師針對學生原有識字和朗讀基礎較強,將其綜合性學習板塊定為發展思維與語言能力為主,預設板塊為:圖片激趣,引出故事→熟讀故事,夯實字詞→朗讀對話,練講故事→拓展延伸,編講故事。
兩節課的預設都以有效落實教學目標為重點,通過不同板塊下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與體驗,也就是在簡單易于操作的板塊活動中實現目標的達成。由此看出,簡約、合理、有效的教學板塊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橋梁與紐帶。
3.根據學生的情感需求,在關注興趣,夯實雙基,發展能力上展開訓練。
低年級學生喜歡童話故事,特別是對故事中的人物處境及命運愛探其究竟。兩節課正是在這一基礎上進行預設的,力求根據學生的情感需求激發閱讀期待。如張嵐老師結合課件簡介“牽牛花”,進而激發學生對小鳥和牽牛花之間可能會發生什么事產生興趣,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于春艷老師結合圖片創設情境,相繼引出故事中的兩個主人公,進而激發學生讀故事、講故事的興趣。這樣,從學生最近發展區引導學生進入閱讀,實現與文本、作者和編者的對話。
對于雙基的落實,兩節課的預設都抓住了初讀這一環節。因為初讀是落實“正確、流利”這一教學目標的最佳時機。從預設者采取的策略層面看,由自由讀、同伴互讀到檢查讀文,層層深入,步步為營,并將雙基訓練點落實在朗讀與識字、學詞、讀句上,避免了以個別學生的一兩遍讀文代替全體學生初讀的現象,為后續學習做好了鋪墊。在能力發展上,以語言習得與運用為重點,既體現課有所得又不面面俱到。如:抓提示語指導朗讀對話,仿說句子,拓展思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而深化主題,發展學生的語言。
二、同中求異之妙在于取舍有度
1.因學情有別,重難點的確立不同。
實踐證明,只有從學情出發的教學預設,才易于實現最初的教學愿景。兩位教者因學情有別取舍的教學重點不同。張嵐老師的學生來自于城鄉結合處,因此,她將教學重點放在有感情地朗讀小鳥與鳳仙花、小草之間的對話,學習用“請求、商量”的語氣仿說句子來發展學生的語言,同時注重了生字的識寫訓練。于春艷老師的學生原有的識字朗讀基礎比較好,因此,將教學側重點定位在讀好對話,練習講故事并續編故事上。由此看來,前者注重語言積累與運用,后者因學情能力注重思維與表達,其歸因都在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與語文素養上。
2.取舍訓練點有別,呈現學習方式不同。
由于兩節課取舍的訓練點不同,所以,突破難點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一是教學環節的設計不同。張嵐老師設計的出發點是:初讀落實字詞,細讀得意得言,讀后指導寫字。三個環節中,一、二環節是落實教學目標的重點。于春艷老師設計的思路是:引出故事,熟讀故事,練講故事,續編故事。四個環節中二、三環節是訓練的重點。此外,張嵐老師對整節課的預設以“感悟”為主線,通過引導學生品詞析句,仿說句子,積累語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理解的特點,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于春艷老師對整節課的預設從“興趣”入手:以小鳥和牽牛花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激發學生讀故事、講故事的興趣。隨著讀故事、講故事活動的開展,引領學生抓住容易讀錯的字詞句強化指導,并練習講故事。讓學生徜徉在故事之中,張馳有度地展開訓練,目標的達成自然、通暢。
三、對有效落實文本價值取向的思考與重構
課標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從《小鳥與牽牛花》一課的預設來看,兩位教師都在認知能力提升中,著眼于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側重點,既重視字詞句的教學,又重視朗讀、思維及語言的發展。同時,更注重了對故事中人物特點及美好情感的感悟。如此訓練,還不能實現語文教育的理想境界。語文課程的意義更在于獲取知識技能的同時,獲得思想的啟迪,靈魂的熏染,進而實現人生價值的美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