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創始人之一徐小平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失敗的組織,每個人都爭著抬頭看路,沒有人埋頭拉車;一個絕望的組織,每個人既不抬頭看路,也不埋頭拉車;一個平庸的組織,只有領導者會抬頭看路,其他人只會埋頭拉車;一個卓越的組織,每個人都會抬頭看路,也會埋頭拉車。”要帶出一個卓越的組織,就要培養一批既能抬頭看路,又會埋頭拉車的人。建園以來,我們把帶班子、帶隊伍,培育“善思敏行”的實幼精神當做幼兒園的核心工作。在有效培育精神文化的道路上有兩個小故事值得與大家一起分享:
故事一:源于問題的思與行
開園前的環境創設階段,一天巡視時我們發現中一班在衛生間地面上有序地粘貼了一些小腳丫,老師的設計意圖是:既能引導幼兒排隊,又防滑。我們覺得這個點子很好,這種主動想事的態度更好,就號召其他班級都學習這種做法,這件小事似乎對中一班的兩個小老師是一種極大的精神獎賞,她們開始樂此不疲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好主意一個接一個,為鼓勵幼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她們班建立了“幼兒一日生活評價墻”;為解決幼兒帶藥多、難管理的問題,發明了幼兒獨立裝藥品袋等。于是,我們提出了“金點子”獎勵制,凡是有價值的好點子、好做法都要在考核中加分,有助于解決共性問題、適合在全園推廣的好點子加的分值更高。一時間,園里的好點子層出不窮,小三班教師針對晚離園時間太忙,一些特殊情況容易忘掉,就想出在門上懸掛一塊白板,題目叫“請你看過來”,上面會列出今天有異常狀況的幼兒名字和具體情況,比如說某某小朋友流鼻涕了、某某小朋友午睡咳嗽了、某某小朋友的鞋子有點大等,這個做法深受家長的歡迎。中三班教師針對經常在下班的時候出現忘關燈、關窗、關電腦的現象,制作了“走前必看”自檢記錄單,大一班自制了桌布、中三班研制了抽插式床頭名簽、大二班的幼兒出勤卡、小四班的“明星媽媽評比”,食堂人員也不甘示弱,他們針對刀切煮雞蛋容易切碎而且沾刀的問題發明了切蛋器。這些金點子科學地解決了工作中的困惑和難題。我們成功地邁出了培育“善思敏行”精神的第一步:幫助教師養成了善于發現問題、積極解決問題的工作態度。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園對創新、對管理也有了新思考:一是有需要才有創造。而越往高層,越看不清需求,所以一個組織要想長久保持創新的能力,一定要有自下而上的反饋機制。二是管理者須要具備一種能力,一種讓組織成員產生自我效能感的能力,進而幫助員工構建起自我激勵機制。也就是說,要發現員工工作中的閃光點并及時鼓勵,讓其通過外部評價體驗到自我效能感,逐步達到在工作中自得其樂、自我激勵的境界。三是我們不能總停留在應對問題的層面,善于解決問題不是我們能力的終結點,更高的目標是幫助教師構建更積極的思行模式,提升整個組織的前瞻性和預見能力。
故事二:從問題解決到“察于未萌”
韓非子講“智者察于未萌,愚者黯于成事”,那么前瞻性和預見能力從哪里來?
我們舉辦了首屆“慶六·一”親子運動會,歷時一天半的運動會,三百多名幼兒,一千多名家長,二十幾項競技比賽和親子游戲,整個活動平安、有序、和諧、快樂。運動會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為會前做了大量工作,我們制訂了運動會籌備方案、運動會活動方案、運動會籌備工作推進表,進行了運動會項目預報名、預體驗,召開了家長會,下發了家長參會須知,召開了全園員工動員會,工作人員培訓會。為什么做得如此精細,是因為我們要對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有效規避,而對“可能發生的問題”的預測和判斷來源于對過去問題的反思、來源于眾人的經驗、邏輯和直覺。這要歸功于我們的“案例分析會”和“項目中心,一事三議”制。例如:家長會上我親自對家長提出了三點請求,其一是請家長文明參會。為什么提這個問題,這是我們的工作策略之一,我們把每個小事故都做成案例,把問題轉化成財富,幾次案例分析提高了我們的預見性和判斷力。對于我們可以預見的問題我們會采取措施有效規避。“項目中心、一事三議”是在做大活動的時候必須集眾人的經驗、邏輯和直覺,多次討論最后確定方案,以確保活動的品質。所謂“上君集人之智”。我想,在培育“善思敏行”實幼精神方面,我們又邁出了更關鍵的一步:引領教師構建了更積極的思行模式。現在,老師們經常想出、做出我們沒想到的事。例如:運動會前一位教師提出應該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這是我們沒想到的,我們這些“教育老人”沒意識到發令員、計時員還須要培訓,但事實證明我們的“教育新人”真不太懂,培訓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提高了工作質量。再如,前段時間手足口病蔓延,我們要求加強晨檢,一個班上的老師細致到用手電筒查看幼兒口腔、手,排查出一名輕度患兒,及時隔離,老師的做法我們及時表揚并采納,有效控制了疾病爆發的可能。
現在,鐵力市實驗幼兒園的工作是大家一起抬頭看路、一起埋頭拉車!我們的“要在小實幼的基因里埋下一顆樹種,而不是撒下一粒草籽”的夢想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