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使學生發現圖形或數字排列的簡單規律,理解規律的含義并能描述和表現規律,同時會根據發現的規律進行推理,確定后續圖形或數字的排列方式。
2 在發現規律、描述和表示規律以及簡單應用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數學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3 使學生感受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初步培養學生欣賞數學規律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學生發現圖形或數字排列的簡單規律,理解規律的含義并能描述和表現規律。
教學難點:會根據發現的規律進行推理,確定后續圖形或數字的排列方式。
一、游戲導入
師:老師現在要做一組動作,看看有什么順序。(拍手、拍肩、拍腿)誰能和老師一起做?(學生跟做、加快速度)誰能說說,老師只做了幾次,你為什么也能做出來?
生:老師是先拍手,然后再拍肩,一直這么做。所以很快我們也能做得出來。
師:你回答得真棒!像這樣反復出現的動作事物,我們就叫做有規律。今天老師就要和同學們一起在生活中找一找規律。(出示課題。)
二、游戲中探究
師:老師準備和大家一起開個聯歡會。在開聯歡會前,老師把教室布置了一下,漂亮嗎?
生:漂亮!
師:你們看看,教室的裝飾品和同學們的排列有沒有規律?
生:有。
師:你能說說老師掛的飾品有什么規律嗎?
生:燈籠是一個長的一個短的。
師:(燈籠貼在黑板上)你能告訴老師燈籠掛的有什么規律嗎?
生:先是一個紫燈籠,再是一個黃燈籠……
師:紫燈籠和黃燈籠是反復出現的。誰還能再說說,燈籠是按照什么顏色順序反復出現的。
生:紫燈籠和黃燈籠是反復出現的。
師:我們把一個紫燈籠和一個黃燈籠分成一組,那它們一共出現了幾組?
生:出現了3組。
師:這些燈籠反復出現了3組,如果我想再繼續掛一個燈籠,應該掛什么顏色的燈籠?
生:黃顏色的。(為什么是黃顏色的?)因為前面都是一個紫顏色的,一個黃顏色的,所以紫顏色的后面應該是黃顏色的。(請生上來貼。)
師:像這些反復出現3次以上的事物叫做有規律。這些燈籠除了顏色以外,它的形狀和大小有規律嗎?誰能找到?
生:燈籠是一個長的,一個短的,反復出現的,所以它的大小是有規律的。
生:先是一個圓燈籠,再是一個方燈籠,反重出現了3次,所以有規律。
師:大家看一看其他飾品是不是也是有規律的?
生:小花也是有規律的,一個綠花一個紅花,一個綠花一個紅花。它的規律就是一個綠花一個紅花。
(課件出示小花圖,讓生再說花的規律。)
師:你可真聰明,那你們能告訴我灰色處的花應該是什么顏色的嗎?
生:綠色的花。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們為什么同意在那放綠色的花嗎?
生:因為小花是按照一個綠色一個紅色的規律排列的。
師:還有其他飾品是有規律的嗎?
生:彩旗是有規律的。(那你能說說彩旗的規律是什么嗎?)彩旗的規律是一個黃旗一個紅旗。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老師現在把它們掛到黑板上,誰還能說說,彩旗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反復出現的?
生:彩旗是按一個黃色一個紅色的順序反復出現的。(兩至三人說。)
師:我們一起看看它們反復出現了幾次。
生:3次。
師:能把話說完整嗎?
生:彩旗是按一個黃色一個紅色的順序反復出現了3次。
師:像這樣反復出現三次的事物就叫做有規律。
師:老師現在想在這一排彩旗后面再掛一面彩旗,我應該掛什么顏色的彩旗呀?
生:應該掛紅色的彩旗。(請學生上來掛。)
師:你能說說你為什么掛紅色的彩旗嗎?
生:因為彩旗是按一個黃色一個紅色的規律掛的,所以黃色的后面就是紅色的。
師:你們還能在圖上找到有規律的事物嗎?
生:同學們站隊是有規律的,他們是按照一個女一個男站的。
師:你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誰能像他這樣說一說?(兩至三人。)
師:如果再來一個人,應該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
生:應該是一位女同學。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為什么是一位女同學呢?
生:因為他們是按照一個女一個男這種規律站的,所以男同學的后面應該是一位女同學。
師:你們真是太聰明啦,人物和圖案你們都能找到規律,圖形間的規律你們能找到規律嗎?
生:能?。ǔ鍪纠?、三,完成,第一題指生完成,第二、三題學生討論完成。)
師:你們找得可真準,老師現在想考考你們聽力怎么樣,請你們把眼睛閉上,聽聲音有規律嗎?(拍手,一慢二快。)
生:有。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聽到的聲音有什么規律?
生:一慢二快。(師生同做。)
師:同學們拍得真整齊。你們對于聲音的規律找得也非常的棒!
師:有幾位小動物想要來和我們一起玩,你們開心嗎?
生:開心。
師:那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它們。(出示圖片。)
師:它們說來之前我們要排排隊,點點說要排在第一位,那請你們猜一猜后面應該是誰?
生:小哈。
師:小哈后面呢?
生:點點。
師:為什么呀?
生:是按照點點、小哈的規律排的。
師:一定是這樣的嗎?
生:不一定,因為沒有出現3次,所以小哈后面有可能是點點也有可能是小哈。
(最后完成,點點、小哈、小哈的規律,讓學生理解反復出現三次以上的事物才叫做有規律。)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棒找出了這么多規律,老師要送你們一個禮物,你們想要嗎?
生:想。
師:老師的禮物就在你的書桌里,你們發現了什么?快拿出來看看。
生:頭飾,還有小飾品。
師:想讓你的頭飾更漂亮嗎?那就請你用手里的材料,貼出屬于你自己的漂亮的頭飾吧。(生貼,展示說規律。)
三、聯系生活實際
師:我們剛剛用靈巧的小手創造了規律,你能找一找身邊的規律嗎?
生:我穿的衣服是有規律的,是一條白一條黑,一條寬一條窄。
生:我們的座位也是有規律的,是男生一排女生一排。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很多的規律,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生活中的規律吧。(課件展示生活中的規律。)
師:不只我們居家生活中存在著規律,一年四季同樣是有規律的。(春、夏、秋、冬)我們一天當中也是有規律的,我們每天迎著朝陽走進學校,伴著夕陽回到家里。
四、總結
師:同學們,我們的身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規律,規律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帶來了方便。希望同學們用你們明亮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規律,生活中的數學。下課!
評課:
“找規律”一課,充分體現數學是數學活動教學這一理念。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教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設計游戲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王老師設計了讓學生拍手做游戲,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積累感情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是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同時人人都能參與,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游戲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
2 轉變學習方式,強調合作交流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本節教學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所以在教學設計上王老師通過課前感知規律——情境中發現規律——操作中深化規律——體會中創新規律——生活中應用規律,這5個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進行教學。他能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借助課件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探索規律的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究、主動地去發現、創造規律。教學中讓學生大膽實踐,利用圖形有規律地擺一擺來裝飾自己的頭飾,在擺的過程中也有合作,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3 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的作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王老師從主題圖——學生熟悉的學校舉行聯歡會的具體情境人手,讓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有規律排列中隱藏著數學問題,有利于產生學習、探索的欲望。還有在學生初步掌握規律之后,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尋找生活中的規律,學生從服裝、物品的擺放、季節……都找到了規律,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美和作用,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