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珠江入海口的西側、萬山群島的最外沿,有一個擔桿島。由此再向東或者向南,就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陸地到此終止。淇澳——擔桿島保護區,是華南地區生態保持最原始的地方之一。
珍稀鳥類的天堂
擔桿島因形似“扁擔”而得名,全島7個山峰連成一線,呈東西走向,且較為平緩,一條長15公里的公路貫穿東西,主峰為樟木灣頂,海拔322米。二洲島呈方形,主峰鳳凰山,海拔473米,為萬山群島第一峰。綠綠的青山、藍天白云與深藍色的大海交相輝映是擔桿島永遠的風景。
我們上島這天有霧,霧氣隨著風勢時強時弱,沿途所經的海灣、山峰、島嶼時隱時現。經過五個多小時的漂流,海面上突然豁然開朗,遠處宛如扁擔形狀的小島清晰可見,島上的小山山頂云霧繚繞。不禁讓人聯想到電影《金剛》中的主人公們,在走出濃濃迷霧驚見神秘島嶼的情景。不過,這次我們將要尋找的不是那只兇猛的巨型猩猩,而是隱身于此的21種國家級保護動物。
“快看,白腹海雕!”順著同伴手指的方向,我們看到了上空盤旋“迎客”的一支大雕,除飛羽和尾羽的基部為黑色外,其余全部為白色,時而低空滑翔,時而振翅翱翔,像在炫耀自己的“俊美”。據說,白腹海雕是典型的海岸鳥類,也是海上和陸地上出色的捕獵者,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據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博士鄒發生介紹,擔桿島和二洲島原屬華夏古陸的一部分,第四紀冰期時,因海水浸入而形成海島,屬東北——西南走向的長條形丘陵海島,主要由花崗巖構成,其次為石英巖。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天然條件,他們在島上驚喜地發現了被列入《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世界瀕危鳥類巖鷺的蹤跡。
這個“性情羞怯,孤獨好靜”的小家伙,通常只在巖岸出現,常停立于海邊巖石上,或飛躍于浪花間,大多單獨活動,只有非繁殖期才偶爾三五成群四處游蕩。雖然巖鷺平時總是“慢條斯理”,但稍有動靜,就飛得相當快,加上數量本就稀少,所以很難發現它們的蹤影。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僅發現了3只巖鷺,便引起不小的轟動。
此次大家沒看到神秘的巖鷺,但在山海之間,還是看到了褐翅鴉鵑、黑枕燕鷗、黃葦、小鴉鵑、鳶、松雀鷹、小白腰雨燕、紅隼等其他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據統計,島上共有山地鳥類和海岸鳥類約80余種。
更有趣的是,這里還是中國三大候鳥遷徙路徑之一,秋冬季棲息著120多個種類、近10萬只鳥。
稀有綠植的王國
在島上你不用擔心缺水,巖石縫滲出的流水,是天然的礦泉水,可直接飲用。
擔桿島上除了珍稀鳥類外,其中部海拔322米的最高峰樟木灣頂,儼然就是各種珍稀動植物的天堂。山地植物種類繁多,終年花果不斷,以熱帶亞熱帶的科屬種為主,如大戟科、豆科、菊科、禾本科、茜草科、桑科、桃金娘科、馬鞭草科、蕓香科、樟科等。
穿行在輕霧迷蒙的山林里,有如在原始森林里探險一般。有棵樹的樹皮像馬尾松般粗糙,卻有著濃濃圓形綠葉的植物,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鄒發生博士說,別看它長得不怎么樣,倒有個美麗的名字白桂木。它渾身是寶,乳汁可提取硬性膠,果實酸甜。木干是制作家具的良材,就連樹根,也可入藥,有活血通絡之效,在1984年就被列入《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
離它不遠處還有飄著濃郁香氣的白木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沉香,是一種名貴香料和中藥材。日本最新臨床研究表明,它對胃癌、鎮痛都有不錯的功效,其樹皮還可用來造紙,葉子可用來制茶。由于經濟價值極高,被譽為“植物鉆石”,也是國家二級保護瀕危樹種。
海島巖石為花崗巖結構,經風吹雨打,海浪沖蝕,形成獨特景觀。島上盆景植物因長年受海風吹擊,自然成型,千姿百態,尤以名貴植物羅漢松為最。島上羅漢松屬于羅漢松科的羅漢松屬,門出正宗,是十分珍稀的野生海島樹種。海島羅漢松大多長在巖石縫中,生長極為緩慢,拇指粗的小樹枝要長3年。海島羅漢松由于造型奇特,在花木市場上奇貨可居。當地諺語有云:“家有羅漢松,不怕一世窮。”
這些郁郁蔥蔥的林木,不僅為野生鳥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還隱藏著不少野生動物,其中就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蟒蛇,以及喜歡在清水邊的灌木叢中挖洞做窩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三線閉殼龜、虎紋蛙,上躥下跳的小靈貓、獼猴等。
獼猴稱“霸王”
要說擔桿島最出名的,還是獼猴,它們成群結隊,足以在這個小小的島嶼上“稱王稱霸”。至于它們是怎么上的海島,有人認為是侵華日軍敗退時留下的實驗用猴;有的說法是,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船上逃出的猴子;還有說是海盜帶上來的。不過,根據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的反復考察論證,“該島獼猴屬本地原產種類”。
在前往“猴林”的路上,不時有一兩只小猴在樹叢中探頭探腦。護林員劉清偉說,那是“打前哨的”。等到了半山腰的平地上,隨著劉清偉的一聲“阿山,吃飯了”的呼喊,安靜的樹林里立即變得熱鬧起來,此起彼伏的“吱吱嘰嘰”聲響遍山野。三五成群的猴子從樹林的各個角落里鉆了出來,在樹上蕩著秋千,十只、二十只……很快便有近百只猴子,圍攏到劉清偉的身旁。
來不及等劉清偉把桶里的玉米倒出來,早已有猴子不耐煩地自己下手去抓,一邊不斷地往嘴里塞,一邊警惕地看著周圍的陌生人。“列隊”,劉清偉一聲令下,猴子們也不敢再造次,乖乖地等著他把玉米鋪灑成“食帶”,列隊就餐。
這時我們發現,有一只體型較大的猴子走到哪兒,都有其他猴子主動讓位,原來,它就是傳說中的猴王,因為有一只手指不能彎曲,外號“一指禪”。據說,猴王號令,莫敢不從,而且所有的母猴都是它的“妃子”。
不過,猴界也是“各領風騷三五年”。猴王不停的有“挑戰者”,而且一般來自單獨活動的“離群散猴”。它們經過一段時間在外摸爬滾打后,個別精壯的雄猴,會主動攻擊群猴中的王,如能勝出就取而代之,但有些也許永遠成為“流浪者”。
所謂“成者猴王,敗者寇”,老猴王的晚年一般都比較凄慘。劉清偉指著猴群里一只“獨眼”的雄猴告訴我們,那也是曾經風光的猴王。可現在,它只能在別的猴子吃完后撿點剩渣。即便如此,它每撿起一顆玉米粒,都要擦擦搓搓弄干凈,才慢慢放進嘴里,就像“最后的貴族”,架勢還是十足的。
晚上,島上安靜得出奇,如果你到海邊,或爬上山頂,可以看到不遠處香港島上漫山遍野的燈火。資深驢友說,處處風景如畫的擔桿島,充滿原始氣息,堪稱海上世外桃源。
(責編:劉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