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新杰,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畢業于河北紡織學校染織美術專業,受教于工藝美術家寇錦章、李槐青等。最初從事染織美術設計工作,作品多次獲獎并被收錄進中國紡織品進出口總公司編輯出版的《花型集錦》專輯。現供職于石家莊市青少年宮。2011年11月在河北省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2012年7月,作品《清泉石上流》參加海峽兩岸書畫大展并獲百強獎。
藝術作品的最大區別就在于風格。
風格一詞源于希臘,它的最初含義是柱子、棍子,后來把寫字的棍子叫做風格,從此演變出另一種含義,即筆調或闡述思想的方式。后來其詞義愈來愈擴大,超越了文學語言的范疇,進入到了音樂、繪畫、建筑等藝術領域。
藝術家在觀察生活和表現生活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感受、發現,還要有獨具特色的表現手法和藝術語言。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曾說:“石濤畫法,千變萬化,離奇蒼古而又能細秀妥貼。”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具有奇險古樸又蘊藏著沉郁蒼勁,奔放之中又不失細膩自然。即“畫中有我”“自成一家”。
一種繪畫風格的形成,與畫家獨特的生活閱歷以及對生活、大自然的獨特感受密切相關。太行山的大氣雄渾,歲月的蒼桑,山村田園的蒼古俊秀,大地的氣息,深深地吸引著我、感染著我。前些年我的作品多以農家小院、太行民居為主要表現題材,多運用寫實的手法,再現了太行山區古樸的民風,獨特的石屋以及歷史的印跡。風格主要體現在粗獷質樸,線條剛勁,多層渲染,色彩濃重,對比強烈。
近年來,隨著我對太行山景物及風土人情的不斷深入了解,繪畫理念的不斷更新,對表現形式、藝術形式的內含及表現的手法又有了一些新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種新的風格,也可以說是有大有小,有粗有細。大就是大場景、大環境;小就是小環境、小細節;粗就是粗獷質樸,剛勁有力;細就是細致入微,色彩恬靜。如作品《山居圖》、《日出東方》、《秋情圖》等,表現太行山的大氣磅礴,山川秀美,色彩飄逸。
總之,風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經過時間的歷練以及對大自然的精心揣摩,畫無止境,我要不斷地鉆研探索,在探索中求變化,逐步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
(責編:一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