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勝溝,位于保定市唐縣城北。西勝溝原名西溝,抗日戰爭期間,日軍進山掃蕩,當地軍民齊心奮起反擊,保護了晉察冀邊區軍政府機關和物資,取得重大勝利。為紀念這次戰斗,更名為西勝溝。
快到山門時,左右兩側山崖上矗立著兩塊奇異的山石,當地人將左側的奇石稱為自來碑,右面的山石稱為斬龍劍。進入山門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不大的水池,當地人稱其為龍潭。一泓碧水清澈見底,水草中游動的魚蝦與岸邊翠柳相映成趣。沿著溝壑繼續前行不遠,來到橫跨兩山之間的水壩,上到壩頂見一汪碧綠的湖水,水面壯闊,當地人給這座湖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仙人湖。湖兩側是似刀劈的峭壁,崖壁上長滿了石花、石筍和石乳。我們沿著一側的崖壁棧道往里走去,盡頭就是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的龍泉山莊。在這里既可以品嘗農家特色飯菜,也可以住宿農家旅館,悠然于山水之間,盡享山溝兒里的農家樂趣。再往里走就是二龍潭,這里峭壁交錯倒垂,洞穴進深數十米,兩股水形似兩條龍從十幾米高的懸崖上直瀉而下,轟鳴聲在能容納三四十人的洞中回響。洞頂鐘乳倒掛,淋水成線,沒有人工痕跡,一切都是原汁原味。
我們登著二龍潭旁邊的鐵梯子上到半山腰,經一座鐵橋越過山澗,前行不遠便是三龍潭。看完神秘莫測的三龍潭,上鐵梯后經老虎口,便來到懸崖峭壁下的四龍潭。實際上二龍潭、三龍潭和四龍潭是一個整體,構成了高低錯落的三瀑兩潭布局。再上一處鐵梯子就闖過龍潭了,進入的是7公里長的桃花溝大峽谷,沿途經過虎落堂、龍門湖、一畝石、仙女腳印、蓮花盆、扣仙鐘、吊仙人等景觀,景觀不大,卻給我們增添了不盡的回味。再往右便是龍門峽,峽深谷幽,崖壁上綴滿奇形怪狀、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如果再晚半個月左右來這里,滿溝盛開的杜鵑、海棠與返青的葛藤、灌木構成一派北國特有的春日風景。繼續前行來到天門峽,只見山體裂開一條細縫,南天門、北天門、登天石、上天梯等,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依次排列,展示在我們眼前,令人嘆為觀止。穿過天門峽,沿途接二連三地出現如金魚上岸、烏龜入水、青蛙望月、嘯天犬等栩栩如生的景觀,不能不叫人贊嘆大自然的神奇杰作,更叫人流連忘返。
西勝溝的山石結構多為石灰巖,歷經風雨溶蝕,形成了如青筍、似狼牙、像箭頭的奇峰異景。在這里可欣賞到我國北方最大的巖溶峰林景觀。
繼續沿著峰林下的蜿蜒山路前行,經密林深處來到暖谷里,這里有一座造型精美、風格獨特的無梁殿,又稱北極殿。這座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有著400多年歷史的殿宇,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南墻正中開有券門,完全是按古代八卦理論建造。從外觀看,成正文形,上面一條橫脊,四面分水;從內部看,上圓下方,由多個小組合而成,按八卦中“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九九歸一之理論而建。屋頂下四面磚雕檐椽,下有仿木結構的磚斗拱,屋頂鋪灰布瓦,瓦頭飾有龍紋瓦當、滴水。墻壁下減為須彌座,四面有磚雕圖案,十分精美。殿內下部方形,從四壁向上大概4米處開始,用打磨成魚鱗狀的青灰磚壘砌,逐層內收成帶有藻井的穹隆頂。室內墻壁上部有磚雕仿木結構的斗拱,可分為轉角鋪作和補間鋪作兩種。無梁殿上圓下方的建筑格局模仿天圓地方的空間環境,表現了古人的宇宙觀。整座建筑青磚灰瓦,未用一釘一木,磚雕精美,充分表現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工藝水平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無梁殿現已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無仙不名,峽無水不靈。西勝溝因有仙而名,又因水而靈。這里是華北道教圣地,峽谷幽深僻靜,怪石嶙峋,狼牙交錯,一年四季溪水常流,其中后暖谷、北檀峪、龍門山等地建有多座道觀,是道士們理想的修煉場所。除了無影山、茅蘆庵、古塔和古時山寨等名勝古跡以外,抗日戰爭時期,這里還曾是著名的白求恩戰地醫院所在地。
(責編:劉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