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早起是旅游印尼的最好選擇。
我們趕在人群和熱浪侵襲城市之前,來到幽靜的馬路旁看看藍天白云。不一會兒,路邊一個個小攤懶洋洋地搭了起來,五彩繽紛的水果、奇形怪狀的工藝品、香味彌漫的小吃鋪迎來了早起的第一批客人。再過一會兒,電驢一輛輛出現,緊接著一批批地出現,再接著汽車和馬車也跟著上路。嘈雜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這里是日惹,爪哇文化的發源地。
說是文化古城,日惹卻一點也不斯文。呼嘯的電驢是印尼各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日惹也一樣。一輛小小的電驢可以達到與汽車同等的載客量,它們成群結隊地呼嘯而過,飛馳在汽車和行人之間。若不是熱心的本地人當街攔下各路車輛,我可能永遠都無法穿越這幾米寬的馬路。
據說早年的日惹干凈純潔,沒有夜總會等聲色場所,家長們放心把孩子送來讀書,使得日惹的教育業興旺發達。雖然現在的日惹漸漸改寫了“白衣飄飄”的形象,不過日惹的女孩子到底還是脫不去那份學生味道的清純。在日惹的馬路上、路攤旁和書店前,一些身著白色、淡藍和綠色紗籠的女孩子總能讓城市變得格外好看。這些顏色純凈的紗籠像一朵朵含苞未放的花蕾,在車水馬龍的日惹街頭靜靜搖曳。
吃完午飯,日惹的陽光就像毒蛇一樣刺人了,這時躲進擁有250年歷史的蘇丹王宮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僅消暑納涼,還可以見識不少特殊的藏品。
這座建于公元1756年的王宮位于日惹市中心,是由當時的國王哈孟古·布沃諾一世設計并修造的。王宮里收藏著20多套加美蘭樂器,它們演奏出的空靈而富有節奏感的曲調從8世紀開始就是印尼最富有代表性的音樂形式,如今在許多SPA或者瑜伽冥想的時候播放的都是這種音樂。王宮里還有間專門收藏皮影戲傀儡的房間,里面保存著各種造型的傀儡。在王宮近處的大倉庫里儲藏著各式皇家車駕,其中一輛為英國制造,車上鑲嵌著一個英國王冠。爪哇人有些特殊的信仰,比如每逢星期五,許多爪哇人會來王宮里奉獻鮮花,甚至有人就睡在車房里,希望過去國王的靈魂降臨在他身上,得到精神上的指導。人們還會為這些車輛和傀儡每年進行一次“圣浴”,男女老少都采接“圣浴”用過的水洗浴自己,相信會帶來好運氣。
在王宮里閑散地穿行就仿佛進行了一次跨時代、跨區域的文化之旅。這里既有象征伊斯蘭文化的清真寺,又有四面通透的中國亭臺式建筑,還有英國式的辦公室和室內裝飾,同時又擁有豐富的象征爪哇文化的守護神雕像。更有意思的是,這座王宮并不是一座博物館式的“故宮”,而是一座鮮活的宮殿,哈孟古·布沃諾十世蘇丹依然住在里面,宮中所用仆人都還穿著古時的服裝。偶爾看他們三三兩兩地走過,恍惚間我們好似進行了一次神奇的穿越。
在日惹40公里開外處有一座婆羅浮屠佛塔,號稱“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租一輛馬車,帶上隨身行李,“嘎嗒嘎嗒”的馬蹄聲中和趕車人說兩句剛學會的印尼語,馬車有節奏地顛簸在寧靜的鄉間小路上,感覺自己像個返鄉的中世紀鄉紳。小路兩邊是高大的椰子樹,腰桿筆直地伸向高高的天空。穿過椰子樹望去,水嫩的新鮮稻秧綠蔥蔥的,一望無垠。種稻的都是女人,印尼男人要么在做大生意,要么什么都不做。戴著竹編的尖頂遮陽帽的印尼女人看見我一個異鄉人坐著馬車給她們照相,開心地招手。在那么一大片碧綠的稻田中,嬌小的她們看起來美極了,像花蝴蝶一樣撲閃跳躍。
印尼不乏佛教遺跡,但這座“山丘上的寺廟”(“婆羅浮屠”的梵文之意)可真是不枉來一趟,尤其在黃昏。塔底四面墻內有160幅浮雕,塔身墻上、欄桿上均飾有浮雕,在全長2500米的范圍內,共有1300幅敘事浮雕,1212幅裝飾浮雕。這些有殘缺的藝術品活靈活現,生動地演繹著佛教的種種傳說。像所有需要攀登的景點一樣,越往上走,俯瞰的心境便越開闊,直到達到最高層。晚霞中,綠色蔥蔥的田地與遠處泛藍的火山綿延成一幅壯麗的圖景。圓臺上的中央主佛塔,氣勢雄偉,旁有72座小塔,簇立周圍,每個小塔內供奉一尊成人大小的盤坐佛像,形狀別致,設計精巧。佛像面部表情各異,工藝巧妙。整個建筑物總共有505尊大小佛像,分別置入佛龕和塔頂的舍利塔中。舍利塔中的佛像是被塔身罩住的,只能從塔孔看到。相傳如能用手從石塊之間的孔中摸到佛像的手,便會為觸摸者帶來好運。
走了一天,本想回酒店好好SPA一下,可是路過馬里奧勃羅街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停了下來。這條全長3公里的商業街是日惹晚上最熱鬧的地方,一進來就好像扎進深海尋寶一樣。富有個性的小店出售各種印尼蠟染、皮影戲木偶、包、項鏈、頭飾等,讓喜歡手工藝品的我一個勁兒往外掏腰包。碰上能說英語的美院學生,更是興致勃勃地聊個不停。他們建議我去看一場皮影戲,說印尼人幾乎都有熬夜看皮影戲的經歷。
于是慕名來到王宮附近的梭諾布朵么博物館,據說這里的皮影戲是最傳統和最專業的。在加美蘭音樂伴奏下,光束將影像投射在白色的幕布上,一段開場白后,伴唱開始了悠揚的歌曲,一個彩色的影人在或強或弱的光、影之間靈活地扭動,演繹著神秘的傳說故事。德郎(皮影的操縱者)根據角色臺詞和劇情發展不停地改變嗓音,演繹劇中的不同人物。隨著銅質古老樂器發出的金屬撞擊敲打聲,皮影傀儡們在劇場中盤旋著,時而混戰、時而舞動,高潮迭起。
根據故事情節,德郎一個晚上要操縱50到100個皮影,所以有人說德郎是有魔法的,被認為是可以和神靈以及祖先的靈魂溝通的精通法術的人,與僧侶一樣受尊敬。雖然語言不通,我還是被皮影的神秘之美深深吸引。皮影戲沒有悲劇,無論故事長短,結局都是善良戰勝了邪惡,有情人終成眷屬。
(責編:劉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