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設重在建設,建設的是思想、精神,建設的是道德、風尚。要切實抓好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學習,凝聚思想共識、匯聚精神力量,堅定人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xiàn)中國夢的信念和信心。要扎實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廣泛開展主題道德實踐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見諸行動。要順應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從新的高度來認識、推進和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要加大對突出問題的整治力度,把治標與治本結合起來,引導人們講道德、守底線,引導全社會講文明、樹新風。要針對誠信缺失問題,加強對失信行為的懲戒,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針對鋪張浪費問題,弘揚節(jié)儉的傳統(tǒng)美德;針對出游不文明問題,開展文明旅游宣傳教育,以重點問題的解決帶動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再上新臺階。
——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學習貫徹中央精神,討論部署2014年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劉云山主持會議并講話。
演員創(chuàng)造角色要靠平時的積累,不能拿到劇本才開始準備。好的演員必須要深入生活,從生活中提煉人物,玩不得半點小聰明。
——著名表演藝術家藍天野如是說。
在好的散文家眼里,四海為家。意思就是說,他時時為天地大美感動著,處處都能發(fā)現(xiàn)美。
——鮑爾吉·原野與歌手騰格爾、畫家朝戈并稱為當今中國文藝界的“草原三劍客”。他認為,散文寫作和散文家的成長環(huán)境無關。
音樂創(chuàng)作跟不上,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我們心中缺了點敬畏。對什么敬畏?對觀眾的敬畏。要知道不是作曲家指點聽眾應該怎么去欣賞,而是首先要做群眾的學生,知道群眾是怎么想的,生活是怎樣的,然后再寫給聽眾。
——作曲家王立平談音樂創(chuàng)作的正路。
知識分子是站在弱勢者一邊,站在正義者一邊,需要你的時候挺身而出,對抗強者。你出而做這件事,那一刻你是知識分子,你退到書齋當中讀書,你就是個讀書人。
——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生導師戴錦華談知識分子寫作。
《紅高粱》實際上詮釋的是一種生命的態(tài)度:土地上的人要有尊嚴地、自由地、有情有義地活著。把作品放在生命意識的角度,在今天這樣一個摩登的時代才能有意義,才能讓我們在靈魂上有一種對話。
——近日,舞劇《紅高粱》摘得第十四屆文華大獎、文華編導獎、文華表演獎三項最具代表性的獎項,在舞劇類中排名第一。該劇的總編導許銳認為,把主題歸結到生命,這也恰恰是《紅高粱》而今還有意義的原因所在。
作家就是觀察者,當然這個觀察者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去觀察的,需要有一定的訓練,要有足夠的敏感性,需要有一定的聰明。當然,也需要有學識。
——作家格非如是說。
跟我自己情緒無關的,都不能成為我的作品,這是我現(xiàn)在最注重的影像表現(xiàn),構圖和光影只是輔助達到這一視覺標準的手段。那些看似好看的照片,缺少了自己,就顯得毫無生命力。
——攝影家王攀談一幅照片如何成為作品。
詩人希望有讀者能與他形成交流,能夠被詩歌所打動,懂得詩人在說什么。這樣寫作的時候才有對象,而不是物質化的市場。
——有“中國當代最優(yōu)秀女詩人”之稱的翟永明說,雖然詩歌永遠不可能賺錢,但詩人仍然渴望讀者。
哪怕只畫一張畫、只寫一段文字,我都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創(chuàng)作,不會用生命的“下腳料”去應付。
——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馮驥才談他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
演奏也需要跟上時代。我上大學時,曾有機會在課上聽到楊蔭瀏先生用鋼絲錄音機錄的阿炳演奏的一點點東西,你說那好嗎?在那個時代是好的,但是如果到現(xiàn)在還是那樣的話,民樂就死了。
——作曲家郭文景堅信,演奏一定要跟上時代,要有所發(fā)展,保持活力。
人文閱讀的時代,我覺得真的是已經(jīng)遠去了,現(xiàn)在閱讀量少的原因:一是人心態(tài)的功利化,二是文化的娛樂化。
——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總編輯李昕認為,閱讀人文圖書的風氣比以前淡化了。而讀書是需要一個平靜心態(tài)的。
繪畫的過程,天然地安靜而專心。如果哪位畫家焦躁,那是他不太會畫畫,才分有限,或者,他不那么喜歡畫畫,其實不該畫畫。
——陳丹青說,畫畫時會激動,會緊張,但不會焦躁。
我一直在讀詩,但是完全沒有學習意義上的,我讀詩經(jīng)常是一個反方向的——怎么才不受影響。但怎么才不受影響,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刻意地去遠離,這是一種真正的影響。
——詩人歐陽江河談讀詩。
我希望多演唱一些老百姓隨口就能哼上幾句的歌曲,于是就反復對詞、曲作者說,音盡量寫低一點兒、盡可能朗朗上口一點兒。易于傳唱,對于民族歌曲的生存和發(fā)展來說非常重要。
——歌唱家呂繼宏認為,民歌要生存、要發(fā)展,必須得求新求變。
不同元素的重組,現(xiàn)代科技的結合,新的演員去演一個老的故事,讓老的故事發(fā)生新的變化,都是讓你能夠有興趣、可以玩得津津有味的元素。我相信每一個好的名著作品,隔10年左右重拍一次,都有它新鮮的感覺。
——近日,新版《天龍八部》熱播,作為一再執(zhí)導金庸劇的導演賴水清,談他不斷創(chuàng)作武俠劇的動力。
我只是個做音樂的人,我說過我們這是摸著石頭過河,僅憑一個電視節(jié)目想要扭轉整個局面是不可能的,但我們想開個頭,總要做起來,不做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結果。
——近日,由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與燦星團隊聯(lián)手打造的一檔以原創(chuàng)模式挖掘原創(chuàng)作品的《中國好歌曲》,以黑馬姿態(tài)奪得收視冠軍。該檔節(jié)目導師之一、著名音樂人劉歡談到如何助推原創(chuàng)作品,讓流行音樂再度繁榮時如是說。
(劉建蕊/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