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天涼好個秋,吾卻道,這個涼秋有點兒不好。因為,起風了,下雨了,于是降溫了。于是,那玩得熱熱鬧鬧、噫噫嘈嘈的冰桶,沒法玩了,令多少哄事者、圍觀者扼腕痛惜。
都說中國是個最神奇的地方,今夏,又有新神奇。因為,人家美利堅出身、本是根正苗紅的冰桶,來到中國,卻真真切切被玩殘了。最好的例證:本地某樓盤,精心策劃,“火熱認籌”與“冰桶挑戰”居然也能排排坐,搭著手一塊兒向購房者拋媚眼。
于是,借著這涼了的秋,把腦袋也涼一涼,再來看一看冰桶這個倒霉孩子。
其實,想當初,在家鄉美利堅混的時候,人家冰桶,還是正兒八經、一心向善的好孩子,就是一個社交網絡的朋友圈活動。澆冰水,本義也只是讓參與者切身體會一下漸凍的感覺。人家老老實實做慈善,既沒有通過電視臺、新聞聯播、報紙等傳統媒體大肆宣傳,也沒有專門聘請各行業各領域的明星代言,其傳播途徑完全依靠網絡新媒體傳播。火爆,源于美國名人的加入。這點名接力,一不留神就撞上了大神。從8月14日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開始,幾天時間,就迅速席卷全美科技界、體育界和好萊塢娛樂圈,最后,那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未能幸免。但不管咋樣,這老美的名人,就這么老老實實地照那初始規則走,這老美的社會,也就這么眼睜睜地看著上好的事件傳播良機從身邊溜走,對“漸凍人”癥的關注和捐助始終是主流。
玩“嗨”了的,是在咱中國。不論有沒有被點名,也不管是不是真有名,但凡自覺是個人物的,這個夏天,不弄個冰桶澆一頭冰水,似乎就沒臉見人。而起哄架秧子的各色看官們,包括各路媒體,雅一點的,就琢磨這傳播路線透露出來的科技界娛樂圈的人脈關系圖;俗一些的,則欣喜于那濕身凸點曲線畢露,抑或名人被惡搞,諸如此類。誠如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拒絕冰桶時所言:感覺大家玩高興了,多多少少有點忘了“當初為什么要出發”的意思。名人秀場和娛樂盛宴下,冰桶這孩子終于被帶上了歪路,夾帶私貨的越來越多,劣質山寨的越演越盛,甚至冒出個“坐垃圾桶挑戰冰桶”的奇葩記錄。于是,各路公知憤然,而后痛陳;于是,冰桶好孩子,就這么殘了,并且,殘得是那么地義無反顧。
真殘了嗎?不盡然。至少,無數人,咱普通中國人,因為這個冰桶,第一次聽說和了解到“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ALS)”抑或“漸凍人”。至少,在中國,因為這個冰桶,三天時間,“瓷娃娃罕見病關愛基金”ALS項目收到超過150萬元捐款,遠超過去三個月總和。至少,咱平凡老百姓,因為這個冰桶,在酷熱的夏天,亦多了不少歡樂。這,真的不好嗎?
毋庸置疑,作為一項了不起的公益活動策劃,冰桶挑戰活動借力現代網絡新媒介,采用病毒傳播化手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必將成為經典案例。這一塊兒,已然有各路大咖,從網絡學、傳播學、社會學乃至人性角度,點評、深評,分析、剖析,開始庖丁解牛。這是高大上的學術,咱一般人跟不上玩不轉。只是有些好奇,也似乎有些恍然,原來,做好事,做所謂高尚的事,也能這么玩,而且還能玩得這么“嗨”!
遙想當年,導師諄諄教誨,心正而后身正、行正,所以,做好事,做大事,但凡是做正確的事,一定是個嚴肅的態度,必當敬之畏之,謂嚴謹而有法度。所以,堂而皇之,方是咱的作派。亦所以,咱搞宣傳做傳播,越是想深入民心,越是要引導輿論,越是得強調個字正腔圓、義正辭嚴。誰曾想,這玩轉上千年的傳統套路,現如今,卻甚不靈光。那什么普羅大眾,更別說什么新鮮人類,卻總也不吃咱這一套。于是,也甚為不解。這個夏天,被這玩“嗨”了,又“嗨”到爆、爆到殘的冰桶這么一沖擊,亦如冰水澆頭。或許,被玩殘了的冰桶依然是個好冰桶?又或者,更是個好冰桶?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實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