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貼在商人身上的一張根深蒂固的文化標簽是:無奸不商。這不是好名聲,誰都不愿意接受,我們也不想具體針對誰,但這個群體總體確實給人這印象。
基于評判慣性,一個名叫袁勇的小老板,以其高度反常的經營手法,冷不丁讓我們眼前為之一亮:一筆送上門的生意中,他何以會放著唾手可得的500元“大錢”不賺,非要把它做成只值20元的小買賣,并且還主動勸客戶不要花冤枉錢?!
袁勇經營的手機連鎖賣場,只有40平米左右。說是“賣”,其實是以維修手機為主體業務。在這家店里,曾經上演了“500元變20元”的案例,我們不妨先回放一下。
去年6月,市民顧華琪老伴的手機出了故障,夫妻倆便一起來到袁勇的手機連鎖賣場。手機主人描述了兩大問題:一是手機來電時,滑動解鎖不靈敏,等完成解鎖,對方來電的鈴聲已經停了;二是手機在通話時對方常聽不見聲音。夫妻倆稱,已經找了幾家維修店了,得到的答復大體一樣:手機顯示屏和送話器都壞了,維修費加材料費需500元,但顯示屏沒有現貨,要等幾天。就這樣,手機一直沒修成。
聽完故障情況,老板袁勇先在手機顯示屏上滑動了幾下,又掏出手機撥打了這個電話后說:“你的手機是送話器壞了,換一只送話器收20元錢,但是屏幕沒有壞,不要換!”
兩位老人覺得很奇怪,“要不你再查查吧,我手機的顯示屏應該是壞了,去了幾家維修店,人家都說是壞了!”“我剛才查過了,沒壞呀,沒必要換!”袁勇肯定地回答。
“來電話時你是怎么操作滑動解鎖的?”袁勇想了想又問道。顧華琪的老伴便演示了一遍。袁勇看后笑著說:“其實是你滑動方法不對,這種智能手機應由下往上垂直滑動才行,你斜滑怎么能解鎖呢?”果然,按照新滑法,屏幕鎖被解開了。顯示屏真的沒有壞!
為老板袁勇的誠實之舉,顧華琪心生感慨,把自己的這次親身經歷寫成帖子發到網上,立刻引來社會廣泛贊譽。不久,市報以《技術+誠信:小小維修店的經營之道》為題,在“倡導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專欄里做了頭條報道。
修手機也好,修家用電器也好,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如今不少店家為了利潤最大化,在為顧客提供維修服務時,總喜歡把簡單的問題渲染得復雜,把報價盡量往高處說,動不動就讓換這個換那個。而這位袁老板,之所以放棄“不對等的信息優勢”,“大錢”不賺,是因為這筆錢一旦賺了,就是昧心錢。提供實打實的服務,雖然只成交20元,但這錢拿得讓人踏實。“明明人家顯示屏好好的,卻讓花幾百塊錢重換新的,心不狠是下不了手的!”
袁勇告訴筆者,每年經他手維修的手機有上千部,顧客們大多是年歲比較大的,有時很小的問題,他們也誤以為很大,“其實把斷了的線接上去就行了!”袁勇說,他接待修手機業務的兩大原則是:能不更換零件的,盡量不換;能花小錢解決的問題,就不讓顧客花大錢,也就是“就低不就高”。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說袁勇不在乎錢,那就是矯情。這位45歲的中年男人,家境并不算太好,如今要供養一個孩子讀高中。早在十多年前,袁勇就品嘗過夫妻雙雙下崗的生活艱辛,后來自謀生路開起小店,目的就是掙錢養家糊口。袁勇說,手機維修不像過去了,現在已是“夕陽產業”,一年到頭其實賺不了太多的錢,正因為如此,三年前他才在店里又增加了彩票代售業務。為了節省成本,袁勇一直沒有雇用店員,里里外外全是他一人獨當,女兒會在雙休日來他店里幫忙照應照應。
商以誠為本,人以信為贏。“袁老板價格公道,手藝也不錯。”“在袁老板這修手機,我放心。”一傳十、十傳百……總體而言,袁勇店里的生意目前還算不錯。
“大家能來照顧我的生意,就是我的朋友,我怎么好意思亂收錢呢?憑技術吃飯,靠誠信賺錢,這就是我的宗旨。”袁勇常年累月正是這樣踐行自己的宗旨:把小生意做出了人生大道理!
商以誠為本,人以信為贏。“袁老板價格公道,手藝也不錯。”“在袁老板這修手機,我放心。”一傳十、十傳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