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留學生在豆瓣發了個帖子,只一句,“又一年過年不回家,第5年了!!!”有網友回復:習慣了吧,會有第6年的!
逢節必發作的玻璃心
中國留學生都習慣報喜不報憂,給家人的拜年的時候都是“我跟同學們在一起過年呢”的歡樂景象,但每逢佳節倍思親,思鄉情懷讓每個留學生都有一顆“玻璃心”。
“有一年,我的室友跟家人視頻拜完年后,抱著我哭了半個小時,”在英國留學的李飛說,“家人永遠是留學生的軟肋,尤其在過節和生病的時候。”嘴上不說,但心里濃濃的思念還是抑制不住的。
“聚會過后,回到宿舍,刷微博、微信、人人,看著國內的同學上傳的那些照片,真的很羨慕,”在新西蘭留學兩年的曹青說,“可是那些社交網絡熟人多,也不方便多說什么,就會在天涯、豆瓣上找同類,大家一起發發牢騷和感慨。”很多人都只看到留學生在國外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但這背后的苦辣酸甜和孤獨感,非親身經歷很難體會個中滋味。
豆瓣紅人、《時差黨》作者曾良君告訴《留學》,留學生有兩個最不愿提及的話題,一個異國戀,一個過年。聽起來,總有些傷感。
“就像能量守恒定律,你能接受多少人的羨慕,就應該承受多么大的困苦。”曹青無奈地苦笑。
過年時你們在干嗎?
很多人說,中國人出國后愛扎堆,最典型的體現就是大學里的中國學生會和各種社團。也有些留學生對此現象很不屑,但在重要節日到來時,這些組織發揮的作用還是不可替代。組織同學聚會、看春晚、包餃子、搞聯歡這些經典常規活動已經是“必選項目”,除此之外,Shopping、旅行也是緩解思鄉之苦的緩沖劑。
對于很多第一年出國過年的同學來說,新鮮和刺激會沖淡一些想家的情緒,但對于那些已經在國外留學多年的同學來說,已難有過年的興奮感。一方面是漸漸習慣,另一方面也是刻意去淡化。“就算這里留學生再多,中國人再多,畢竟還是國外,完全沒有過年歡樂的氣氛,” 在德國留學多年的夏天這樣說,“白天,大家還是該上課上課,該寫論文寫論文,加上這段時期大家都在忙考試復習,所以也就無心過年了。”
“白天的生活一切照舊,只是會提前調整時差,在北京時間除夕晚上和家人朋友視頻,拜個年,盡管我們這里比他們晚了16個小時。”在加州留學的李沐說。
“去年春節正趕上大雪,我Cancel(取消)了兩門考試,被困了5天,什么都沒做。”在邁阿密留學的Kimi說起來,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
趁過年,奇葩一回
“你能想象嗎?除夕那天去上課,我們幾個中國同學都穿了顏色特別鮮艷亮麗的旗袍和唐裝,化了喜慶又滑稽的妝容。如果在國內這樣,肯定會被當做奇葩,可是在國外,我們都從容極了,”在澳洲留學的馬菁菁說,“那天我們就是突發奇想,就這樣做了,在國內的話我們肯定不敢。”
在國外待久了,就像陳奕迅歌詞里唱的“你叫我做浮夸吧,加幾聲噓聲也不怕”,很多留學生都會有這樣一種“浮夸”心理,不知是孤獨作祟,還是因為自己是渴望熱鬧又不會社交的矛盾體。于是,過節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做一些在國內從來不敢做的事兒。“我承認我有一個明媚稚嫩而又腹黑的心,哈哈!”在米蘭留學的馬志明這樣自嘲,“那天,我跟同學去了酒吧,大家玩的很盡興,然后有人提議,看誰能有辦法說服老板,給我們免單。我也不知道當時怎么了,自告奮勇就去了。結果老板要求我們表演節目,如果能招攬更多的客人,就免單。我們又唱又跳,同學阿明還表演了二人轉,雖然很糗,但還是成功免單了,老板還說歡迎我們常去表演!”
我們都是中國好廚子
以前在國內什么都不會做的留學生,出國學的第一件事基本都是做飯。從簡單的煮面、煎蛋,到復雜的炒菜、煲湯,一段時間后,大家都成了“中國好廚子”。做年夜飯時,很多中國同學的聚會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包一頓餃子,而是做一桌豐盛的大餐。
“幾乎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發明的私房菜,雖然奇葩,賣相也不怎么樣,但味道都還不錯,”在英國留學的Charles說,“每年我們幾個住得比較近的同學都會聚在一起,做一頓年夜飯,這比去Chinatown吃飯有意思多了。”比起國內,在很多留學生眼里,Chinatown的過年氣氛總有一種假模假式的感覺。在國外,年味淡了,雖然食材不比國內豐富,味道也不一定正宗,但大家自己動手,做一桌菜一起吃,氣氛比去中國餐館好。“我會把做飯的照片發給家人,看到我們這邊忙碌歡樂的氣氛,他們也就不會太擔心了。”
教授跟我們過年
“當飛機降落在波士頓機場的那一刻,我才明白,留學真的是一次硬著陸。”去美國學電影的汪彤楊說。為了適應環境,一方面學生們必須慢慢調整自己的心態;另一方面,在不知不覺中,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周圍的一些東西。
隨著中國留學生人數的增多,一些老外教授也了解了春節,知道這個節日對中國人的意義。國外雖然沒有春節假期,但對自由隨意的老美來說,只要不耽誤學習,也就默默認可了這個節假日。汪彤楊說,其實很多大學除夕這一天中國學生都不去上課的,學校老師也能體諒。去年春節上課時,教授帶的5個中國學生,有3個沒去上課,教授也沒多說什么,還問他們兩個要不要也休息一天。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搞笑,” 汪彤楊說,“這位老美教授后來邀請讓我們去他家,教他包餃子。當時雖然熱鬧,但過年的感覺全都變味了,有時候真的挺想念國內一群狐朋狗友搓牌打麻將的春節。”
拎客:
留學生過年十大常做的事兒
1.家人視頻或者電話拜年。
調整好時差,這是所有留學生都必做的事情。
2.包餃子。
或者買速凍水餃,總之餃子還是必須要吃的。
3.看春晚。
雖然越來越沒意思,但大家也都不在乎到底看了什么內容,圖的就是個氣氛。
4.參加學校組織的聚會活動。
大都是中國學生會組織的,也有不少老外來湊熱鬧。
5.復習考試。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
6.去逛中國街。
全世界都有中國街!沒錯,各個城市!
7.宅著上網刷屏。
所有節目都告一段落之后,回到宿舍,微博、微信、豆瓣、人人……總之各種刷。
8.一個人喝悶酒。
周圍的熱鬧都與我無關,我默默倍思親,當然也可能是被考試郁悶的,總之人艱不拆。
9.打工
這樣忙起來就可以沖淡過年的鄉愁。
10.短途旅行
如果不是要準備復習考試,三五成群,長途旅行也未嘗不可。
PS:由于學制的不同,每年過春節的時候,正是國外大學考試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是在準備復習中度過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