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 《國家治理》周刊
明確良治的標準更為重要
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既包括經濟現代化,也包括制度現代化,即實行“良治”,確保國家利益最大化、全體人民福利最大化。當前,中國的治理轉型特別是制度建設仍然滯后于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因此,加強制度建設、推動政府變革、實現治理轉型,即從政府主導的一元(獨家)壟斷社會治理模式向政府、市場和社會相互補充、相互制衡的多元共同社會治理模式的轉型,是確保中國成功地實現“市場轉型”、“政治轉型”、“社會轉型”和“開放轉型”的關鍵。制度建設不是要推倒重來,而是循著制度變遷、制度建設的軌道不斷改進、不斷創新、不斷完善。制度建設不僅要求我們要有政治意愿和政治目標,關鍵還要求我們要有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施能力。總之,我們進行制度建設,就是要降低黨的治理成本、降低國家治理的成本,以及降低社會治理的成本。
2014年9月22日 《北京日報》
人大制度在國家治理上的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了衡量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的八個標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顯然承擔了實現大部分標準的功能,尤其在提高國家治理有效性方面展現了制度優勢。一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結構有利于協調中國這樣一個多層級大國的內部治理關系。二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制度設計有利于各國家機關之間實現合作。三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制度設計有利于國家意志的執行貫徹。作為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既是穩定的,也是開放的,能夠適應整個國家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的變化,漸進調整、不斷完善,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改革開放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現向整個國家核心民主制度地位的復歸,推動了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
2014年9月24日 《光明日報》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著力點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鍵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一、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要保障憲法的實施,就必須進一步健全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和程序,加強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憲法解釋和憲法監督職能。二、依法治國,要落實黨的依法執政方略。強調改革過程中,執政黨要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要讓法治在改革中發揮引領和推動的作用。三、依法治國,要求全面實現依法行政。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落實行政機關的職權法定,“法無授權不可為”。四、依法治國,要求加快司法改革,保障司法公正。要真正實現司法機關的去地方化,逐步消除地方政府對司法機關人事權和財政權的管控。五、依法治國,要求建設法治社會。就是要全社會成員有序參與法治建設進程,真正實現民主的法治化,人人守法、和諧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