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長寧區人大在規范和推進街鎮人大代表聯絡室的基礎上,觸角向下延伸,在轄區內的10個街道、鎮挑選近40個居民區和社區單位試點掛牌設立選區人大代表聯系點,公開代表信息,開設代表信箱,使之成為代表聯絡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服務保障工作的進一步延伸。通過去年一年試點取得實效的基礎上,在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之際,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長寧區人大今年擴大試點范圍,在50%以上的選區設立選區人大代表聯系點。
長寧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朱言文在近日長寧區周家橋街道選區人大代表聯系點成立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人大代表保持與選民和選舉單位的密切聯系,是《代表法》規定人大代表的義務和職責,選區人大代表聯系點的設立進一步密切了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
據了解,周家橋街道在長寧區第十五屆人大第49—56選區共8個選區的20個居民區設立選區人大代表聯系點,并在每個選區成立一支選區聯系人隊伍,在社區單位依據單位規模設立聯系點或聯系人,為代表在選區履職提供聯系和服務保障。選民、選區聯系人、人大代表可以通過“雙向預約”解決選民聯系代表,代表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搭建平臺,暢通溝通渠道
人大代表大部分是兼職代表,通過建立選區人大代表聯系點,在預約接待時,選民可直接到小區內的選區聯系點反映自身訴求,通過各級代表工作機構和人大代表交有關部門分級落實處理。之后,代表將有關部門處置答復情況通過代表聯系點及時向選民進行反饋,暢通市、區兩級與基層之間的溝通渠道,提升代表聯系服務選民的及時性,推動基層矛盾的及時有效化解,擴大了代表的社會影響力。在試點過程中,周橋街道選區人大代表聯絡員牟娟等向該選區選舉產生的人大代表陳小妹等反映天山河畔、仁恒河濱花園兩個小區的水城路出入口面對面,早高峰存在安全隱患,需要加強疏導,以及威寧路地鐵站出口處“三不管”地帶環境臟亂差等多個問題。有的問題人大代表作為書面意見提出,有的問題人大代表向有關部門反映后,通過分級處理方式,直接得到了解決。
扎實工作,擴大基層政治民主
建立選區人大代表聯系點和聯系人隊伍,拓寬了代表收集各類情況的渠道,為代表聯系群眾、接好“地氣”提供了最前沿的履職平臺,提升了代表履職的有效性。同時,代表能進一步加強監督和評價政府部門在基層的工作開展情況。如在試點選區,天山華庭居民對代表聯系點的設立高度關注,地鐵二號線威寧路站排風設備噪音超標,給居民帶來了很大困擾。街道、居委會雖多次協調,但收效甚微。獲知這一情況后,該選區選舉產生的人大代表陳平等就在當年年初的區人代會上提交了書面意見,區政府相關部門花了大力氣著手解決。陳平通過街道人大代表聯絡室和選區人大代表聯系點了解居民輿情及實際推進情況,通過一個月的反復溝通協調,地鐵方拿出新的整改方案,將制冷系統徹底更換。陳平代表在得到選民滿意的答復后,才放下了一顆懸著的心。
探索實踐,形成制度保障
在過去一年探索實踐過程中,設立選區人大代表聯系點的工作充分聽取選民和人大代表的意見,不斷完善工作方案。在此次建立選區人大代表聯系點和選區人大代表聯系人隊伍工作中,為使工作有效推進,充分考慮了人員、經費等保障機制,并形成了選區人大代表聯系點工作職責、接待處理流程、選區人大代表聯系人主要職責等系列工作制度,明確定位、規范程序、完善工作,通過制度規范保證選區代表聯系點和聯系人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協助人大代表開展工作,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余小雄談到:“為了做實聯系點工作,選區代表聯系點要發揮貼近基層第一線的優勢,為代表提供第一手的社情民意資料,安排和記錄好代表在選區的履職活動情況”。據悉,長寧區各街道鎮都在積極開展選區人大代表聯系點試點工作,試點模式不盡相同,長寧區人大將從中汲取經驗,探索規律,形成有效可行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