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個月,一個“冰桶挑戰”的公益活動像病毒一樣迅速傳播,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從美國傳到中國,參與者從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雷軍等科技大佬到劉德華、周杰倫等娛樂明星,名人效應讓“冰桶挑戰”迅速成為一場全民運動。
“冰桶挑戰”本是一個為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患者發起的公益活動,旨在通過該活動喚起社會對“漸凍人”的關注。它始于美國,經DST老板尤里米爾納點名小米科技CEO雷軍傳入中國,隨著該活動在全球風靡,一些品牌也開始搭載這趟順風車,借“冰桶挑戰”之名,實現自我營銷。
這也引發了關于公益與營銷的熱議。在這場公益營銷中,人和品牌如何“作秀”才對?
三星:錯的時間遇到好的創意
借著“冰桶挑戰”的熱潮,三星公司在英國為它的旗艦手機Galaxy S5發起了一場挑戰賽。
8月22日,三星英國公司在Twitter上發了一個視頻鏈接。在這個短短15秒的視頻里,一部三星旗艦手機Galaxy S5以一個女性的身份,上演了一場“冰桶挑戰”,將自己浸泡在冰水中。同時按照這個游戲的規則,它點名Galaxy S5的競爭對手iPhone5S、HTC One M8和諾基亞Lumia 930接受挑戰。
顯然,三星這次巧妙地借助“冰桶挑戰”,狠狠地打擊了一下它的對手。因為三星Galaxy S5擁有防水防塵功能,可以浸泡在3英尺深的水下長達30分鐘。而它點名的三款手機,都不具備防水功能。如此一來,對手與自己的差距一目了然。至今,三星點名的三款手機都沒有作出回應。
不過對于三星借勢營銷的做法,外界褒貶不一。Cheil廣告集團英國CCO Matt Pye就認為:“冰桶挑戰給了品牌一個出奇制勝的機會。”
但更多聲音指責三星利用一個慈善活動來售賣產品。Youtube用戶Derek Ross就說:“三星你太沒品了。如果你想參加,你至少得派個高管或者代表人物來參加活動。你卻借機兜售自己的產品,還順便貶低自己的競爭對手,可這是一個為ALS患者籌款的慈善活動。”
點評:從創意的角度來說,三星這個挑戰采取了“用自己的長處攻擊別人短處”的策略,很容易突出自己產品的優勢,拉開對手與自己的差距。但在一個慈善活動中,借助慈善活動的勢頭來推銷自己,卻對慈善本身的目的——關注弱勢群體——只字不提,就容易失去道德制高點,失去人心。好創意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三星的“冰桶挑戰”,像是在錯的時間遇到好的創意,很難獲得好評。
企業高管秀背后的品牌PK
這次“冰桶挑戰”吸引了大量知名企業高管的參與,例如微軟的比爾·蓋茨、Google創始人拉里·佩奇、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蘋果CEO庫克、小米科技CEO雷軍等IT業大佬,都紛紛冰水澆身,接受挑戰。作為企業的靈魂人物,這些人就代表了自己所屬的企業,他們的個人行為也往往打上企業的標簽。所以,外界難免會將他們在應對挑戰時的表現,視作品牌或者企業的表現。
例如,Volvo加拿大CEO Marc Engelen、CFO Matt Girgis、營銷副總裁Margareta Mahlstedt-Karayiannis等接受冰桶挑戰,并在上傳到網絡的視頻中,點名Volvo的競爭對手寶馬、梅賽德斯奔馳以及奧迪的高管接受挑戰。
這看似個人與個人的挑戰,但當這些人物在業界的身份已經等同于自己所服務的品牌時,其實就已經成了品牌之間的挑戰。營銷學教授Ken Wong就說,盡管這是一場慈善公益活動,但也給品牌留下了一定的空間:品牌高管參與到慈善活動中,本身就賦予品牌正面的形象。
Narrative PR副總裁Lindsay Mattick認為,那些率先行動的品牌往往可以搶占先機。以Volvo為例,“(率先接受冰桶挑戰)把它塑造成一個愿意行動、參與到公益活動中的品牌,” Lindsay說,“它是想人們買Volvo嗎?答案是否定的。它是在暗示,Volvo是一個專注、愿意成為行業領袖的品牌,我認為這才是關鍵,而這些都會給品牌塑造一個正向的形象。”
點評:參與公益事業一直都是企業品牌建設的一部分,當企業高管與企業在某種程度上畫上等號的時候,他個人的行為,其實已經被視作是企業或者品牌的行為。所以這也是為什么盡管“冰桶挑戰”的參與者都是個人,但背后依然有企業品牌的身影,那么多科技大佬都愿意放下身段、拋開形象,在公眾面前露出被冰水澆過后的狼狽相。
新公益:像營銷活動一樣去傳播
隨著“冰桶挑戰”活動風靡中國,全國各地上演“冰水澆身”秀,各種質疑聲也紛起,大部分聲音認為,這場以公益之名發起的活動,已經在過度娛樂、淺薄的關注和喧鬧的吵鬧中,忽略了它關注ALS患者的本意,成為一場全民的狂歡和膚淺的個人秀。
但也有人認為,“冰桶挑戰”本身就具備病毒營銷所需的元素,是互聯網時代公益的新思維,而且它的傳播效果十分顯著——據美國ALS協會(ALS Association)披露:在7月29到8月20日“冰桶挑戰”活動發起期間,共收到3150萬美元的捐款,而去年同期的捐款額僅為190萬美元;其中有637527名新捐贈人,他們都是通過該活動知道ALS,開始關注這個群體。從這個角度來說,公益也需要營銷,才能達到它的初衷。
“冰桶挑戰”之所以能夠引起廣泛關注,除了它簡單、容易參與的元素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名人的參與。
“冰桶挑戰”最早是由美國佛羅里達州的Chris Kennedy發起,一開始并沒有形成瘋狂傳播,直到前波士頓大學棒球隊隊長Pete Frates接受挑戰。Pete2012年被診斷為ALS,他的故事廣為波士頓人熟知,在他參與“冰桶挑戰”之后,很快在波士頓地區傳開,迅速傳遍全美國。
在這個過程中,名人的參與,充當了網上意見領袖的角色,帶動大家的參與。許多人糾結于名人的參與帶著營銷作秀的成分,是因為他們已經被與他們服務的企業、品牌等同起來,他們的行為,就被當成企業的行為。
如果在參與的時候,傳播的重心落在“冰桶挑戰”發起的初衷——關注ALS患者上,即使是被當作企業的行為,也不會引發質疑,畢竟企業關注慈善是有社會責任感的表現,令人反感的是,打著公益的幌子,赤裸裸地為自己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