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陌陌正在不遺余力地為了擺脫“約炮神器”的名號而努力。
5月份以來,以“總有新奇在身邊”為主題的陌陌品牌宣傳廣告頻繁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戶外、報紙、各大衛視、院線、樓宇、網絡等地方,鋪天蓋地的廣告都直指一個目標——摘掉“約炮”標簽,徹底“洗白”。
“陌陌從創立至今,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之前因為一些極端用戶的極端使用狀態,導致品牌形象受損,這一次的市場推廣,也是希望告訴大家,陌陌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應用,希望大家正確、正常地使用。”陌陌科技市場總監楊洋告訴《成功營銷》記者。
陌陌的轉型決心是顯而易見的,單從如此大規模廣告戰役的費用投入來看,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有業內人士估算,按照陌陌此次的投放力度,其費用支出應該已達上億的量級。
陌陌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陌陌平臺上活躍著356萬用戶群組,月活躍用戶數高達5243萬,其總注冊用戶數更已達到1.48億。隨著用戶群的擴大,陌陌的功能創新也陷入膠著狀態,對于一直遭受“灰色道德地帶”指摘的陌陌來說,如何建立新的品牌形象和用戶信用體系,成為其走出競爭亂象的關鍵,而這也是其進行大規模品牌形象宣傳的主要出發點。
脫離灰色地帶
雖然陌陌現在努力跟“約炮神器”劃清界限,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定位為“陌生人社交”的陌陌早期的躥紅,“約炮神器”的品牌標簽有很大貢獻。2012年11月,陌陌獲得B輪融資達到1億美元,用戶數在2013年3月突破3000萬。
不過,對“灰色道德地帶”的觸及,還是為陌陌帶來了諸多困擾。一方面,這樣的稱號讓很多潛在用戶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平臺一旦有不好的氛圍出現,就會出現負循環,氛圍會越來越差,進而出現非正常用戶把正常用戶趕走的情況。為此,陌陌科技創始人唐巖還在知乎上義正言辭地辯駁過:“有人總喜歡簡單粗暴地把陌陌用戶整體定義到約炮人群,這是很偷懶的一種智力判斷。”
2012年下半年,陌陌2.0版本推出了群組概念與功能;2013年年初,陌陌3.0又把產品形態轉向“基于地點的社區”,增加了留言板和個人動態;8個月后,陌陌4.0版本推出,虛擬幣體系、會員增值服務、表情商店成為這一版本客戶端新增的功能,在這一版本中陌陌采用了游戲或論壇常用的新手任務方式,用戶只要完成了某些任務,例如微博的綁定、資料的完善等,就可以得到一些獎勵;此外,陌陌還可以進行騰訊微博賬號、通訊錄的綁定,并給你推薦相識的用戶;今年7月,陌陌5.0版本推出用戶信用星級功能,根據用戶身份的真實程度、社交禮儀和社交評價,對每個用戶在陌陌上的可信度進行評級。
這一系列的版本升級,也解釋了陌陌產品從2011年上線之初的“陌生人社交”定位到加強“附近”概念的功能,到鼓勵用戶通過綁定手機通訊錄、微博、人人賬號和郵箱賬號,再到加強信用評級,將熟人引進陌陌社交圈的產品變化。換言之,陌陌正在努力沉淀用戶關系。
陌陌COO王力在對媒體的發言中表示,陌陌第一階段提供的核心功能是解決人們之前認識的問題,在此階段,陌陌承擔了IM的功能;下一階段,則要改變人們之間傳統的認識方式,基于地點來組織人的關系,讓距離比較近,有類似興趣愛好、志同道合的人能夠聚在一起,產生內容、形成門檻,通過豐富的UGC(用戶自主生產的內容)和POI(基于位置的興趣咨詢)抬高競爭壁壘。
“陌生人交友的概念比較狹隘,讓人有一種不信任的感覺,而且把方向定的較死,產品也會越做越窄”,在王力看來,為了拋開“陌生人交友”的概念、塑造全新品牌形象,陌陌在將來甚至有可能改名字。
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是,陌陌在轉型的過程中,比如要面對圈內勁敵微信。在破6億用戶數的面前,有大量資源支撐的來往、易信等產品日子并不好過。也很難說,陌陌就能比來往、易信等同類產品的日子好過。對微信而言,生存不是問題,但對于陌陌而言,生存就是一個大問題,如今陌陌必須走向熟人,這樣就跟微信產生了沖突。也就是說,陌陌必須找到差異化的盈利模式。
正如易觀分析師薛永峰所說:“微信的競爭對手是手機運營商,在IM市場肯定是騰訊一家獨大,PC端是QQ,移動端是微信,其他家基本沒什么機會。因為你的圈子已基本穩定,特別像微信這樣,朋友圈是從手機通訊錄和QQ上直接延伸過來,用戶很難再從一個IM跳到另一個IM,這已是無法抗拒的。把用戶放在一個場景當中,LBS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如果陌陌不做O2O便是錯過了一個市場機會。
唐巖的“理想國”
如何進行轉型?除了在產品功能上進行改造外,陌陌推出全新slogan“總有新奇在身邊”,并結合這一主題,展開了全方位品牌宣傳戰役。廣告文案中,陌陌并沒有刻意繞開之前的標簽,而是選擇直面“約炮神器”標簽,告訴用戶,在陌陌上面,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我們的廣告里的主角全部是真實用戶,你上陌陌就可以直接搜索到他們,跟他們交流。”楊洋介紹道。陌陌的用意是,用真實用戶的小故事,告訴每一個人陌陌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社交平臺。
5月份,“總有新奇在身邊”系列廣告出街,網絡上的宣傳造勢也同步展開;7月,最新電視廣告出現在湖南、江蘇、浙江、東方這四大熱門衛視;另外,TVC還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五大城市7、8月份大部分電影院所有影片的院線廣告,以及北、上、廣、深四個城市的樓宇廣告,和各大視頻網站。
如此大手筆的投入,都是為了重塑陌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
塑造什么樣的形象呢?唐巖有著自己的藍圖規劃——
他要做的是“最Nice的社交平臺”,這個平臺應該具備“溝通”、“發現”、“分享”三個基本要素,且能通過技術來實現最高效的溝通、最有效的發現和最舒適的分享;
在這個社交平臺上,一個人可不可信、人品好不好、素質高不高,是能夠通過數據分析來判斷的;某個用戶處于“樂于社交”還是“懶得社交”的狀態,也是能夠被識別的。終極的狀態是:你可以通過這個“最 Nice 的社交平臺”重建你的社交關系,當你想找人聊天時,它能給到你這輩子最該認識的那個人;當你懶得說話時,也不會有騷擾信息來挑戰你忍耐力的上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總有新奇在身邊”的品牌宣傳戰役中,出現了諸如“跑酷”“手工”“鼓手”“拳擊”這樣獨特的興趣群組。陌陌這么做,正是為了通過基于地理位置的細分興趣愛好,吸引更多渴望探尋新奇的用戶。
“除了性別、年齡、職業、地理位置、興趣之外,我們還想加更多維度”,唐巖曾明確表示。按照他的邏輯,在未來,這里的“更多維度”或許還可以包括用戶的作息習慣(能被可穿戴式設備記錄)、搜索習慣(百度數據分析的強項)、購物習慣(阿里數據分析的強項)等。
藍圖的規劃是美好的,不過,陌陌是否真能如唐巖所愿,徹底擺脫“約炮神器”的標簽,即便能實現去標簽化發展,變得“陽春白雪”的陌陌是否就真能經得住市場檢驗,徘徊于陌生人社交與熟人社交之間的陌陌,如何沉淀用戶關系,如何找到差異化的盈利模式,所有這一切還有待時間去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