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山環抱的熊兒寨鄉,位居燕山南麓古長城腳下,地處平谷北部生態建設區中心位置。
2013年,平谷區熊兒寨鄉九里山溝域經濟,被列為市政府七條重點建設溝域之一。九里山溝域涉及7個行政村、1680戶、4122人,溝域面積59.2平方公里。林木綠化率達91%,人均林地面積19.5畝,居平谷區之首。
溝域內有北京名山四座樓,四座樓老樹“悶尖獅子頭”遠近聞名,因其核桃品質獨特,近年已成為文玩核桃中的佳品;有15億年前火山爆發遺跡形成的“三羊古火山”,被市旅游協會評為“北京自然奇觀景區”,是北京乃至全國最古老的火山之一,旅游景點100余處,極具觀賞價值和科普價值。豐富的資源,優美的環境,讓熊兒寨鄉成為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天然氧吧”。
如何利用豐富的生態資源發展富民經濟?熊兒寨鄉以溝域經濟建設為契機,以“慢生活體驗”為主線,圍繞“慢休閑、慢居住、慢運動、慢飲食”四大主題,提出重點打造“一軸、兩帶、八園區”。一軸,即平程路慢生活體驗走廊,貫穿鄉域南北;兩帶,即熊東路“花峪濱水度假帶”,熊南路“世外桃源體驗帶”,打造精品旅游項目;八園區,即北土門村核桃園、熊兒寨村杏園、南岔村桃園、魏家灣村紅果園,花峪水庫景區、老泉口西山景區、東長峪世外桃源景區和北土門紅色旅游景區。
花園果園同時建
全鄉成為城市后花園
早在2008年,熊兒寨鄉率先實現垃圾分類常態化管理,并將環境治理上升到環境保護層面,每年投入幾十萬元,實現垃圾分類常態化。全鄉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垃圾桶使用率97%,垃圾總量減少95%以上,形成了戶分類、村運輸、鄉收集的垃圾分類模式,農民養成了垃圾日產日清的好習慣。
幾年來,熊兒寨鄉政府高度重視環境建設,以“精細化建設、精細化管理”為理念,建設精品街道和街心公園,全鄉人均綠化面積不低于5平方米,村村有環境亮點,村村被評為“市級生態文明村”。
另一方面,鄉政府大力實施房前屋后是菜園、道路兩旁花果園和全鄉是個大公園的“三園工程”,對一軸兩帶主干路和進村道路進行綠化美化,建設最美鄉村大道。僅平程路兩側就栽植二月蘭和波斯菊觀光走廊400畝,壘花墻3200米,栽種花木5萬多株。
同時,政府鼓勵農戶在庭院種植葫蘆、絲瓜、南瓜、葡萄等農作物,還對全鄉婦女開展葫蘆燙畫培訓,提高農民就業技能。經過葫蘆燙畫加工,原本平淡無奇的小葫蘆變成了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的手工藝品。熊兒寨葫蘆燙畫尤其以東溝最為有名,現已成立閆式葫蘆產銷專業合作社,社員113人,開發葫蘆燙畫藝術品200余個。
“原來一個空白小葫蘆只能賣二三元錢,現在一個精致葫蘆燙畫能賣二三百元,每戶戶均年增收2000多元。”村民許俊平笑著說。
樹上樹下一起管
特色農業變作搖錢樹
熊兒寨鄉農民生活水平相對較低,大部分農民以果品為主要收入來源。鄉政府充分利用樹上樹下資源,加大技術指導和服務力度,制定獎勵扶持政策,壯大特色農業產業發展。
“我家的這棵麻核桃樹今年共結出51個麻核桃果實,每個都有3—4厘米,早以每個2000元的價格預定光了。去年拿到政府5萬元的補貼后,我又種植了10多畝麻核桃,去年我家的麻核桃收入至少10多萬元。”熊兒寨鄉東溝村的陳愛國驕傲地說。
熊兒寨鄉果品種類齊全,質量優良,尤其以麻核桃、薄皮核桃、大棉球紅果和早杏最為有名。為滿足旅游市場有機、高端果品的需求,鄉政府根據各村資源特色,加大園區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發展了北土門村薄皮核桃基地、熊兒寨村百畝杏園、魏家灣村紅果園和南岔村桃園等四大果品園區,并多方籌措資金,給予農民種植政策補貼,對老舊果樹品種進行改良升級,提高果品質量。目前,全鄉已建標準化果園2個,特色果品基地2個,年產干鮮果品1萬多噸,實現樹上果品產值4000余萬元。
與此同時,為增加農民土地畝效益,鄉政府充分利用樹下資源,種植苜蓿、二月蘭等牧草,既美化環境又為養殖業提供飼料?,F在,溝域內已建成林間空地單元式養殖小區10個,山場散養柴蛋雞22戶,規模豬場4個,實現了樹下牧草促養殖、養殖糞便促果品種植的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樹下經濟減少了畜牧飼料和果樹肥料開支,戶均增收千余元。
老許跟我們說:“以前我家果樹地前是一片荒灘,現在環境好了,游客過來,有的玩,有的吃,留住了游客,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柴雞養殖讓一家人嘗到了甜頭,改善了生活。
生態旅游相結合
溝域體驗都市慢生活
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良好的人文環境,讓熊兒寨鄉民俗旅游快速發展起來。目前,九里山溝域共發展民俗旅游接待戶100戶,床位1400張,重點推出了大煎餅、鴿子宴、蘿卜丸子湯等農家美食,深受游客喜愛。溝域年接待游客4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00多萬元,民俗旅游業已成為熊兒寨鄉農民致富的朝陽產業。
說起民俗旅游接待,不得不提一下當地特色美食東溝鴿子宴。熊兒寨處處都是桃樹,每年修剪桃枝,要剪下來不少桃木杈子,原來也就是燒火,東溝村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推出了主打菜鴿子宴,尤其是桃木熏鴿,遠近聞名。
東溝村村民袁俊霞就是靠桃木熏鴿將自家農家院做大了。介紹起桃木熏鴿,她說,“現在我家的鴿子名氣越來越大,每到節假日就會有游客慕名而來,好多游客都是從密云、懷柔專門來吃鴿子的,最多一天賣出去100多只鴿子,現在我們有了固定的客戶群,一年四季都能搞接待了。”
在溝域經濟建設過程中,熊兒寨鄉政府認識到,只有挖掘特色,發展高端旅游才能讓更多的農民富起來。鄉政府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工作思路,先后建設了四大高端旅游景區,預計投入資金1.5億元。其中,老泉口西山景區由老泉口村集體與北京匯金谷簽約合作,共同成立了北京老泉綠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村集體占30%股份,現已投入6000多萬元,吸納50多名村民就業。目前,該景區已成為游客到熊兒寨旅游的首選休閑納涼之地。2013年以來,景區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0萬元。
隨著溝域經濟建設的有序推進,熊兒寨鄉農民依靠生態、建設生態,吃上了生態飯,賺起了旅游錢。下一步,熊兒寨將繼續圍繞生態自然資源,建設亮點工程,壯大特色產業,唱響九里山都市慢生活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