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媒體人,難得有長假休息。適逢十一,既想躲避國內旅游景點的人山人海,又添之對吳哥窟心往已久,便毅然踏上了去柬埔寨的旅途。
初到柬埔寨,對一個習慣了繁華北京的人來說,卻有些難以適應。
和北京東三環的高樓林立完全不同,走遍柬埔寨,也很難找到一兩座像樣的摩天大廈。無論在首都金邊、最大港口西哈努克還是在世界聞名的吳哥窟,隨處可見破舊的吊腳樓。兩座城市間的主要公路,布滿泥濘、黃沙漫天。人們的衣著即便是炎熱,也顯得簡陋不堪。老舊的汽車和三輪摩托在狹小的路口廝磨,孩子們光著腳丫在污水里嬉戲,甚至連中國的許多鄉鎮,也要比這里現代的多。
不過貧窮并沒有讓柬埔寨急躁起來,人們依然安安靜靜、按部就班的生活著。金邊廣場上的男孩沒有因賣不出鴿子食而煩惱,他擁有最燦爛的微笑;tuk-tuk(柬埔寨一種載人三輪摩托車)司機也從不繞路加價,他們有最良好的信用;柬埔寨的路口雖小卻幾乎沒有事故,行人汽車悠哉悠哉,自有其內在的秩序;雨林河道里人們赤身裸體地捕魚,而后團在篝火旁,享受著最簡單的美食……
或許這種簡單和他們宗教信仰的有關。南傳佛教是柬埔寨的國教。這些追求彼岸世界的人們并不急于在現世得到物質上的幸福,清貧的生活似乎更有利于他們內心的平靜,因而這里人們多少都有些安然的氣息。在這種平和的氛圍下,僧侶也不會覺得多么出世脫俗。他們如此和諧地和普羅大眾生活在一起,只不過更顯靜謐淡然罷了。
有人說,柬埔寨就是八十年代的中國,其實不然。或許物質上的匱乏和曾經的中國相似,但這里卻見不到經濟崛起的拼搏和文化復興的激蕩。人們靜靜地在慢節奏中安貧樂道,享受著雖匱乏卻質樸的簡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