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輸在了起跑線上
我抱著《窗邊的小豆豆》、《海底兩萬里》、《中國童話精選》等好幾本家教專家推薦的書,對10歲的兒子興高采烈地說:媽媽給你買了很多好看的書,你快來看看。正在畫畫的元元抬頭看了我一眼,不耐煩地說:我不愛看!下次你別給我買了!我耐著性子說:好孩子,你翻翻好不好?這些書都是寫小朋友的,又有趣又有意義,很多孩子都喜歡的。元元不情愿地放下畫筆,把這些書挨個翻了幾下,然后說:我可沒覺得有意思,不愛看!我再也忍不住,大怒道:你必須看!這些書看不完不許再畫畫看漫畫!看我生氣了,元元不敢再說什么,隨便拿起一本書撅著嘴看起來。
可看他百般無奈的樣子,我沒法相信他能真正讀進去,只好喟然長嘆。
同樣是10歲的男孩,辦公室同事劉菁的兒子陽陽就是一個小書蟲,人家從小就愛看書。別說書了,就是看到任何一張有字的紙都不放過,都能讀得津津有味、專心投入。
每天放學后,兩個孩子都會回到我們辦公室,陽陽會安靜地坐在媽媽的辦公桌旁,專注地看一本本的書。我的元元呢,一會兒蹲在地上拼圖折紙,一會兒非要用我的電腦玩游戲,更多的時候干脆跑到外面不知玩啥去了,害得我下班后得到處找孩子。
到了小學畢業(yè)之前,讀書多的陽陽已經能把書中的故事講得頭頭是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知,作文寫得文采飛揚,讓所有人都夸獎贊嘆。而元元呢,就是會玩,玩得花樣百出,興致勃勃。可是,玩能玩出好成績嗎?玩能玩出好前途嗎?看他各個學科都學得馬馬虎虎,而語文和英語成績更差。毫無疑問,這是閱讀太少的原因。
和人家相比,我的兒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2、培養(yǎng)敵不過熱愛
我很郁悶。同樣是教師,我還是學校公認的“才女”,單位所有的材料大都是我執(zhí)筆完成的,經常在報刊上發(fā)表散文隨筆。可我的兒子居然不如人家孩子文科學得好,真是豈有此理!
我翻閱了大量家教著作,精心制定了一個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規(guī)劃:比如每周帶他去一次書城或者圖書館,每天晚上與他親子共讀一本書,每周完成兩篇閱讀日記等等,我對老公說,我就不信,培養(yǎng)不出他熱愛閱讀的好習慣!老公勸我,算了算了,孩子愛干什么干什么吧,何必非要閱讀不可呢。我說不行,我是教師,我懂教育你不懂。不愛閱讀的孩子將來不會有文化有發(fā)展的。
然而,我努力半年,卻成效甚微。雖然在我的嚴令下,他能讀一會兒書,卻總是心不在焉。我問他有什么心得感受,他經常是一片茫然。后來再讓他看書,他就兩眼發(fā)直,目光呆滯。老公生氣了,說好好的孩子,你別把他逼傻了。不愛讀就不愛讀,咱以后學理科就是了。我實在沒招了,只好退而求其次,放棄了有文化有品位的名著,給他買《金庸全集》、《阿加莎偵探小說》,甚至《故事會》這類通俗讀物,他才算多少看了點。
3、快樂的初中時光
元元讀了初中后,心灰意冷的我基本上已經對他放任自流,除了老師要求家長簽字的試卷,其余的我一概不看。別人爭先恐后地給孩子找班補課,唯恐孩子落后。我也沒給他找,覺得他已經沒有了培養(yǎng)前途,我何苦還花錢費力呢。
我不管他,元元樂得不行,每天放學回家飛快寫完作業(yè),就開始各種玩。做模型了,畫畫了,做各種物理實驗了,看電視里的動物世界、藝術創(chuàng)想了,偶爾也會翻一些科普方面的雜志和書,初二的時候,居然讓我給他買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每天在辦公室,劉菁都問我,你家元元昨晚幾點睡覺的?我說9點半啊。劉菁說,那么早?能寫完作業(yè)嗎?我說,他說他寫完了啊,我也沒見有老師找我說他沒寫完作業(yè)啊。劉菁嘆息,你家元元作業(yè)寫得真快,我的陽陽幾乎每天都要寫到十一二點,他累我也累。開始我還以為是認真的陽陽寫得慢,或者班級不同作業(yè)有多有少,后來跟元元同班同學的家長談起,才知道原來大部分的孩子作業(yè)也都要寫到很晚。
可我的元元,簡直就是輕松愉快。更讓我驚奇的是,幾次考試下來,他的成績雖然不拔尖,但是也能混上上等之列。知道元元實際情況的親友無不羨慕地對我說,你真是命好啊,攤上一個聰明兒子,不怎么學習成績也能好。我也覺得我像是摸到大獎了,難得這孩子又省錢又省心,最好的是,人家學習還不累啊!心情好了,對孩子也就更寬容了,對他不愛閱讀也就不再耿耿于懷了。
中考時,不愛閱讀的元元和愛閱讀的陽陽以差不多一樣的分數(shù),考上了同一所省重點高中,還幸運地分到了一個班。
3、贏在奔跑的過程中
讀高中后,雖然科目一下子增加到了9科,可元元依舊學得輕松自如。第一次期中考試結束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元元竟然考了全班第一名,當然他的文科成績沒有理科好,但也沒差太多。我有點懷疑,問他:你是不是瞎蒙的啊?你這樣子,怎么能考第一呢?元元也很茫然,說,我也不知道啊。不久期末考試時元元再進一步,考了全年組第一名。相比之下,陽陽的成績卻是急速下滑,差不多已經到了中等左右的位置。陽陽問媽媽,元元還沒有我努力呢,他經常在周六日和同學一起去玩,可怎么成績就那么好呢?陽陽媽說,那還用說,人家在家偷著學唄。劉菁把這話轉述給我,我忙說,哪有啊,元元真的沒偷著學。
看元元的成績單,他的理科優(yōu)勢明顯,但文科也不弱。我萬分驚訝,一個從來不愛讀書的孩子,怎么可以能將文科也學得好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第一次,我放下身段,虛心問元元:那些文科,你怎么學的,我也沒看你認真背過啊?元元笑,媽媽,你太落伍了。現(xiàn)在很多文科的內容都需要動腦筋去想,就算是需要背的內容,我也是理解地背,很輕松就記下來了。我翻看他的地理歷史,果然,里面有很需要動腦筋、進行綜合分析的內容,比如地理中的經緯度、氣壓氣流,歷史中的經濟史、科技史等,都不再是我們印象中只要死記硬背就能學好的科目了。
我翻看他期末試卷寫的作文,是一篇用材料寫的議論文,一邊看我一邊大驚失色。文筆很一般,一看就知道作者讀書不多,所以詞藻不夠豐富,并且時有重復。然而整篇文章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引用恰當,觀點鮮明,并且,雖然語言不夠優(yōu)美,但說理很深刻,整篇文章思路連貫,一氣呵成。老師給打了高分。
看著他的作文,我久久無語。
習慣了我一向喋喋不休的兒子有點忐忑,問我,媽媽我的作文寫得不好嗎?
我嘆了口氣,對他說,不是我偏愛,你的作文雖然文采稍遜,但真的很不錯。比我當年寫得好多了。媽媽放心了,就算你將來大學畢業(yè)找不到工作,也完全能夠改行從文,寫稿為生。
他問我,我能像你一樣,在報刊上發(fā)表然后掙稿費嗎?我搖頭說,哪只發(fā)表?你要是肯用心,再多讀點書,多練習寫點,超過我根本不是問題。
他很高興地繼續(xù)玩去了,可我,卻陷入沉思中。我終于明白,原來僅有閱讀或者僅有數(shù)理都是不夠的,對孩子來說,一邊讀,一邊玩,讓以閱讀為主的文科豐富他們的文化底蘊,讓以玩為路徑的數(shù)理激活他們的思維。文理協(xié)調發(fā)展,孩子的學習才會更輕松,掌握的知識才會更全面。如此,才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
我的兒子,輸在了起跑線,卻贏在了奔跑的過程中。(責編/詩坤ranbaom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