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梅
[摘 要]本文在整合單元板塊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聽“做水果沙拉”的材料到實踐再到總結,運用語法板塊的內容進行活動中的口語交際,利用實踐結果操練語法項目,讓學生處于真實交際中從而達到鼓勵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知識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本文主要從堂課的實施來談整合單元內各個板塊,發現他們內在的聯系,靈活的實施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愿意并積極投入到課堂的各個環節,甚至延伸到課外。
[關鍵詞] 單元整合? 制作水果沙拉? 課例反思
8A第四單元的話題是“DIY”,這是一個新增加的話題單元。本單元從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因為話題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有東西可說。
在備整個單元時我發現本單元的語法項目有兩個,其一為祈使句(Giving instructions)其二為提出建議(using Should and Had better)而本單元的聽力內容為“做水果沙拉”。在制作水果沙拉的時候會有各種動作、有經驗的學生在指導沒有經驗的學生時,或者有經驗的學生在組織其他學生進行制作的過程中他們會給出指令,會用到祈使句,而在做完水果沙拉后,班級的評審團上臺進行評審,評出最好吃的和不太受歡迎的,然后由小組成員進行自我總結,好的總結經驗,不好的總結教訓,其他組可以思考如何改善。當然在整個總結過程中他們會運用到“had better, should”或更多的提出建議的方法。
一、課堂流程
1、 課前準備
全班40人,經調查19位學生有過這樣的經驗或觀察家長做過。課前將學生分為八個小組,每組5人,努力將這19位有直接經驗或有間接經驗的學生分到每一組,由他們帶領全組成員完成制作水果薩拉的各個環節。首先是物品的準備:一個大碗、勺子、水果刀、牙簽、沙拉醬、盤子和水果等。
2、 課堂展示
第一步.“warm up”。所有學生將他們帶來的水果和用具放置桌上。每組學生派個代表介紹每一種水果、用具以及每個用具的用途,其他學生補充。
第二步.做聽力的第一部分。他們聽兩遍,第一遍完成 “A1”部分,第二遍我提出了一個問題“Why is the watermelon not good to make a fruit salad?”學生回答完后,我引導學生好好觀察他們準備的東西,讓他們對自己準備的東西展開討論。
討論完后,學生們將他們覺得不合適的水果挑出來,有些組干脆將西瓜等分著吃了。
第三步.做P49“A2”部分,做完后我要求學生復述各個動作。在這之后要求他們將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哪些學生做什么他們要非常清楚。這個過程很快,因為他們在課前就進行了分工。
第四步.課堂演示。調查時我發現班里有兩個學生非常擅長做水果沙拉。這時我從五個組里挑出五個學生到講臺上演示。那兩個學生自然在其中。我將我準備的東西給他們,我的要求是:他們在整個過程中能清晰的用英語表達每個步驟,用祈使句給出指令,時間為5分鐘。他們迅速進行了分工。首先由組長進行分工,分工時,組長運用這樣的句型:
xx, please cut the fruit into pieces.
xx. add some cream and mix them together.
在制作過程中我能聽到學生運用祈使句來達成自己的目標,比如
xx. please pass me the knife.
xx, here you are.
xx, hey, dont add too much cream into the bowl. It will be too sweet and too white.
Sorry, I wont.
這些課堂生成非常得自然,借機我還問了其他同學這樣的問題:
What is Student A doing now?
What do you think of student Bs job? If you do it, what will you do?
第五步.當堂操練。同樣我要求每個組在制作水果沙拉前進行分工,分工時使用祈使句。在整個操作過程中盡量使用英語,時間為5分鐘。
第六步.成果展示。五分鐘很快過去了,我說了句“stop”。所有學生停止了手中的動作。八組中只有一組沒有完成。每一組將他們的作品按次序放到了講臺上。我將每一組的作品展示給所有學生看,提醒他們觀察每個作品的色覺效果。然后每個組的評審員上臺排隊一一品嘗這八個作品。品嘗完在黑板上寫下哪組的水果沙拉綜合評價最好,哪組水果沙拉綜合評價最糟糕。最后的結果是:第一和第二組成績一樣,第六組因為未完成所以排名最后。其次第四組排名也靠后。
第七步.討論。這個環節就是讓作品評價較高的小組成員討論他們的作品成功在哪些方面,讓作品評價較低的小組成員討論他們的改進措施。每個組都可以討論他們從觀察、品嘗別人的作品中得到的啟示。我個人認為這個環節是本課的總結、升華。這個環節學生參與的熱情最為高漲,他們有說不完的話。我要求他們在作總結時使用“had better; should”等情態助動詞。他們總結基本分為兩個方面:
水果準備方面
Group 3: We should not use kiwis because there is too much water in it.
Group 2: Next time, we had better use some cucumbers. Because they will make the fruit salad look and taste fresh.endprint
操作方面
Group 6: We should make a plan first and then we will finish it on time.
Group 4: We should be careful when we mix the fruit up with a fork. Our member broke the pieces of the oranges and the bowl is filled with orange juice.
第八步.完成A3部分的聽力練習。這部分聽力主要是給學生做水果沙拉的建議。由于上面的討論已經涉及一部分,所以學生做起來較為順暢。比如在上述討論中很多學生提到要選擇多種顏色的水果來增加色覺效果。本部分的聽力材料也是對學生已有信息進行補充,比如選擇當季的水果和不要將洗好或切好的水果置于空氣中太長時間否則會變質。可能學生這么做了可他們不會總結,這樣他們的印象非常深刻。
三、課例反思
1、挖掘教材,有機聯系各個板塊
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中心話題,每個版塊又各有自身的目標和功能。備課時要善于發現各個板塊間的聯系。如果本節課將語法項目和聽力內容、活動割裂開來,單純的給學生創造一些語境來操練,學生可能會覺得比較枯燥。而將它們聯系在一起,素材馬上就鮮活起來,學生的想法也多了起來,表達的欲望自然很高。
2、活動生活化,體現其真實性
做水果沙拉是生活中的,現在將它搬進了課堂。其實本節課就是時時刻刻讓學生處于一種真實的交際狀態。評審結果出來后他們認真總結,通過對比發現自己的不足或自己的過人之處。他們的語言都是基于真實的事情,真實的想法和感覺。第六組由于未能按時完成而落后,他們的總結將他們的懊惱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對做得遜色的作品說兩句鼓勵的話就結束。相反的我把好的和不好的放在一起,因為無論好的還是不好的他們都有東西總結,從操練角度來講這樣大大避免了口頭表達的單一性。
3.語言交際既有要求又留有空間,在規定的語法項目下動態生成
學生在操練每個語法項目的時候都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在作總結的時候,他們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來改善下一次的作品。比如他們提到了要先學習后動手。值得一提的是,有個學生非常細心地發現他們組跟他們旁邊的一組都用了葡萄,而旁邊的那一組將葡萄去了皮,他們組沒有。所以他說下次做水果沙拉時我們一定要將葡萄去皮:從色彩上來講,去了皮的葡萄是綠色的,這點清新的綠色為整個沙拉增色不少。而他們的葡萄沒有去皮是紫色的不夠亮。從味覺上講,不去皮的葡萄吃起來有點澀。看,如果不親手做不認真思考他們怎么可能有這樣的發現呢?
4.高效達成目標給單元內其它板塊做鋪墊
本節課學生練了聽、說的能力。通過聽、說和議學生們得到了很多的信息,他們的思維也就打開了。剛才說到他們在討論時就提到動手前可以先看書或看網上的視頻,積累一些間接經驗,不能像Reading 板塊里的主人公一樣,光有熱情,卻沒有知識最終一事無成。學生有了一次DIY 的經歷,為本單元Main Task 部分提供素材。
5.激發學生興趣,延伸課堂
本節課從頭到尾學生的熱情都很高,學生需要這樣的活動。無論是哪個環節他們都竭盡全力做到最好。可見興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組八位英語老師都上了這一課。從上了這一課后一個星期里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學生的DIY作品,學生愛上自己動手,我想這也升華了本單元的情感目標。
我想如果學生能長期的,在有針對性的活動中學習英語,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會有所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