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等
南非是世界上唯一同時存在三個首都的國家。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Pretoria)是南非中央政府所在地人口150萬;立法首都開普敦(Cape Town)是南非國會所在地,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位于西南端,為重要的國際海運航道交匯點,人口300萬;司法首都布隆方丹(Bloemfontein)為全國司法機構的所在地,人口46萬。
三個首都的由來
一百多年前,在南非這塊土地上存在4個國家(一說自由州),他們分別是開普共和國(首都開普敦),納塔爾共和國(首都德班),德蘭士瓦共和國(首都比勒托尼亞)和奧蘭治共和國(首都布隆方丹)。1910年英國將開普、納塔爾、德蘭士瓦、奧蘭治4個共和國組成南非聯邦。在確定南非聯邦的首都定在哪里時,各個共和國互不相讓,爭得不亦樂乎。最后達成妥協,把行政首都定為比勒陀利亞、立法首都定為開普敦、司法首都定為布魯方登(布隆方丹)。剩下的德班拿到了貨物進出口的肥缺。結果皆大歡喜。
1994年新南非成立以后,沿用了舊時的傳統。
三個首都的簡況
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Pretoria)比勒陀利亞是南非的政治決策中心兼行政首都,德蘭士瓦省省會。比勒陀利亞完全是一座歐化的城市,街頭幾乎都是白人。市面繁華,街頭清潔,風光秀麗,花木繁盛,有“花園城”之稱。
立法首都開普敦(Cape Town)開普敦是南非第二大城市,南非立法首都,西開普省省會,開普敦都會城區的組成部分。開普敦以其美麗的自然景觀及碼頭而聞名于世,知名地標有被譽為“上帝之餐桌”的桌山、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匯點——好望角。它位于好望角北端的狹長地帶,瀕大西洋特布爾灣。
布隆方丹(Bloem。fnntein)布隆方丹是南非最高司法機關所在地,主要建筑物有:市政廳、上訴法院、國家紀念館、體育場和大教堂等。國家博物館內有著名的恐龍化石。建于1848年的古堡是市內最古建筑。
(云澤) 1945年8月9日,一個改變世界歷史的日子。而這一天,日本小倉則成為一個被霧霾天氣救了的城市。
從后人的記載可以看出,這一天,小倉城里有人清楚地看到天空中一架巨大的飛機打開了艙門。但接著飛走了,什么都沒有發生。這座城市的人后來無數次回想起這一幕。都會冷汗淋漓。
當時,為了尋求非常規作戰手段,以及在戰略和心理上給日本以沉重打擊,包括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內的美國高級官員幾乎不約而同地將目光瞄向了“可怕的新家伙”——原子彈。就在小倉人目睹空中飛機打開艙門那個日子的前3天,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整個廣島頃刻間變成了人間地獄。然而,日本大本營仍叫囂要把戰爭進行到底。美國人把目光瞄準了小倉。
地處九州的海岸港口城市小倉當時有40萬人口,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也是美國人看中的適合原子彈轟炸的城市之一。事實上,后來被轟炸的長崎只是個“備胎”,雖然長崎也是一個重要港口和軍火基地,但由于該地處于谷地,地理位置遜于廣島和小倉兩座城市,于是,長崎被列為前兩個目標不能投彈時的預備目標,即:前兩個目標有一個不能實現時,就對長崎進行轟炸。
后來解密的史料是這樣講述小倉如何逃過一劫的:8月9日9時05分,一架轟炸機抵達小倉。此時小倉上空云量大增,地面濃煙滾滾,飛行員根本無法發現目標,“大霧彌漫,遮擋了瞄準鏡視線”。安放死神的艙門已經打開,轟炸機用45分鐘在小倉上空盤旋了三圈以尋找可投放原子彈的瞄準點,但遭到日軍高射炮的猛烈攻擊。美軍飛機只好上升高度,以躲避炮火。正當第四次尋找瞄準點時。轟炸機上的無線電員報告截獲日軍航空兵使用頻率上的通信,估計日軍可能起飛戰斗機。駕駛員來不及請示基地,只好執行第二套方案,掉頭飛向長崎。當時氣象偵察機報告長崎天空無云,能見度清晰。當天11時02分,第二顆原子彈——“胖子”被投下,長崎像廣島一樣,變成人間地獄。正是這顆原子彈,讓日本無條件投降。
時至今日,在小倉縣歷史博物館仍有一個模擬核爆的展覽,名字就叫“那天,如果天氣晴朗……”
在世界戰爭史上,因為霧霾而改變命運的事例不少,小倉并非特例,例如敦刻爾克大撤退。當年,幾十萬英法潰軍擁擠在一片狹窄的海灘上,成為德國飛機的活靶子。但盟軍氣數未盡,敦刻爾克又突降大霧,陰雨綿綿加上炮火硝煙,使這一區域能見度驟降,德軍空襲的效率大大降低。在持續9天的大撤退中,德軍空襲僅維持了兩天半,就草草收場。幾十萬聯軍逃過英吉利海峽,為日后反攻保留了寶貴的有生力量。
(摘自《解放日報》小山/文)
綜合外電報道,國際天文組織近日說,一個最新被發現的星球看起來正適合我們所知的生命存在條件。不太大又不太小。不太冷又不太熱。
這顆名叫開普勒一186f的行星圍繞一顆恒星運行,距地球500光年,跟地球差不多大。就像天文學家解釋的,它圍繞它的恒星運行,距離正好可以使行星表面有液態水。我們知道,這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
但是美國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學家昆塔納通過網絡電話說,它與地球并不完全相同。美國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學家昆塔納說:“它更像是地球的表兄妹,而不是孿生兄妹。它與地球有共同特征,但是它們的母恒星是不一樣的。”
開普勒一186f圍繞的恒星比太陽小,溫度比太陽低。但是,天文學家在科學雜志上寫道,與之前發現的數百顆星球的大多數相比,這顆行星與地球更相似。
有些星球是由厚厚氣體覆蓋的巨型體,另一些離它們圍繞的恒星太近,因為溫度太高,無法讓生命存在。去年發現的兩顆行星運行軌道適中,或許可以作為生命生存地的備選,但是它們比地球大了一點。
昆塔納說:“這是第一次我們能夠說我們現在有一個星球,不僅與地球一樣大,而且是圍繞恒星周圍距離適中的宜居帶運行。”麻省理工學院天體物理學家西格通過網絡電話對新聞記者說,這或許是第一次,但很可能不是最后一次。endprint
麻省理工學院天體物理學家西格說:“多少年了,我們一直想知道宜居行星可能有多少共同之處,看起來,它們的確很相似。這讓我們很興奮,也使我們有動力采取下一步行動。”
下一步就是在這些遙遠世界的大氣層里尋找生命跡象,這需要一個更復雜的天文望遠鏡。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體物理學家朱克曼在網絡電話訪談中說,預算削減使這一使命難以完成。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體物理學家朱克曼說:“原則上說,我們能在接下來的20年中做這件事。但是實際上,因為缺少資金,我們沒法做。比如說,在我有生之年是做不到了。”
拋開對地球上各種問題的擔憂,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昆塔納相信,下一代天文望遠鏡問世后,它會發現宇宙中還有其他生命存在。昆塔納說:“我猜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認為地球之外一定有生命存在。看,宇宙中有那么多星球。我是說,數千億星球。我認為其中一個或許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看起來相當高。當然,我肯定每個人對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觀點。”同時,對可能適合生命生存的其他世界的搜尋仍在繼續。
(老任)
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科學家羅伯特一蘭札(Robert Lanza)稱,我們首次展示如何真實地從35歲中年男性提取皮膚細胞,同時還從75歲男性體內提取細胞,使用該細胞DNA創建精確匹配的成人身體組織。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細胞干細胞》雜志上。
2013年,這項技術成功地用于嬰兒細胞,但是為了在實驗室培育可治療成人疾病的細胞組織,例如:阿茲海默癥,科學家需要知道是否這種技術能夠應用于成人細胞。
美國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發育生物學家舒克拉特,米塔利普維(Shoukhrat Mitalipov)說:“我非常高興地聽到我們的實驗經驗證是真實有效的。”這項研究證實該過程的關鍵是采用高質量人類卵細胞,研究人員使用捐贈DNA替代未受精卵細胞中的原始DNA,之后在實驗室器皿中進行培育。
這些干細胞與捐贈者DNA精確匹配,之后可形成不同類型的組織。雖然實現完全人類克隆技術仍有一定差距,這項研究報告可能備受關注,令科學家們感到興奮。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保羅·克諾普菲勒fPaulKnoepfler)說:“令人擔憂的是,很有可能這種技術會被一些流氓科學家濫用。”(據騰訊科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