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招遠市環衛基礎設施的概況,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招遠市;環衛;問題;對策
近年來,招遠市城市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環衛基礎設施作為城市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在提高衛生質量、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資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諸多原因,該市的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措施,加以改進和完善,使其充分發揮功能效用。現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一、招遠市環衛基礎設施概況
招遠市的城市人口為23萬人,建成區面積為30平方公里。環衛部門擁有作業車輛39部,肩負的主要任務是:53條主干街道及部分門前衛生區共430萬平方米的清掃保潔工作;年清運量為8.7萬噸的生活垃圾清運工作;35座公廁、7座垃圾中轉站、1座垃圾填埋場、1座小型污水處理站、1座糞便處理場、1000個垃圾箱及200個果皮箱的管理與使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規劃滯后,工作被動,后期增建難。在城市建設改造和規劃論證中,環衛基礎設施沒有得到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部分居民小區、市場和街道沒有將公廁、中轉站等環衛基礎設施規劃進去,有的即使規劃進去了,也被挪作他用。待住宅區、市場和街道建成了再去插建環衛基礎設施,一些單位和市民都反對把公廁、中轉站建在自家門口,為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增加了難度和阻力,形成了這樣的窘況:一方面,政府下決心拿錢建一批公廁和中轉站,卻面臨選點難的問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環衛基礎設施,如廁不方便,垃圾沒地方倒,老百姓不滿意。
2、數量不足,檔次偏低,布局不合理。市區建有35座公廁、7座中轉站,多為一層建筑,設計單一,色彩單調,與附近建筑及周邊環境不相協調,沒有一座一類公廁,檔次偏低。公廁和中轉站內部普遍缺乏必需的管理用房和職工休息房,空間利用率較低,這樣的結構既不利于衛生保潔,也不利于管理。商業街、羅峰路、溫泉路、泉山路等繁華街道及汽車站、市場、居民區附近,公廁數量明顯不足、布局不合理,有的居民區沒有建中轉站,市民如廁難、垃圾轉運難的問題尤為突出。
3、設施陳舊,損壞嚴重,維護費用大。公廁、中轉站的使用年限多在10年以上,內部設施設備陳舊、老化、腐蝕等情況嚴重,經常出現故障,環衛部門只好暫時將其關閉,進行維修改造,為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和環衛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了不便。同時,由于個別市民素質差,使公廁、中轉站、垃圾箱、果皮箱等環衛設施屢遭破壞,有的被盜走,有的被毀壞。環衛部門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對損壞的環衛設施進行維修、改造和復新,增加了環衛經費。
4、傳統作業,裝備落后,工作效率低。街道清掃保潔作業方式以人工為主、機掃為輔,生活垃圾清運在城區溫泉路、羅峰路實行了壓縮車封閉化運輸,其它街道仍以鏟車裝卸的作業方式為主。環衛部門擁有的39部作業車輛中,有三分之一的車輛已達到報廢年限,安全性能差,工作效率低,經常半路拋錨,遇到雨雪天氣,許多車輛無法正常行駛,給環衛工作帶來了很大壓力。由于車況陳舊,廂體密封不嚴,垃圾運輸車輛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污水、垃圾撒漏等問題。傳統的作業方式和落后的機械裝備,降低了工作效率,加大了勞動強度,造成了二次污染,已遠遠跟不上城市發展步伐。
三、對策與建議
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科學規劃,嚴格規范實施程序。邀請有關專家,在充分調查、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編制環衛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規劃,規劃要緊扣該市“中國黃金名城”的城市建設目標,注重科學性、前瞻性和實用性;建議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對環衛設施從規劃、建設到移交、管理、使用等方面加以規范,確保環衛基礎設施嚴格按規劃順利實施;環衛部門應參與項目規劃、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要堅持將環衛設施與其它配套項目,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完善城市基礎硬件。
2、加快建設,提高設施質量檔次。環衛基礎設施本設計不能千篇一律,要建設一批精品工程,風格要多樣化,外觀要新穎美觀,突出公廁功能化和人性化,增加城市亮點,提高城市品位,使之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成為城市人文景觀之一;要把公廁位置盡量選在人流集中的地方,中轉站應建成花園式,并與居民區保持一定的距離,以減少污染;要充分利用空間,在公廁和中轉站內配套建設管理用房和生活用房,提高綜合利用率;對舊城區應加大投入、見縫插針、拾遺補缺、提檔升級、加強協調,新建、改建一批環衛設施,力求立足源頭解決問題;對新城區應實行“誰開發,誰負責配套”的原則,配套環衛基礎設施項目,規劃、城管、環衛等部門要統一步伐,加強監管,做好服務;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努力爭取更多地環衛基礎設施建設經費,用于公廁、中轉站、果皮箱、垃圾箱的日常維護和作業車輛的購置,徹底改變落后的作業方式,不斷提高機械化裝備水平。
3、強化管理,提高基礎服務水平。要綜合運用各種現代化信息、數字技術,實現對環衛基礎設施管理的實時監測與動態監控,提高管理效率;要以落實便民利民措施為抓手,加強環衛基礎設施的日常管理,環衛基礎設施均有專人進行清理,定期檢查設施運行情況,及時整修損壞部位,系統化開展城區環衛設施維修、改造和更新工作,做到方法科學合理、運行高效規范、服務細心周到;公安、城管、環衛等相關部門要聯合執法,嚴厲查處那些惡意破壞環衛設施的行為,加大對環衛基礎設施的保護力度,形成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與城市功能相統一、與人文景觀相和諧的市容環境衛生。
4、加強教育,提高市民公德意識。通過廣播、電視臺、公告等多種宣傳渠道,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并對破壞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的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培養市民的公德意識和公共意識,教育和引導廣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從我作起,從小事作起”,樹立爭做文明市民的良好風尚;吸納社會各界人士支持和參與到保護環衛基礎設施活動中,充分調動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全社會形成“文明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圍,使我們的城市更加文明和諧。
總之,環衛基礎設施是改善環境衛生面貌,提高群眾生活質量不可缺少的硬件。配套完善的環衛基礎設施,有助于增強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促進經濟發展。我們堅信,在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相關部門的相互協作和共同努力下,幾年后,招遠市的環衛基礎設施將更加優良,城市服務功能將更加完善,經濟將更加繁榮昌盛,城市將變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