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建筑工程滲漏現象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具體的防治措施與監理要點。 滲漏是房屋建筑中比較常見的質量問題,因此,在建筑施工監理過程中,應在易發生滲漏的環節實施嚴密的質量監控。
【關鍵詞】滲漏; 監理; 質量; 原因; 防治
一、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崛起,建筑行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滲漏問題尤為嚴重。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多的滲漏問題呢?
二、建筑工程滲漏現象的原因
1.材料方面的原因
(一)材料本身不合格,砌塊加工制作粗糙外觀質量差,外形尺寸偏差超標,例截面尺寸不一致且缺棱少角較多。防水材料質量下降,合格率普遍低下,尤其是小型廠生產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沒有經過嚴格的工藝處理,質量關、技術關都沒把好,甚至生產防水材料的原材料的質量也有問題。
(二)砌塊、機制粘土磚、水泥的質量達不到要求,強度不夠,施工所用的砂石含泥量大、超出規范要求。
2.墻體砌筑質量不良
在磚砌體的諸種質量通病中,影響外墻滲漏的原因有:砌筑砂漿配合比不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磚層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不足80%,豎向灰縫無砂漿(空縫或瞎縫),為雨水滲漏預留了內部通道;框架結構中填充墻砌至接近梁底或板底時,未經停歇,即砌斜磚頂至梁、板底,以后隨著砌體因灰縫受壓縮變形,造成墻體下沉,斜砌磚體與梁、板間形成間隙,外墻抹灰或刮毛時,在此間隙處形成裂縫;框架柱與填充墻間的拉接筋不滿足磚的模數,砌筑時折彎鋼筋壓入磚層內,形成局部位置砌體與柱間產生較大的間隙,抹灰時該處易產生裂縫。
3.砌筑方法的不規范
規定干磚不上墻但用干磚砌筑,磚吸收砂漿中的水分,在位置未最后確定時砂漿已經干燥,水泥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水化,砂漿的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也不可能得到正常增長,離散性大強度低。砌體不是象磚一樣用三一砌法,采用條砌法也是鋪漿過長,鋪漿厚薄不一,使水平灰縫不飽滿,而豎向縫更是缺少砂漿,由于砌塊干燥豎縫只得批縫,表面有漿而里空虛,實際是空頭或干縫。
4.細部構造處理不當
外墻上有許多凸出外墻面的構件和設備,如挑檐、雨棚、陽臺、窗套、落水管等。這些構件有的沒做滴水線,或滴水線做得不標準,造成水沿外墻流淌;有的排水坡度不夠,甚至反泛水;有的落水口堵塞,造成積水,當與外墻面交接處防水高度不夠時,造成外墻滲漏;有的落水管密封不嚴,又靠墻安裝,若有脫節或松動,導致雨水沿外墻流淌而出現滲漏。
三、具體滲漏情況
1.混凝土外墻裂縫引起的滲漏。
外墻上有貫通的裂縫,就會出現滲漏、地基不均勻沉降、溫度變形、干濕變形都有可能引起外墻開裂,其中由于溫度引起的開裂最為常見磚混結構外墻裂縫引起的滲漏。溫度應力產生的裂縫主要出現在頂層內外縱、橫墻兩端,靠山墻的開間表現最明顯。裂縫一般從內橫墻開始。延伸至外縱墻,在窗間呈橫向或斜向分布,在頂層圈梁下皮也可能出現水平裂縫。
2.砌體外墻縫隙引起的滲漏。
框架填充墻結構的外墻,未按規定設有拉結鋼筋造成墻柱之間留直茬作法,所以框架填充墻和柱子之間是防水的薄弱環節。此外,由于未按規定和操作規程施工框架梁底最后一層砌塊的砌筑不但豎縫及水平縫難以飽滿,在梁底還存在由于砌體沉降引起的縫隙。另外,墻體砌筑施工中,固定腳手架的鉛絲洞、腳手洞等填塞不實落水管鐵箍、懸掛等處的扒釘、電線絕緣插架或其它穿墻管線等部位塞灰不嚴密,都易留下滲水通道。
3.混水墻外粉刷分格縫破損引起的滲漏。
外粉刷分格縫由于不交圈、不平直或砂漿等殘渣在縫內未清除,使雨水積聚在分格縫內,施工時木條嵌入過深,使分格縫底部抹灰層厚度不夠、雨水浸入墻內;縫內未嵌填密封材料或嵌填的密封材料老化,失去防水密封的作用而引起滲漏。
4.門窗洞口周邊封堵不嚴引起的滲漏。
大多數建筑物門窗框采用鋁合金塑料及異型鋼材制成,這些材料與墻體材料的材性相差較大,由于溫度變形使它們的界面之間產生縫隙,導致滲漏。
5.細部構造不當引起的滲漏。
外墻上有許多凸出外墻面的構件和設備,如挑檐、雨棚、陽臺、窗套、落水管等。這些構件有的沒做滴水線,或滴水線做得不標準,造成水沿外墻流淌;有的落水管密封不嚴,又靠墻安裝,若有脫節或松動,導致雨水沿外墻流淌而出現滲漏。
6.外墻安裝空調器、商業廣告牌等引起的滲漏。
在外墻面上鉆洞設支架,支架安裝完畢后,洞口縫隙未嵌填密封材料或嵌填不得法,或嵌填的密封材料過早老化,因而雨水從縫隙而人,這種情況在南方較為嚴重。
四、具體的防治措施與監理要點
解決質建筑外墻發生滲漏的質量問題的關鍵,應在于從提高墻體抗滲能力、加強墻面排水和做好防滲處理工作方面一一入手,從而實現外墻整體設防。為達此要求,工程監理過程中,監理單位及人員應著重從審核工程設計、嚴把材料選用關和監控、保證施工質量方面采取有針對性的監理措施,積極尋求滲漏防治對策。
1.設計控制
實踐證明,工程設計特別是結構構造設計是防止建筑外墻發生滲漏的基礎和前提。為此,在工程開工前,監理人員應深入研究建筑外墻的抗滲設防要求、認真熟悉設計圖紙,做到盡可能在圖紙審核或圖紙會審階段,預先發現可導致滲漏的設計疏漏和缺陷并向設計單位反饋信息,從而使之得到及時彌補與糾正。
監理人員對設計圖紙審核的側重應主要放在以下環節:(1)審查外墻防水功能的設定情況。如查實設計方案是否未在外墻設計防水層;(2)審查抗裂構造設計措施是否完善。包括設計方案確定的砌筑及抹灰砂漿強度是否適當,能否滿足增大砌體抗拉強度的需要;溫度縫、沉降縫設置是否滿足規范要求,能否有效抵御由伸縮變形引起的墻體開裂;在使用高性能、大流動性混凝土時,為減少裂縫的寬度和數量,有無適當提高墻體分布筋數量及減小鋼筋直徑等;(3)審查防水設計措施的針對性。即審查設計方案采取的防水措施是否與當地氣候環境條件適宜;
2.材料選用控制
首先,為克服材料影響因素作用,工程監理單位應充分發揮其技術咨詢服務職能,必要時,可通過工程技術實測數據資料分析,開展專題論證,以保證建筑外墻用料科學合理。在此基礎上,監理人員應建議選用經實踐證明具有良好防滲性能的外墻材料,應要求其在自檢合格的基礎上報監理人員確認,及時見證取樣,送指定質量檢測機構進行檢驗和試驗。
3.施工環境控制
施工過程中,建筑外墻的監理防滲漏措施應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認真審查施工單位提交的施工組織設計,并督促其做好技術交底工作。監理單位審核施工組織設計的重點應放在:查明施工技術與組織方案是否將外墻防水項目明確納入施工要求,有無制定專項控制標準和措施,對施工方案確定采取的施工工藝、方法、手段可導致出現滲漏因素的,有無提出切實可行的預控對策及處理辦法。
(二)嚴格過程監控,強化檢查驗收。監理人員應通過采取包括現場巡視、旁站在內的各種監督檢查方式,及時發現和糾正施工操作的不規范行為,從而保證施工單位按事先審定的設計圖紙和施工組織設計,依照施工工藝和施工操作規程的要求,嚴格組織施工。對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滲漏隱患,應責成施工單位及時整改,對整改后仍達不到合格標準的,應不予進行工序驗收并嚴禁進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做好建筑防滲漏,必定要在建筑施工監理過程中下功夫。只有實施嚴密的質量監控,才能防患于未然。針對具體的施工情況,我們也要靈活運用,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防滲漏工作。
參考文獻:
[1]陳仲賢 淺談磚砌體外墻防滲漏技術措施[J] 山西建筑-2010-(23)
[2]劉景剛 簡述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防治措施[J] 山西建筑-2010-36(10)
[3]于政濤,李芝光 防止建筑外墻裝飾抹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