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階段國家綜合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也同期增長,有關城市建設規模訴求正急速擴張,建筑業的活性動力效應亦被瞬間激活。建筑工程管理內容傾向于安全條件和投資現狀的平衡效益歸類,因此有關安全整改活動比較盛行。加強安全整改能效,盡量防治安全事故的堆積效應,這是維持人員基本工作動力的有效措施。本文結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能分析,重點調整建筑結構質量與安全因素的適宜模式,并對現實既定危機做出科學調整,維持企業成本規模的穩定效益,這是發揮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涵的主要表現,應該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支持,滿足專業領域的管控要求。
【關鍵詞】安全價值;結構質量;成本規模
建筑產業作為國家新時期形態改造的依賴主體,競爭優勢日益凸顯,經過長期的實踐研究發現,我國內部競爭局勢十分壯烈,如何掙脫傳統理念束縛,令新興建筑工程管理方案充滿穩固功效,這是目前眾多企業主體十分關注的話題。真正解決這一現實狀況的關鍵就是做好管理規劃工作,先進企業僅僅依靠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經濟資源是無法創下新高的,特別是一些管理實力薄弱、整改體系不完全的部門。所以,為了掙脫過往腐敗臭名的概念枷鎖,有關建筑企業勢必開發全新的管控策略,準備適應先進人群的居住要求模式,為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價值補充動力資源。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論述
(一)安全能效
安全的重要地位在建筑施工主體內部已經形成不同途徑的規范,但涉及一些特別的施工現場,細致工作仍然存在調整空間。主要呈現為:
1.管理銜接位置存在脫節隱患
市場競爭趨勢日益壯大,這也迫使建筑施工主體部門放棄產業自主權與控制權的追求愿望,出現大幅度被動聽從項目承建單位的現象,其中管理費用收取渠道單一,至于分包和轉包動作此消彼長,實際政令嚴肅地位和現場定位功效蕩然無存。
2.安全文明意識體系不夠明朗
在現場管理環節中,有關施工活動安全要領并未全面灌輸到工人心中,實際職責劃分結果仍舊混亂不堪。國家在建筑企業法定規范體制環境下做好文件資料的編輯,但因為某種原因不能及時下達到各個施工方手中,安全監管力量更是薄弱,造成后期懲罰力度低微現象。其中有些項目經理因為日常事務繁忙,對安全整改文件幾乎不聞不問,只做口頭宣傳活動,令現場恐慌效應不能得到解除,制約現實安全調整工作的落實價值。
3.安全生產責任梳理界限不夠清晰
因為既定安全體系形同虛設,造成機構規模功能喪失大半,安全責任機制并未發現人員職責的空檔,有關經濟承包合同資料在項目組人員之間的調整效用也不曾多見。
4.安全指標落實經費不足,先進設備搬運實效不穩
安全經費和相關設施不能同期提供,這令安全生產指標無從下手。而當下較為流行的墊資和不正當競爭、違法分包行為極其嚴重,令大多數施工現場喪失安全網設施優勢,危機狀況相當嚴峻。
(二)成本規劃壁壘
成本控制存在于建筑項目的任何細節之中,而不同細節之間的銜接問題更是相當嚴重。在投標環節中,由于競爭市場環境比較惡劣,招標報價風險地位堅不可摧,投標單位為了爭取中標資格,在報價過程中鼓動惡性挑釁行為,壓低報價人員你推我嚷,造成預算成本大幅度下跌,嚴重遏制項目的實際經濟效益水準。而招標費用掌握權力不足,這是建筑市場體制不夠規范的必然結果,門路探索狀況已經是家常便飯,投標費用占據整體管理資金的大多數比例空間,并且逐年上漲。
二、加強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實際策略
(一)加大安全生產的重視程度
安全生產在施工企業中價值地位深厚,技術員是現場工人的直接領導主體,有關安全體制的既定價值必須得到深入貫徹。盡量在施工環節中交代清楚自身狀況,將細致責任分劃到每個人員手中,并且對違章操作行為進行隨時處理和糾正,爭取將不安因素一網打盡,促使工人人身安全功效達到頂峰。主要措施表現為:建立規模體制,注意層級部門任職資格的設定,保證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的全程監督功效。監督人員要落實培訓職責,并且制定安全指導規程,完善整個安保體系,對一些存在責任不明確的施工企業進行限期落實整改責任追究。最重要是在招標過程中,文明施工以及安全經費要列表陳述,并按照建筑法相關要論爭取員工意外傷害保險賠償,借由行政途徑收取低風險押金,并掙脫投招標范圍鎖定功能,準備設立獨立資金賬戶,確保項目費用能夠在報建階段統一收取。另外,就是對一些不良施工行為進行檢舉和通報批評,必要時依法追究行政責任。
(二)建立科學的質量保證體系
1.加強質量監督的政府職能改造
工程質量監督部門不能因為任何阻撓現象而畏首畏尾,尤其是政府職能的加強任務完全有必要得到貫徹,主要采取施工現場監督力度管控策略,同時加大對勘察單位管理范圍的介入效應。
2.施工企業主體管理模式的轉換
通過企業實際內部組織樣式分析,企業的既定功效應該得到界定結構的支撐輔助,只要確保內部模具合理,功能優化調整之后,才能保持企業鮮明的時代特色,形成優先的競爭動力。其次,內部秩序應該得到重整,這是責任和紀律的綜合要求,更是企業運轉效率的有力保障。所以,應該結合企業組織結構模式和分工協作傳統進行工程秩序體系的規劃。
3.切實穩固成本控制能力
首先要建立工程信息跟蹤篩選機制,對過往招標信息實施細致分析,包括項目相關證件真偽效應審批等,促進其跟蹤價值的有效定位。建立投標報價、壓價預警框架,結合本企業主體歷史數據和中標資料研究,造價最大降低幅度不得達到成本直接侵蝕的功效,否則會給投標活動造成壓力。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投標工作績效考核制度,結合歷史研究資料和過往規劃目標分析,涉及年度預算策略任務應得到可控管理,并專門設置明細核算流程,維護對比分析工作的現實動力,盡量將結余和超支細況信息梳理完全。內部人員的獎罰要求與中標利潤的水平要求完全持平,至于中標項目的利潤水平則按照評估結果進行現場改正和認定。
結語:
建筑施工管理活動包含因素眾多,不僅關聯到國家專屬部門、社會結構框架,以及房地產市場動向,并且與人民的現實生活條件息息相關。所以有關部門要爭取一切手段將事故發生頻率降到最小。至于單個科研項目管理任務中,要認真比對季度科研項目的績效統計數據,參與招標的前期規劃工作,確保設計文件的正確編寫,并且投入機電設計招標報名活動中去,跟蹤并督促總體工期的開展設計要領,及時灌輸反饋和審查意見,這是針對其現存問題進行科學規范的標準途徑,應該得到全程活動人員的傳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王秀浩.建筑施工過程中的環境管理[J].山西建筑,2008,13(11):7-9
[2]劉蒨.建筑業工程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及培養模式[J].人力資源管理,2010,17(04):73-74
[3]陳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和措施探討[J].中外建筑,2010,24(11):30-32
[4]陳春林.論關于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的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1,21(05):50-52
[5]馮君健.淺談項目管理與工程監理的比較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2,19(02):89-90